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克觀察
-
2 # 朱興子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接見過很多外國元首和使節,從西方到阿拉伯世界。
但他一生中只訪問過一個國家,那就是蘇聯。正是蘇聯的支援撐起了伊拉克的工業,擴充了伊拉克的武器裝備。然而在最終時刻,不論是1990年的海灣戰爭還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他都沒有得到莫斯科的援助,最終成為孤家寡人,走向了毀滅。(薩達姆和阿拉法特)
薩達姆的意識形態是阿拉伯社會復興主義,他本人很早就加入了阿拉伯社會復興黨。這種一個在意識形態中糅合了泛阿拉伯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形態。不管如何,至少薩達姆和老阿薩德都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者。這與蘇聯有不少相似之處,雙方都可以達成認同。
此外,伊拉克和蘇聯一樣都是石油出口大國,兩國在能源產業上有著相同的默契。(薩達姆)
伊拉克作為伊拉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很關心國防建設。伊拉克在他的帶領下很快就進入了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裝備,而伊拉克的國防工業並不強,必須依賴來自蘇聯的武器出口。不管是兩伊戰爭還是海灣戰爭,薩達姆的軍隊都是清一色的蘇制武器裝備。
薩達姆一直很反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尤其是他們支援以色列掠奪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因為薩達姆一心想當阿拉伯國家的老大哥,想當領袖。而要對抗美國,他就必須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
可惜的是,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並沒有得到蘇聯全方面的援助。薩達姆也不是合格的軍事家,他打了三次大敗仗,耗盡了伊拉克的財力,最終走向了滅亡。(卡扎菲)
而在北非,另一位強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也走了薩達姆的老路。
-
3 # 雲中史記
其實道理很簡單,薩達姆時刻都在提防著政變的發生,他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力。
冷戰初期,中東、北非一堆國王的王冠被軍人集團推翻,但是後續的軍人集團往往繼續被新的軍事、政治集團推翻,政變不斷,國家領導人走馬燈的換,為了方便搞政變,有時候就特別喜歡趁領導人不在國內的時候發動政變。
比如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革命,就是趁老國王在國外度假的時候,趁機發動的,而監國的王儲那夜正好喝醉了。
而伊拉克的建國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政變史。
伊拉克的前身是英華人扶持的伊拉克王國,這個政權的權力掌握在一批親英的權貴和將領手裡,國王的權力並不大,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大英帝國在中東的勢力被徹底瓦解。下圖為伊拉克末代國王費薩爾二世。
失去了英國支援的伊拉克王國政府迅速迎來了危機,一群青年軍官參照埃及革命的模式,在1958年7月向政府發難,政變軍人將整個王室幾乎滅族,首相被處決,隨後,政變領導人卡塞姆宣佈成立共和國,自任總理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卡塞姆與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有仇,因為這個黨以阿拉伯世界的世俗化的統一為目的,恨不得馬上和埃及合併,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卡塞姆對此深惡痛絕。
雙方談不攏,復興黨就派殺手去暗殺卡塞姆,而這個殺手,就是大名鼎鼎的薩達姆·侯賽因。
暗殺不是很徹底,卡塞姆的司機當場死亡,在保鏢們的拼死保護下,卡塞姆受了傷,但逃過一劫。
而我們的主人公薩達姆在腿部中彈的情況下,居然用刀挖出子彈,利用夜色遊過底格里斯河,安全地逃到了敘利亞。
卡塞姆在遇襲後,變得極其疑神疑鬼,不僅大規模迫害復興黨人,也經常懷疑身邊人與復興黨有染,動輒加以迫害。
最終,伊拉克軍官集團再次發動政變,1963年,卡塞姆被殺。
阿里夫隨後上臺執政,他改變伊拉克政體,使得總統成了實權職務,自己也做了首任總統,不過他上臺僅僅3年,就墜機身亡。
阿里夫死後,軍官集團決定推舉他的哥哥阿卜杜拉-拉赫曼-阿里夫繼任總統,在這裡我們就稱其為大阿里夫。
大阿里夫在軍隊的資歷沒有他弟弟高,雖然也擔任了陸軍參謀長的要職,但是很多軍隊高層對他還是不滿意。
為了權力的制衡,大阿里夫開始扶持復興黨的勢力,復興黨很快就在伊拉克的政壇站穩了腳跟,不斷攻城略地。
1968年,才幹了2年總統的大阿里夫還在家裡睡覺的時候,軍方打來電話,通知他不再是國家的總統,大阿里夫也沒有試圖奪回權力,而是乖乖地流亡到了土耳其。
伊拉克復興黨正式上臺執政了。
又是軍人出身、又是復興黨員的貝克爾成為新一任總統。
他一上臺,就開始大量經營私人勢力,也把許多親戚拉到政權裡,包括他的堂弟薩達姆。
1968年,年僅33歲的薩達姆憑藉之前的革命資歷,當上了總統的安全部長。
到了1970年代,薩達姆一步步逼近權力的中心,他不僅成為副總統,更陸續控制了伊拉克的軍隊、情報、內政等諸多大權。
1979年,薩達姆再次發動政變,貝克爾“和平交權”。
隨後,伊拉克開啟了24年的“薩達姆時代”。
此時,作為薩達姆,回望伊拉克這過去20多年的歷史,怎麼可能對手裡的權力穩固絕對放心呢?
即使他唯一一次去蘇聯訪問,也是在擔任副總統期間,而當他真正坐上總統寶座、君臨天下之後,就更不敢隨意外出,就怕一出門,再也回不來了。
回覆列表
薩達姆是一個非常謹慎與敏感的人,不論是擔任伊拉克副總統還是總統期間,對於出訪行動十分審慎,能儘量待在巴格達就不會輕易離境。而1979年擔任總統以後,隨著8年的兩伊戰爭和之後海灣戰爭的相繼爆發,薩達姆從此就再也沒有出訪過。
提起薩達姆訪問蘇聯,還是47年前的事情。自從1968年伊拉克統復黨將前任總統阿里夫推翻後開始執掌大權。但是當時的伊拉克面臨來自西方與以色列的威脅,所以1972年2月10日,時任該黨派副秘書長的薩達姆率領代表團訪問蘇聯謀求合作。
之所以在擔任伊拉克總統前薩達姆多次出國訪問,主要還是因為他希望藉機擴大其在伊國內的影響力。1968年時期的薩達姆其實影響力並不大,比他強的還有時任總統貝克爾等一干統復黨高層,正因為這一時期他卓有成效的對外訪問和對內改革,才積累了足夠的資源,使得他在1979年一舉奪得伊拉克總統寶座,成為中東強人。
而在他成為總統後不久就爆發了兩伊戰爭,所以一方面出於安全因素,另一方面為清理反對派,所以在這一時期薩達姆也並未出國訪問。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不久,隨之而來在1990和1991年就爆發了入侵科威特和海灣戰爭,伊拉克因此遭到國際制裁,不但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而且經濟也瀕臨崩潰,其內政不穩,所以薩達姆更沒有出國訪問的可能性。
隨著伊拉克戰爭落下帷幕,一代梟雄薩達姆也被逮捕後被處以絞刑,是非功過留給了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