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語文
-
2 # 凌南2019
我對擇校熱降溫持否定態度,除非出現全國性的重大舉措,否則,搖號只會加劇擇校熱,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擇校的大潮中來。
備註:我認為現在絕大多數進行擇校的學校,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民辦,以昆明為例,擇校最熱的雲大附中和師大實驗,都是依託原來本屬於公辦學校的場地和公辦師資,改制而來。優秀老師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流出,只是改變了辦學形式而已。
搖號為什麼不會給擇校降溫?1.搖號,讓原來沒有學習奧數的同學和家長看到了希望。原來憑藉考試完全沒機會,就可能放棄擇校,現在搖號有機會,幹嘛不去試試運氣?所以參加擇校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2.改變擇校熱只有一個方法,所有初中都實行劃片入學,包括全部純民辦學校,但是民辦學校怎麼辦學,國家返還投資嗎?義務教育真正普及是國家提供足夠的公辦學位,現在明顯不夠,國家的投入還存在短缺。
3.政策問題,任何的改變,在上層來講,要有法律依據,缺乏依據激進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4.初中擇校熱,根源於高考擇優錄取制度,改變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目標決定措施。
5.搖號的積極意義,保證了在效率基礎上兼顧公平,讓名校資源儘可能向更多人傾斜,未來逐步加大搖號比例,是更穩妥的做法,逐步推進教育公平。
6.搖號的潛在問題。基礎較差的同學怎麼安排,是否會出現實驗班和普通班之分?如果混合編班,基礎差同學是否會承受較大壓力?
希望搖號是一種好的導向,並不斷提高比例,教育資源公平也就有了更大的希望,最主要的是希望所有的孩子渡過相對更快樂的中學時代。
-
3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不請自來。
題主的問題描述和問題本身乍一看沒啥關係,我這一琢磨八成您的意思是說“擇校熱”也催生了優秀教師的“流失”(普通學校的優秀教師會去更好的學校)是嗎?
我覺得是這樣的!
不過我還是隻想回答一下題目的本身。
小升初搖號會給“擇校熱”降溫嗎?我認為會的!
但是隻會退掉“高燒”,並不會完全退熱。
為什麼這麼說呢?
改革之後從小升初來看,的確孩子們輕快了很多。除了有個別民辦(本地民辦極其優秀的很少,且因為學習太過辛苦反而有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去)可以單獨報名,和個別學校面向全市報名搖號之外,其他一律就近入學。所以本地在拼小升初的教育投入上明顯不如其他城市激烈,小升初的競爭也不存在“慘烈”的情況。
但是這對父母的錢包要求就比較高了!
因為小升初就近入學,那麼選擇小學就成為關鍵了!
所以“小學學區房”就成了必爭之地!沒錯,為了上某個初中,你必須選某個小學,而為了上這個小學,你就必須買這個小學的學區房。
當然了,理論上這個是“穩賺不賠”的,因為你買了之後即使馬上賣也會有人接盤,並且還會略賺!
然而現實總是不會這麼順利的這邊所謂的“就近”並不是指“最近的某一所中學”,現實往往是某一所小學對應這兩三所初中!而未來孩子會去哪所初中,這個卻是隨機的!
於是悲催的事兒可能就會發生了,比如某小學對應三所初中,而這三所初中裡面會有一所超爛的(中考普高率20%左右),萬一你就是被分過去了你說你會怎麼辦?
三個辦法:
1、小學轉學,去買就近之後的所有初中都不太差的
2.、特長生,未來又要取消,這條路怕是很快也不能走了
3、全科輔導班!這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所以說,“就近入學”看上去很美,但是教育水平、資源分配客觀上的差距不消除,“擇校熱”怎麼可能徹底熄火呢?真正“被”退熱的,只能是那些買不起學區房的人! -
4 # 三寸粉筆寫人生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介紹一下我們這裡的擇校情況。
四年前我們這裡是可以擇校的,包括公立學校,只要交一定的贊助費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因為生源的原因,學校優者更優劣者更劣。2014年,教體局下了檔案,禁止學生擇校,所有的學生根據片區就近入學,私立中學除外。私立學校依然可以組織考試,擇優錄取。
政策出來以後,催生了兩種現象,學區房房價暴漲和私立學校報名人數劇增。四年時間,熱門學校的房價有幾千元一平漲到兩三萬一平,據說今年這個中學片區的學生數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招生數,據小道訊息稱,要根據買房子的時間錄取。不想花高價買房子的家長就讓孩子去考私立學校,雖然學費貴一些,和高房價比起來還可以接受。私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和學費也水漲船高,與日俱增。
如果實行分大的片區搖號入學的話,會降低高價買房的擇校熱,大家就不會冒著風險去買學區房,擇校與炒作學區房的溫度會下降。其實每個學校硬體設施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區統一配備的,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因為擇校造成的生源區別,形成了惡性迴圈。如果制定合理的政策,學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
5 # 想神馬就有神馬
真正做到教育就是在做教育,學校也不要參雜太多與教育沒用的東西。另外平均分配教師資源。比如這些搖號等等愚笨方法,就是脫褲子放屁。
回覆列表
搖號可以有效地遏制一些民辦學校透過組織考試“掐尖”選拔生源,有利於實現就學機會的公平,但搖號並不能為“擇校熱”降溫。
要為“擇校熱”降溫,須想方設法地縮小區域內各學校在教育質量上存在的差距,走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條路。教育均衡一天不實現,各學校在教育質量上的差距一天不消除,“擇校熱”就一天不會消失。
當然,教育均衡的實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校際教育質量差距還普遍存在的現實語境下,為有效地給“擇校熱”降溫,相關部門也將從今年秋季的中小學招生入學開始,實施一系列新政。
從教育部最新出臺的相關檔案可以看出,自2018年秋季招生入學開始,各地的重點高中都將拿出至少50%的招生指標,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按照各初中學校的辦學規模統一投放到各初中學校。實施這一新政的初衷,就是為各地“小升初”的“擇校熱”降溫。與此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各地從今年秋季的招生入學開始,實行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政策,並且強調各學校都不得無計劃、超計劃招生,不得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和學籍造假(實際上就是不得招借讀生)。這是一套組合拳,在這套組合拳的嚴厲打擊之下,各地的“擇校熱”必將會得到有效的緩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