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哥哈
-
2 # 嬌嬌吃瓜
恩德武威同時並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御謀略之一。《百戰奇法·愛戰》雲:“凡與敵戰,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雲:“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孫武認為,統御部卒,必須用恩威並施之謀。“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傑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他。後來,李淵佔領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 後來李靖在戰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並施策略的典範。蜀後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兵聲討南中(今雲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治,我們現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後,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治之。 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雲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佈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於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兵來戰,又戰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 然後,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召集起來,宣佈南中各地繼續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官,不留兵,並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地官兵,以補償連年戰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回覆列表
所謂恩威並施,就是恩惠和懲罰同時使用,從古到今的很多政治家,統治者,大多都會使用這樣軟、硬兩種策略。你臣服於我,就施以恩惠,同時還用武力與懲罰的手段來對付叛逆行為。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就是一位十分擅於利用恩威並施這項策略的政治家。在《三國演義》這個長篇小說裡就講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把他恩威並施、降服人心的策略描述得淋漓盡致而又出神入化。劉備去世之後,蜀國丞相諸葛亮有了北伐中原的打算。當時的蜀國南部,就是雲南貴州交界處,少數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平息叛亂,先解除這一後顧之憂。在當時就有人對他提出了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就足以能夠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考慮那“不毛之地”了。然而諸葛亮對此卻有更加長遠的考慮,他要對孟獲恩威並施,以收服人心。當地很多個部落並不是如同鐵板塊一樣聯絡在一起的,孟獲是叛亂的帶頭者,也是影響最大的酋長。諸葛亮很清楚,蜀國的大敵是北方的曹操。對於南方部族,不能採取趕盡殺絕的錯誤政策,而要分化瓦解,孤立孟獲,用計生擒孟獲。孟獲被俘之後並不服氣,說諸葛亮靠詭計取勝並非真英雄。諸葛亮對此並沒有難為他,對他進行了當場釋放,讓他回去之後起兵再戰。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一次次生擒孟獲,又一次次將他釋放。直至第七次,諸葛亮不但生擒孟獲,俘虜了他的妻子和弟弟,還使得其他部落紛紛歸順自己,孟獲的部族也是眾叛親離。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諸葛亮對孟獲一家人仍然尊重並以禮相待,終於使孟獲深受感動,發自內心地臣服於蜀國。這樣使得蜀國南部從此之後便平靜穩定了下來。恩威並施的兩手策略,應用的範圍極為廣泛。用美華人的話來說,就是“胡蘿蔔加大棒”。一旦用在“賞罰嚴明”,“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這樣的小事上,也都屬於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寬猛相濟,恩威並施春秋時期鄭國的公孫喬是當時一位極其有名的革新派的政治家。他在鄭國執政數十年,能注意打擊奴隸主貴族的頑固守舊勢力,表彰“忠儉”,反對“奢侈”,改革田制和兵賦制度,公佈刑法條文,限制特權、整肅政紀,使得小小的鄭國,國威也由此頗有提高。子產實行的實際上就是一種“寬猛相濟”的策略。子產的政績,贏得了封建時代統治者的極力稱讚。子產在自己臨終前安排後事的時候對兒子太叔誑“我死以後,必然由你執政。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用寬大來使老百姓服從。火性猛烈,百姓看著就害怕,這樣就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性看起來較懦弱,百姓因此輕慢而玩弄它,因此到最後淹死的人就非常多,所以為政寬大不容易。”在子產死了之後,子太叔執政,不忍心嚴厲而力行寬大。到最後,鄭國盜賊越來越多,經常聚集在蘆葦叢生的沼澤地裡搗亂。在這個時候,子太叔就會感到很後悔。“我要是早聽子產的話,就不至於到今天這個地步。”因此,發兵圍剿,把盜賊全都給殺了,這樣才使得盜賊有所收斂。南宋理宗時,在衢州江山縣有一夥人想佔山為寇,且已商量好了暴起動亂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使人想不到的是,傳遞訊息的人被官府抓住了。知州陳壎在詳細瞭解了這些人的情況之後,便打定了主意。他在此地按兵不動,派人送肉送酒給準備當草寇的人,而且還帶口信說:“你們不好好做良民而做起了草寇,不去耕田而舞刀弄槍。這樣對你們自己有什麼好處嗎?如今送些酒肉給你們,希望諸位能夠各自珍重,如不聽勸,本官只殺無赦。”這些準備舉義的人在得知密謀已洩,官府有了另外的一些準備之後,便紛紛前去自首。緊接著,陳壎又下令:凡獻出兵器的自首者全部予以重賞,因此,沒過多久投棄官府的人越來越多。陳壎根本就未發一兵一卒,就輕鬆而又順利地平息了這場即將發動的暴動。齊威王當政後,委政於卿大夫,九年之間,國勢衰微,鄰近諸侯紛紛來犯。漢代初期,劉邦剛剛平定了天下。有一天,張良告訴劉邦,有一些人準備謀反,劉邦將信將疑地問張良:“這是怎麼回事呢?”張良回答道:“自從你當上皇帝之後,封賞的都是你的親友知己,使得很多有功的人感到失望,同時還又怕你追究小的過失,所以很多人便商量起了謀反。”劉邦心急地問:“那麼現在應該怎麼辦呢?”張良反問:“皇上從前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我早就想除掉他。”張良說道:“到了現在,你必須在百官面前立即對他進行封賞,這樣才能夠使得那些惴惴不安的人平靜下來。”劉邦接其行事,果然,一場潛在的危機平息了。由上面的這些小故事我們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學會“暴力”和“懷柔”這兩項手段。當你看到自己的下屬都是鬆懈無比,毫無戰鬥力時,你就必需採用嚴厲的措施來約束他們的行為,這樣才能增強他們的紀律性與集體榮譽感,正所謂亂世用重典;另一方面,這一政策實行了一個時期,在達到一定效果之後,可以再施行寬鬆的政策給予安撫,要做到一收一放,一鬆一緊。這樣才能使天下得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