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嘉木相思
-
2 # 鴻哥電商爆料
如果說無損音樂和有損或者壓縮音樂比較,那隻能說,必須要裝置的質量某種意義上高於音訊質量才能分辨出來,起碼播放器和耳機都得達到一定的價位。千元是少不了的。越是壓縮,損失越大,跟無損的區別就越是明顯。跟無損最接近的mp3是320k。頻譜上對比只要是高頻損失明顯。
一個不經常戴耳機的人,或者是對音樂沒有敏感度的人,即使是拿好耳機,也聽不出區別。
比如電子音樂聽的是層次、細節、鼓點,好耳機都能夠良好的展現出來,但是大多數人聽的都是旋律,所以其中可能會漏聽很多細節。
比如,你要拿兩幅耳機對比同一首歌,聽的時候儘量避免只聽旋律,要聽它的聲場,解析力,樂器,合成器音效,鼓點,三頻等等。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有了,普通音樂,也就是所謂的壓縮過的音樂,它的作用就是把無損音樂中人耳聽不見的所有內容刪除掉,然而對於一些耳朵特別靈敏的人來說,也是聽的出差別的。有了這項技術,那原本幾十M的音訊檔案就被壓縮成幾M的檔案了,對於人耳來說,那些不必要聽不到的聲音已經被刪除了,我們只需要聽到最想聽到的部分。
當然了,能否聽出區別還要看人,每個人的聲音辨識能力差異性是存在的。一些專業和聽覺靈敏的人可能會發現有差異吧,但對大部分的普通聽眾來說,其實普通MP3跟FLAC無損音質也沒有區別,起碼聽起來沒有感覺到差異吧。。
-
3 # 馬源華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比的差別非常大,和單反照相機和手機拍照照片的差別也非常大一樣。
前者用高檔音響功放放和手機或者一般計算機音響放差別就出來了。
後者用大螢幕放大照片一下就看出來了。如果放大到24寸以上照片,也可以看出。
草鞋和皮鞋的確不一樣。
-
4 # 福斯娛樂王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音樂領域創作者,從小對於音樂就有一種獨特的喜愛,目前也在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的差別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差距還是比較大的。1,容量,容量越大音質越好,一般情況下是這樣。但是也有個別的情況就是一些無聊的人會把普通的音樂轉換成無損格式,也會導致容量很大但是聲音嗎,就會打折扣。
2,位深,現在一般接觸到的16bits,24bits,32bits,其中16和24的音樂還是比較多。32bits的音樂檔案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cd抓軌為16bits,44100hz
3,取樣率,就是指錄音裝置或者採集聲音的時候對聲音訊號一秒鐘的取樣次數,就是我們平時說的44100hz和48000hz。這個跟視訊的幀率類似,一秒25幀,一秒50幀越高效果越好
4,格式,不用多說。你們也知道,mp3,flac,ape,wav,aac,dsd,dsf等,其中dsd和dsf要說一下,這兩種音樂格式只能在sacd中通過軟體轉換或者說提取出來。音質很不錯
5,位元率,指的是數字訊號的傳輸速率,說白了就是一秒傳輸多少千位的資訊,一般情況下越大越好。但是聽感上區別比較小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
5 # 獵科技
但mp3不僅僅是丟棄了高頻訊號而已,mp3還利用一些聲學效應的原理,丟棄其他的訊號,例如,兩個不同響度的聲音,聲音較小的不容易聽到,如果差別較大,就可能完全聽不到,所以這一部分聲音就會被丟棄,從而減少檔案體積,位元速率越高,保留的這些聲音細節就越多。通常來說,mp3的位元速率越高,保留的細節就越多,也就越難分辨與無損音樂的區別。 實際上,如果器材相同,對320k mp3和無損音樂的聽感進行雙盲測試,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完全分辨不出來的,包括很多號稱金耳朵的發燒友。 是不是不太相信這個答案?有人曾經做過測試,同一首歌,CD抓軌的無損,分別轉化成128,192,320之後全部又轉成了320(偽320,因為丟失的部分已經無法恢復)做雙盲測試,參加測試的100多人,沒有一人準確的分辨出來,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分辨。 實際上,一般群眾愛好者,對音訊沒有識別能力,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正常來說,現代成年人的基本聽力最高約為16khz,所以MP3是能夠滿足普通使用者的音樂需求,有個別人可以達到18khz,但是20khz的真是稀少。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一般人聽不出區別。從非技術角度(自我催眠)說,我就覺得無損音質好,我喜歡聽。
-
6 # 搖滾的回鍋肉
通常我們購買的整版CD碟是CD音質,網上正規渠道下載的無損音質就是我們說的無損音質,剩下的就是我們通常在各個網站上下載的MP3 320K音質。
這三種音質各不相同,甚至還有很多山寨的各種音質,使得我們聽同一個人唱的同一首歌有時會聽到不同的效果。為了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分,我做了一個驗證,我在付費的正規渠道下載了一首葉倩文的《曾經心痛》,然後用系統自帶WMP播放器,森海塞爾HD201封閉式大耳冒來聽,得到以以下幾種結果
1.正版CD音質人聲和背景音聽感是很舒服被包圍 人聲廣闊聽得到口水聲很有穿透感、聲場寬敞有深度、低音厚重
正規下載的無損音質人聲和背景音聽感是震撼 人聲直接可以聽到口水聲、低音非常厚重
2.多米的MP3 320K 人聲廣闊聽得到口水聲、聲場寬敞又深度、低音非常燜感厚重、有一點點的雜音(比較接近CD音質)
3.酷狗MP3 320K 整體比較燜感、有點絲絲聲(比較接近無損)
4.QQMP3 320K 人聲穿透力高、背景音比人聲低、有雜音高音上不去
5.網易MP3 320K(其實也蝦米資源) 很舒服、有點懷舊式音樂回到卡帶的感覺、有雜音高音上不去
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外界條件影響太多,格式,播放器,音響等等都會對音質有影響,但是同等條件下肯定無損音質的音樂聲音更好。題主問的電音搖滾屬於噪音搖滾的一種,個人覺得耳機或者音響可能更為很重要。
-
7 # 悅播悅秀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很奇怪一個事情就是,為什麼沒有人質疑問題本身。無損音樂,普通音樂。這兩個名詞可以說都不是同一個屬性分類,怎麼比較?別說我咬文嚼字。事實就是這樣。這樣比較相當於,男人和普通人,到底有什麼區別?或者靈長類動物和普通動物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
無損音樂難道不是普通音樂的?很特殊嘛?
如果說無損音樂和有損或者壓縮音樂比較,那隻能說,必須要裝置的質量某種意義上高於音訊質量才能分辨出來,起碼播放器和耳機都得達到一定的價位。千元是少不了的。越是壓縮,損失越大,跟無損的區別就越是明顯。跟無損最接近的mp3是320k。頻譜上對比只要是高頻損失明顯。其他頻段其實也都有,但是不明顯。而好的播放器加耳機是能聽得出來區別的,包括題主說到的播放器,配上好的耳機一定能聽得出來區別聲音稍稍沒那麼透亮。如果聽不出來,那隻能說,你是木頭耳朵了。這樣對比區別,講真確實也不大,對於普通人來說,甚至沒有區別。但是我們經過長期聽力訓練和在調音混音這個音訊領域裡來說,區別就不算很小了。
至於現在很多網路播放器,什麼QQ網易的那些體積壓縮得比320k更加小的音訊檔案,那跟無損的區別,只要裝置不是幾十塊的垃圾。基本上稍微好點的手機都能聽得出來區別。
至於dsd跟無損比的話,我算是真聽不出來區別了,有時候狀態好的話,會感覺體感有些不同,或者用工作室的裝置聽也是隻有在low-end和top-end有一丟丟非常不明顯的區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IT小眾
好的耳機固然有更好的聽歌體驗,但這也是建立在好的音訊音質上面的吧。而對於音質方面來說,無損音質質量是要高於普通音質,但大部分普通聽歌群眾是感覺不到有什麼大差異的,甚至來說聽不出區別吧。我就是屬於後者。
普通MP3音質音樂一般是128kbps的位元率,超高品質的MP3會來到320kbps位元率。像一些FLAC之類的無損音質,位元率一般多為891kbps。這點跟視訊質量是相像的。它們所代表的都是單位時間內模擬訊號轉換數字訊號後的二進位制資料量。一般來說位元率越高則代表音訊音質還原度越好品質越佳,體積也越大。
而在市面上我們所聽到的音樂,其實基本都是從原始WAV格式壓縮過而釋出出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原始音訊體積過大造成的傳輸不便問題。其次是被壓縮過後的音訊音質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至少人耳是不容易區分出來的。
而從位元率的不同,音訊音質也被分成了N個等級。以常見的普通的MP3音訊來說,它們取樣率基本都是44.1KHZ。其實它已經是非常接近FLAC這類的無損音質了。而它們兩者之間的差異基本體現在高頻部分,320kbps的音訊被砍去了2萬赫茲以上的部分。
但我們知道,人耳聽覺範圍是在20-2萬赫茲之間。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能聽到2萬赫茲基本都是非常罕見的了。而且環境對人耳的損壞也是不能被忽略的,隨著年齡增長人耳聽覺靈敏度下降,聽覺範圍也在逐漸減小,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的聽覺會更加靈敏的原因。
當然了,能否聽出區別還要看人,每個人的聲音辨識能力差異性是存在的。一些專業和聽覺靈敏的人可能會發現有差異吧,但對大部分的普通聽眾來說,其實普通MP3跟FLAC無損音質也沒有區別,起碼聽起來沒有感覺到差異吧。。
-
9 # 卓師兄談科技
咳咳,有趣。
在外放的音樂來說: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差距真的很大嗎?是挺大的,在你聽一首歌的標準音樂和無損音樂,外放時明顯標準音樂的噪聲增多。
在那個還不是用手機來外放音樂的年代,用著隨身聽的時候,我就深深的知道,當年外放那些歌聲有多刺耳。畢竟那個時候的音樂均衡器做的還不是太好。(暴露年紀的時候到了)
還有一些古董歌曲,在那個年代錄制器材、錄製水平和製作水平都很差,弄出來的cd或唱片音質遠遠比現在差好多,這種情況底下,怎麼無損都沒用,有失真壓縮後跟無損區別也很小。
所以,無損有損只有複雜音樂比較容易有明顯差距,尤其是高中低頻混雜、如一些交響樂或其他類似的、三頻俱全、樂器數量多的音樂。
在耳機聽歌方面:
各大APP(QQ、兩酷、網易、蝦米等)目前幾乎都是700-1400的無損ape、flac,這種屬於最常見的無損格式,而mp3檔案自身壓縮格式就有固定碼流和動態碼流的區別,音質明顯也是動態碼流mp3更好,但一般聽眾根本分辨不了也不會去鑑別聽到的mp3到底是固定碼流還是動態碼流。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信:128k mp3格式很多歌的音質都是損失“慘重”,所以建議有條件還是儘量去聽320k mp3和無損ape、flac格式的歌。
所以說是無損音質,其實大部分還是有損的,所以也差不了太多。
還有一件比音源選擇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首先提升你的播放器材,我們知道年費大概會是88-128元,如果你的耳機連百元都不到,與其投資獲取好音源,還不如投在耳機上。我的最終建議是優先投資硬體,然後再考慮音源選擇。
-
10 # HealthBAR
在相同播放裝置和相同音源的條件下,無損音樂檔案比有失真壓縮音樂檔案質量好,但差別取決於音樂檔案格式。我自己的體會是,320k位元速率的有失真壓縮mp3檔案幾乎與無損一樣,似乎是在極高音區稍微有點沉悶,大型樂隊演奏的錄音偶爾會出現。256k的mp3檔案對於小型樂隊和演唱都沒有什麼明顯影響。128k的mp3檔案對於流行歌曲也夠用,但聲音開始發悶。96k的mp3檔案聽語音沒有問題,比如侯寶林先生的相聲。
在許多情況下,音源的錄音質量比位元速率更加重要。如果錄音質量差,即使是無失真壓縮也無法帶來好的體驗。錄音質量取決於演奏者/演唱者水準發揮、錄音棚環境、錄音裝置、錄音師操作等等,而且這需要很好的策劃和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音源質量。目前我經歷過的音樂檔案中,德國的DG唱片社和中國唱片社出品的音樂檔案質量上乘,許多唱片社都出現過質量問題。
早期錄音都是來自模擬方法,數字錄音從1980年代才開始普及。但歷史上有一些傳奇的演奏/演唱已經是絕響,只能通過數字化重新錄音。比如說AAD音源,本身音域資料在演奏錄音的時候已經丟失一些,用無損檔案儲存不會比256k有什麼差別。我個人認為只有DDD音源才有無損檔案的存在價值。並且如果音樂檔案本身的製作質量有問題,越是保真度高的音樂檔案,問題展示就越強烈。
最後,音樂的內涵比音樂檔案格式更加重要得多。我們從聆聽音樂所獲取的養分不會因為音樂檔案格式差異而丟失。隨著我們追求音樂的盡善盡美,索求更高的表現力的完美音樂檔案才有意義。
回覆列表
提到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兩者的音訊檔案。
音訊檔案可分為兩種:
有損和無損。
如果一首歌錄完之後,不經過壓縮就給您聽,那麼幾首歌所佔的硬碟空間,就相當於一部電影了。
何必呢?
所以我們聽到的絕大多數音訊都是經過壓縮的。
壓縮又分為無失真壓縮和有失真壓縮。
所謂無失真壓縮,就相當於,
一本書特別長,
於是我們就把書中的反覆出現的長長的人名地名用符號代替,
然後書中標註上所有的這些符號所代表的人名或地名。
這不就短了一些麼?
但雖然讀著費勁了,內容一點都沒缺失。
這就是“無損”。
所謂有失真壓縮,就相當於,
一本書特別特別長,
於是我們用前面的無損方法先壓縮一下,
再把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修飾詞直接去掉,
甚至把某些囉嗦的情節也刪掉。
這樣壓縮當然更有效果,
但也會使得這本書變得不完整了。
這就是“有損”。
普通音質就是被稀釋的音樂,以一瓶醬油為例,稀釋過後轉為最開始雖然容量還是那麼多,但已經完全不是味道了。
我只是做一個很直觀的例子方便您理解。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是很專業。
另外一個好的播放裝置可以有更好的解析力和對音樂檔案的處理能力。聽到的無損音質和普通音質的聲音效果也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再好聽的曲子,要演奏好也得有一把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