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工

    對於李清照如果活在當下,能不能成為一位才女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如果只是改變時間,其他的都不變,那她不只是才女,她還是大文學家、大詩人,大收藏家。她一定會婚姻美滿,家庭幸福,丈夫官運亨通,事業有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宋朝那個時候,李清照的命運算是不幸的。她雖然出生在書香官宦之家,在京城長大,但元祐黨人之爭和金兵入侵,以及丈夫趙明誠的去世,和再嫁張汝舟,對她都是致命的打擊。她和丈夫耗費平生精力財力收集的金石書畫散失殆盡,人也流落金華街頭,最後不知所終,估計享年73歲。

    如果生活在當今時代,一生無戰事,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她就能夠從容地去面對一切,發揮自己的特長,發展自己的愛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首先,她會去愛丈夫,愛家庭,去精心配合丈夫做他的金石書畫收藏。她和趙明誠結婚,不只是門當戶對,更是有著共同的愛好。趙明誠不但愛好金石收藏,也工於詩詞寫作,並有“詞女之夫”的美談。據說趙明誠曾經將自己的幾百首詞和李清照的一首詞混合在一起,交給好友陸德夫評判。在青州、萊州、淄州、建康,夫妻兩人經常賭詩喝酒,踏雪尋梅。分離時,即長亭送別,魚傳尺素。

    如果在現在,他們就不必分分合合,不必顛沛流離。他們就有條件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踏雪尋梅,吟詩作對。收藏整理自己的收藏品,安心地寫作《金石錄》。如今收藏市場到處都有,還有各種網路平臺,他們做起來就更加方便,更加得心應手。

    其次,李清照就更有時間、有精力去創作,去寫詞。李清照的詞最早的成名作是兩個《如夢令》,特別是“常記溪亭日暮“一首,它的清新輕快更為人稱道。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在詞中表現了自己少女時代的生活情調,用她們在划船迷路時爭渡的情形來表達快樂的心情。

    李清照一生都在進行詩詞創作,有的是寫愛情的快樂,有的是寫分離的思念,有的是寫國破家亡的痛苦和憤慨。她的很多詞作成為了中國詞壇上婉約詞的明珠。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夏日絕句》等等,歷來都被人傳頌不絕。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詞打破了詞的慣有的寫作手法,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自問世近千年來,膾炙人口,傳頌不衰。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的重重傷痛,寫作風格也由早期的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轉為沉鬱淒涼,詞作多是抒寫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境況。

    在生命的晚年,她流落浙江金華一帶,又沒有子女,生命已是垂危,但還強顏歡笑,打發最後的時光。她的《武陵春》更是楚楚動人,應是當時孤苦無依的寫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她深知時間對她的吝嗇,“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李清照一生愛菊,比菊,最後的絕唱竟是《多麗。詠白菊》。

    李清照是古今第一才女,她在戰亂時期尚且如此。如果她是生活在安穩的當今,既有國家寬裕的環境,又有平臺媒體的支援,加上個人的努力,那她的才能就會更好地發揮,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詩人。

  • 2 # 平民之宴

    首先,表明一個觀點,那就是人才不論時空怎麼變換,人才一定還是人才,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毫無關聯。以拿破崙為例,就算他不出生在法國,就在德國或者英國,他還是拿破崙,照樣創造出不可一世的歷史成就。李清照也是這樣。

    其次,你所提的這個問題,有兩個潛在因素。一個是拷問人的主觀能動性問題,一個是拷問時代造就人才的問題。一個人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哪一個方面?很顯然,還是一個人的問題。毛主席說過,“人定勝天”!一個傻子,即便在貞觀盛唐,他也不會有多麼大的能耐,除非他是皇族的傻兒子、傻弟弟等。

    其三,這個問題的背後,還是考驗我們華人的價值觀問題。李清照作為才女,她是有成功的基礎和積累,在北宋王朝的沒落時期,她可以詠懷洩憤,或者盼夫思夫,以求朝朝暮暮;假若李清照生活在我們現處的新時代,照樣用她那才思敏捷的筆,謳歌英雄、謳歌時代,照樣成為文學大伽!

  • 3 # 詩詞書院

    “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在古代,並沒有才女,至少在唐宋詩詞中,我並沒有讀到過“才女”一詞。那年頭,只認“佳人”。

    因此,李清照也只有在當下,才能被認定為才女,甚至千古才女。

    李清照所在的時期,風雲變幻。內有兩黨相爭,外有金兵入侵。我甚至認為可用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故事作為主線,寫出一部叫《烽火情仇》的小說,因為李、趙兩個家族,本身就分屬新、舊兩黨不同的陣營,其中的恩恩怨怨,一言難盡。

    假若在同一家庭背景下,李清照的成名是沒有問題的。就如起文所說,古代對才女並不待見,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李清照,在16歲時就名動長安。究其原因,不能不說,是因為她有個好爸爸。

    先看看李清照的家境:其父李格非,論官,至太學正、禮部員外郎;論文,貴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其母王氏,元豐宰相王珪之父王準的孫女。在當時,蘇軾一門如日中天,而李清照的成名,便是在一眾門人極力追棒下成就。其中蘇軾的大弟子晁無咎更是不遺餘力,寫了多篇文章,說李清照是“善屬文... 無愧於古之作者”。當然,有人捧,自己也得爭氣,李清照的才情自然無可否認,不過當時的李清照還是隻靠兩闋《如夢令》,其人氣甚至比有眾多作品沉澱的晚年還高。

    如此身世,置於當下,即使才情減半,要紅起來,估計問題也不大。

    後來,李清照受黨爭所累,際遇沉沉浮浮。婚姻生活也多不如意。在創作上日趨成熟,但名氣不增反降。特別是她在寫《詞論》時,直接批評蘇東坡的詞不加修飾,稱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得罪了不少人。被稱為“妄語”。

    “妄語”,在當時是對一個女子很致命的評價,因為單這條已可構成休妻“七出”的理由之一,再加上“無後”一條,要不是家族間的微妙關係,估計李清照已經收到休書了。但此後的李清照,基本上是處於獨居狀況,退出了時代的舞臺。特別是在“南渡”以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的精神生活,已陷入悽苦之中。

    放在當下,家族失勢,夫君又不理你,再得罪人,估計結果也差不了多少。而說到能不能成為一代才女,那就得留待後世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內馬爾在法甲大巴黎過得並不好,在主場踢球還被自家球迷狂噓,你認為他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