回覆列表
  • 1 # 成語大全

    柱國

    官名

    國都

    大臣

    古代官名。柱國,又稱上柱國,中國古代官名。戰國楚置,時立覆軍殺將有戰功者為上柱國。北魏置“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亦作國都名或肩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名稱 柱國

    別名 上柱國

    設立朝代 戰國楚置

    代表人物 爾朱榮

    官名

    戰國時楚國設定,原為保衛國都之官,後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後沿用作勳官的稱號。《鶡冠子·王鈇》:“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謂之絿政。”《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灌嬰﹞擊破楚騎於平陽,遂降彭城,虜柱國項陀。”唐元稹《宋常春等內僕局令》:“勉當柱國之榮,無忘立表之誓。”參見“上柱國”。

    1、戰國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戰國策·齊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楚之柱國也。”高誘注:“柱國,都也。”後為楚最高武官,亦稱上柱國。位僅次於令尹。《戰國策·齊策二》記昭陽對答陳軫,謂貴於上柱國的唯領令尹耳。

    2、柱國大將軍省稱。十六國後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後罷。北魏末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權臣。西魏大統三年(537),以宇文泰為之,省稱柱國。大統十六年以後,共任命八人,稱“八柱國”,是西魏的最高官職,其中六人分掌全國府兵。北周除授漸多,成為沒有具體職掌的勳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國。

    3、隋代以正二品散官,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罷。唐代為十一轉勳官,比從二品。宋代為十二等勳官第二等,從二品,政和三年(1113)罷。金代亦為十二階勳官第二階,從二品。元代為十階勳官第二階,從一品,只用於封贈。明代為十二階武勳第二階,從一品。清廢。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及第、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Quattroporte國史玉牒、同知制誥起居經筵日講、通家侍生孔貞運頓首拜撰”。

    國都

    《戰國策·齊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楚之柱國也。”姚宏注:“柱國,都也。”鮑彪注:“言其於國,如室有柱。”

    大臣

    《後漢書·楊震傳贊》:“楊氏載德,仍世柱國。”李賢注:“言世為國柱臣也。”

    本詞條由網友尋找左手建立, 尋找左手、農夫山泉有點甜、ukyo16、VanWoodsen等參與編輯。

    太子李亨同親信密定之後,派心腹宦官李輔國去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密謀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楊國忠,這一行動或許在長安城內就已開始。玄宗避亂出逃,離開京師時的全部隊伍約有3000餘人,殿後的太子李亨的後隊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他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後來的代宗李豫)和建寧王李倓在出逃的隊伍中“典親兵扈從”,這給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六月十四日,逃亡隊伍到達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北23裡)。禁軍將士因飢疲勞頓,已有不遜怨言。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楊國忠被佈置周密的禁軍追到馬嵬驛的西門內亂刀砍死,割下首級。他的兒子楊暄及南韓夫人也被亂軍殺死。不過,殺死楊國忠父子,事變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逼殺楊貴妃,是李亨密謀馬嵬兵變的又一步驟。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陳玄禮身為禁軍首領,在處死貴妃後,帶頭向玄宗表示效忠。在誅楊一事上陳玄禮與李亨意見一致,但是他仍然忠於玄宗,這確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氏,矛頭已指向了玄宗。玄宗入蜀不可逆轉,父子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謀發展。李亨分兵後的境況也極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動風吹,倉皇顛沛,驚魂難定。直到順利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狼狽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 2 # 風光藝境

    柱國——官名。戰國時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隋代為正二品散官。唐以後沿用作勳官稱號,至清始廢。唐代為十一轉勳官,比從二品;宋代與金代皆為十二等(階)勳官之第二等(階),從二品;元代為十階勳官第二階,從一品,只用於封贈。明代為十二階武勳第二階,從一品。

    慕容後燕置柱國大將軍。北魏初設柱國大將軍,位在太尉之上,後罷;北魏末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權臣。西魏丞相宇文泰為柱國大將軍,省稱柱國;西魏共任命八人,稱八柱國,為西魏之最高官職,其中六柱國各掌一軍。北周時柱國除授漸多,成為沒有具體職掌的勳官,正九命。

    上柱國——官名。戰國時楚國置,為最高武官,位極尊,僅次於令尹,掌軍政政令,主征戰。北周武帝置上柱國大將軍,為高階勳官,正九命。隋代置為從一品散實官。唐以後沿用作勳官稱號,至清始廢。唐高祖置為十二轉勳官,比正二品。五代後唐明宗下詔,今後凡加勳,先自武騎尉經十二轉方授之為上柱國。宋代為第一階勳官,秩正二品。金亦置,與宋制同。元代為第一階勳官,正一品,只用於封贈。明代為最高一級文、武勳官,文、武正一品大臣可加授,如徐達、常遇春等;其後生前加授者唯明世宗時首輔夏言一人,明神宗時首輔張居正逝後得贈。

  • 3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柱國是中國古代朝代的官職。柱國,又稱上柱國。戰國時期楚國設定,時立覆軍殺將有戰功者為上柱國。北魏置“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亦作國都名或肩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年)以宇文泰為之,省稱柱國。在大統十六年以前共任命八人,稱八柱國,是西魏的最高官職,其中六人分掌全國府兵。

    授此職者,並加使持節,大都督。

    北周除授漸多,成為沒有具體職掌的勳官,正九命。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其上置上柱國。

    而歷史上有名的八柱國,指的是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

    其中,宇文泰首創府兵制,雖說是柱國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則是因地位尊崇而掛名,實際上是為六柱國,正合周禮治六軍之意。 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將軍,所以有十二大將軍了。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這就是府兵的系統了。而十二大將軍則是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泰侄兒)、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之父)、豆盧寧、賀蘭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的平安樹應該怎麼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