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小司

    珠海航展的殲-10B首秀向量發動機技術,這是即殲-20戰機後,又一重大技術的突破,同時也是讓中國開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向量控制技術的國家。而在這至少一直都是美俄掌握著向量發動機技術,而我們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不是我們的技術真的不行,而是我們的發動機太不給力,即使擁有向量控制技術,也沒有合適的發動機來驗證。

    知道WS-10發動機的成熟,我們才有機會把我們的向量控制技術,在WS-10B戰機上進行實驗。一旦實驗成功,必然要對向量控制技術進行大規模應用。而首選就是我們的WS-15發動機,這也是我們殲-20戰機的配套發動機。而殲-10BTVC戰機就是在為殲-20戰機做向量控制技術的驗證機。

    世界上美俄作為向量控制技術的鼻祖,美國走的是二元向量控制技術,向量噴口採用上下調節15°矩形噴口方式。但是這樣的向量噴口導致設計結構複雜,戰機增重很多。同時推力減少近10%,還好美國的發動機推力強大,損失一點並不影響多少效能。反過來要是放在我們發動機上,那就完蛋了!

    俄羅斯採用的是三元向量控制技術,噴口可以做到360°全向旋轉。尤其是以蘇-35S為代表的向量控制技術,在莫斯科和巴黎航展上都出盡了風頭。而這也讓世界很多國家想要購買蘇-35S戰機,而我們國家也同樣如此,是第一個訂購了24架。從殲-10BTVC戰機的露面,我們已經確定了我們購買蘇-35S戰機,根本不是奔著向量發動機去的。

    而今天珠海航展殲-10B戰機的首秀,就已經證明了殲-10BTVC戰機是一款擁有成熟的向量控制技術的戰機。而且在航展上做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和“漂落葉”高難度飛行動作,這都是典型的向量發動機的動作。這樣的表現足以證明殲-10向量發動機的技術可靠性,和向量發動機的優秀表現。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不用怎樣看待,這殲-10BTVC戰機已經讓那些懷疑我們技術的國家和部分華人,分分鐘打臉。中國的戰機發動機技術不再是模仿,仿製的狀態了,我們也擁有我們自己獨創的技術。我們也可以獨立創新,我們也不會受制於人,只要給我們航空人一定的時間,他們會拿出來優秀的成果,來鞏固我們的國防!

  • 2 # 鶇飛天

    對於J10B推力向量驗證機的首秀,我認為透露了以下幾點資訊。

    一是中國完全掌握了推力向量技術。包括各種推力向量技術結構、控制技術,電傳飛控技術突飛猛進。

    二是J10B驗證的推力向量技術方案已經接近實用狀態。極有可能會大規模用於現役飛機的改進和新生產的戰機上,特別是J10等單發系列飛機。(個人認為雙發飛機推力向量控制規律依然需要驗證,未必成熟)。

    三,太行發動機徹底“行”了。如果沒有這種自信,不可能用單發的J10B來驗證太行版本的推力向量技術。因此,未來J10的生產主要配備太行發動機,J10C的效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隱身版的J10D極有可能會出現。

    至於成飛是不是再研究更復雜的垂直起降發動機技術,不敢妄加猜測,但是可以期待

  • 3 # 蝸牛沒腹肌

    殲10B裝備的向量發動機照片早在去年就流露出來了!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一度讓人懷疑是俄羅斯向量發動機技術轉讓的結果,因為當時正好是中國引進蘇35戰機的時候。

    在這裡不討論是不是借鑑了蘇35117S發動機的相關技術,小編只想說這款裝備在殲10Btvc上的發動機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至少在去年就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很多自媒體已經深挖到底,現在看到珠海航展上殲10超機動的人吃驚到狂熱的地步,只能說你是在不懂裝懂。

    對於裝備向量發動機的戰機來說,做出超機動動作不算是太難的事,而殲10展示的眼鏡蛇和落葉飄至少在視覺上只能說是追平了西方國家的技術水平,這算不上它真正的實力。

    它真正的亮點應該是那複雜的向量噴口結構。很多人懷疑我們借鑑蘇35的技術,無非就是因為兩者的發動機都是三元向量噴口,但是從細節上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設計。

    117S之是多了一個軸承旋轉噴口,噴口能掃過的路徑也只是一個半圓,這是能滿足雙發戰機需要的,但也因此決定它和我們單發戰機的需要大不一樣,不存在什麼借鑑和移植的問題。

    而我們的殲10B裝備的向量 發動機為了適應單發戰機需要,同時也為了克服殲10垂直尾翼和水平舵的干擾,在噴口轉向範圍上會更加複雜,甚至還出現了多關節設計!

    這其中包含的技術難度和生產加工工藝要求是難以想象的,俄羅斯那些繼承蘇聯的老裝置都不一定能做到,只有中美等高階製造業較強的大國才能勝任的。發動機噴口的複雜程度決定殲10B獲得了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向量發動機技術(注意這不代表發動機是最好的)。

  • 4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關於“殲-10B TVC”在珠海航展的首秀,確實有不少亮眼之處。但是很多人只關注到了一些浮於表面的資訊,這次表演深層次蘊含的內容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殲-10B TVC”首次亮相是在2017年年底,當時該機和現在的區別在於,垂尾上的飛機編號的印刷字型是紅色的,而現在是黃色字型。在國內,試飛院體系下的飛機編號字型使用紅色印刷,而空軍作戰部隊體系下的飛機編號字型用黃色印刷。

    也就是說,此次表演各類過失速機動地“殲-10B TVC”至少已經達到了部隊驗收服役標準,甚至可能不止一架。

    其實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旁證,17年年底“殲-10B TVC”首次亮相的時候,垂尾尾撐上還裝著防尾旋減速傘,而這次航展,已經把這玩意拆了,這說明“殲-10B TVC”的過失速機動能力發掘研究工作已經圓滿結束。

    其次,殲-10B使用的發動機是中國產的WS-10B,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WS-10B的可靠性不佳,裝備WS-10B的殲-11曾有過數年時間處於大面積趴窩的狀態。此後隨著WS-10B的逐漸成熟,裝備WS-10B的中國產戰機才逐漸出現在閱兵,演習等活動中。

    但是這距離最終達成技術指標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戰鬥機要求具備過失速機動能力,那麼發動機就必須能夠承受極端條件(大攻角,喘震)下的工作環境。事實上國內關於挖掘殲-10大迎角飛行效能的工作此前就已經開始了,不過出於對發動機安全性的考慮,使用的裝備俄羅斯AL-31FN發動機的殲-10A。所以對於特技飛行的飛機來講,光是有向量是不夠的,發動機還必須非常可靠。事實上AL-31F至今為止都是環境適應性最好的渦扇發動機。

    而此次“殲-10B TVC”在珠海航展上一系列高攻角,低速特技機動的背後,是WS-10B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極端惡劣工作環境的事實,至於可靠性方面能不能和AL-31FN比,這個不用我回答,軍方已經做出了他們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餘甘子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