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諞秦腔

    陝甘寧青新的秦腔演員,優異者比比皆是,從清末民初開始,隨著易俗社的建立,秦腔進入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時代,不論是在在表演體系上,還是在音樂結構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一時期一直到本世紀末,秦腔名家輩出,他們的名望和藝術成就非現在的名家可比。下面就從生醜淨旦四個行當分別列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秦腔名家。

    一、生

    1、劉毓中:堪稱秦腔“衰派老生”的泰斗。陝西易俗社第一期學藝。由於早年深受父親木匠紅(劉立傑)的薰陶,再加上他自己刻苦好學,悉心求藝,很快成為秦腔鬚生中文武兼備的演員,在舞臺上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一生演出各類劇目百餘種,譬如《三滴血》中的周仁瑞《遊龜山》中的田雲山,《祭靈》中的劉備,《周仁回府》中的周仁,《五典坡》中的薛平貴等。這也自然形成了他“戲路寬廣”的特色,老生、鬚生、小生都串,王帽、靠甲、官衣都扮,唱、念、說、表都鑽。,他先後創辦過秦鍾社、新聲科班,又在曉鍾劇校、陝西劇專等任教,培養了一大批秦腔弟子,成為一代宗師。

    2.蘇育民:一生專攻秦腔小生,有時也演鬚生、老醜。代表劇目有《殺廟》《撲池》《激友》《折桂斧》等等。在他執掌三意社期間,培養了“輔”字科的學院,後來都成才三意社乃至秦腔界的中流砥柱。

    3.沈和中:易俗社第一期學生,師承劉立傑、李雲亭、唐虎臣等藝術名家,天資聰慧,刻苦用功,成為當時允文允武的小生演員,與劉箴俗、劉迪民、路習易、蘇牖民、馬平民並稱為“易俗六君子”。一人赴甘肅演出,並自組“中興社”,彙集了許多名流、行家,推動了蘭州秦腔藝術的發展和革新。再後又赴蘭州新興社,平涼聚義社、平樂社,寧夏覺民學社、猛進劇團演出,贏得了群眾的歡迎和讚許。尤其是《黃鶴樓》盛演不衰,被群眾譽為“活周瑜”。

    3.景樂民:秦腔紅生戲,由以“老爺戲”最為擅長。他的老爺戲穩中見狠,狠中見準,威武大氣,深得人心,時至今日無人能及。堪稱老爺戲的集大成者。

    4.貟宗漢:堪稱秦腔界科學發聲的第一人,他借鑑京劇生行的發聲規律,改革秦腔駑掙的弊端,使得秦腔鬚生行當更加規範,一生培養了很多的學生,現大都已經成為秦腔名家,譬如丁良生、劉隨社、趙陽武等。

    二、醜

    1.閻振俗:秦腔丑角演員,陝西長安人,民國19年(1930)入易俗社第八期學藝。初習鬚生,後因變嗓,改學丑角。後離易俗社,赴關中咸陽、三原及甘肅蘭州、平涼等地演出。師承湯滌俗(1900-1967),以念、做見長。20世紀50年代,隨明正社併入西北戲曲研究院。

    2.喬慷慨:師承閆振俗,其表演風格醜而不俗,貼近生活,惟妙惟肖。

    三、淨

    1.周輔國:(1926-1979)秦腔淨角演員,陝西藍田人。民國27年(1938)入三意社“輔”字班跟吳濟民學淨角,兩年後即出科,隨蘇育民等演出於關中許多城鄉。《古城會》《鍘美案》《斬單童》《斬顏良》《白逼宮》《三勘蝴蝶夢》都是他的拿手戲。

    2.劉茂森:人稱“活張飛”。其二花臉表演爐火純青,至今無人能及。

    3.米新紅:其表演分隔中和了甘肅和陝西兩省的優秀基因,自稱特色。

    四、旦

    1.蕭若蘭(1934-1996)秦腔旦角演員,西安市人。梨園世家出身,父親蕭筮易,擅演青衣。幼時的耳濡目染,使她從小就對秦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八歲登臺演出,一鳴驚人,人稱“八歲紅”。此後幾十年間的藝術實踐,不斷推動著她提高藝術修養和戲曲藝術形象創造能力,用唱、念、做、表刻畫出一系列生動感人、形神畢肖的戲曲形象。在《櫃中緣》《遊龜山》《三滴血》《火焰駒》《紅梅嶺》《於無聲處》等幾十本(折)戲中,不少形象更成為秦腔精品。其唱腔甜美,善於用裝飾音,又有韻味和突出的旋律美。

    2.肖玉玲:秦腔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創立的秦腔“肖派”一概人們對秦腔粗狂豪放的影響,其表演風格委婉動人,細膩傳神。

    3.馬友仙:被人們形象的稱為秦腔界的“百靈鳥”,其嗓音高而純,純而翠,在秦腔界享有很高地位,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

    4.郭明霞:其表演風格高於生活而又貼近生活,是秦腔表演風格的優秀整合者和傳播者。

    當然老一輩秦腔名人還有很多,譬如坤生的代表人物薛志秀、焦曉春。小生的改革者任哲中。鬚生傳統的大成的溫警學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 2 # 鄭國柱

    1、袁壁輝(?——1924),武功縣人。西路秦腔名旦角,藝名寶寶,據傳他唱的武功調,唱腔圓潤甜蜜。演唱過《曹玉蓮走雪》、《打櫻桃》等節目,他主要在“華慶社”、“永順社”演戲,也曾為武功馬家班領班,在關中和隴東一帶很有名氣。

    2、王伯明(1870——1942),名兆離,字伯明。扶風縣人。秦腔劇作家。曾任扶風縣教育會長,1912年參加創辦西安“易俗社”,兼任該社編輯、社長等職。他創作的劇目有《共和紀念》、《歡迎議員》、《開國圖》、《新審判》、《新糊塗判》、《樑上君子》、《熊耳山》等,改編過《觀音堂》、《重臺》。其中《樑上君子》、《新糊塗》曾出版發行。他的作品起到了宣傳教育、喚醒民眾的作用。

    3、王彥魁(1878——1941),又名王書,祖籍岐山縣,曾在關中西府的“醜寅班”、“永順社”、“華慶班”搭班演出。主演劇目有《黃河陣》、《五雷陣》、《梅花陣》、《萬仙陣》、《泗水王帶箭》、《周遇吉帶箭》、《趙德勝帶箭》、《逃國》、《太和城》等。他功底紮實,耍拳、劈叉、耍單鞭等演技嫻熟,在西府人稱王班長。

    4、呂貴(1878——1957),俗稱“老西兒”。寶雞縣人,西路秦腔名人,功底紮實,戲路很寬,可演老旦、鬚生、丑角等,在100多個劇目中能演各種角色,人稱“大肚子”,是“聚順社”的臺柱子。

    5、呂明發,1923年3月出生於寶雞,其父呂貴是秦腔名家。呂明發12歲登臺演出,一生致力於西秦腔及西府秦腔的傳承、發展,他的鞭掃燈花、掄麻鞭、五鞭連響、打雷碗等技巧,堪稱一絕。被譽為“活關公”、“活伍員”,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秦腔名人眾多,你認為還有哪些該列舉呢?

  • 3 # 雲光閣主

    不完全統計有以下幾位,這都是民華人,更早的清朝的咱就不知道了,得問陝西省易俗社,畢竟我不是專業的,只是喜歡聽戲,不分年齡和前後,問問子,陸順子,陳雨農,劉箴俗,王天民,劉迪民,黨甘亭,李雲亭,劉立傑,孫廣乾,劉毓中,晉福長,沈和中,馬平民,何振中,李正敏,蘇育民,閻振俗,樊新民,孟遏雲,周鋪國,靖正恭,王文朋,田德年,劉易平,楊金聲,毛金榮,蘇長泰,閻更平,袁克勤,董小藝,李可易,孟廣華,等等就知道這麼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餌料怎麼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