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方健康
-
2 # 羅氏中醫資訊網
苦參別名:苦骨,川參,牛參,苦骨,野槐根。
味苦,性寒。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燥溼,殺蟲止癢,利尿,補中平胃氣,明目止淚,止渴醒酒。
適用於:
溼熱引起的黃疸,瀉痢,血痢,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溼疹,溼瘡的面板瘙癢,疥癬,麻風等,外治陰道滴蟲病。溼熱蘊結的小便不利,灼熱澀痛。
用量:
5-12克。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不宜服用。
腎虛無熱者不宜服用。
不宜與藜蘆同時用。
-
3 # 一葉輕舟85
苦參為清熱燥溼常用中藥,此參非彼參,不可與滋補參類藥同視之!苦參為豆科多年生草本。形態特徵:根圓柱形,外皮黃色,莖稈綠色,有稀疏細毛。葉互生,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葉面綠色,背面蒼白色。以無蘆頭 ,無泥沙雜質,無黴變為合格。以條勻,斷面色黃白的為佳。 苦參以根供藥用,有清熱、燥溼、殺蟲,利尿之功。可用於溼熱所致痢疾、黃疽丶面板瘙癢、外陰瘙癢、滴蟲性陰道炎、瘡瘍等證的治療。可內服和水煎濃汁供外燻洗用。 注意:無溼熱者,陽虛及陰寒體質者忌服;不可長期服用,久服苦寒傷及胃及正氣;苦參久用對肝功有損害。歡迎交流與關注,感謝閱讀和熱心點贊!
-
4 # 淡如九月
苦參,又叫地槐、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等,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野生或栽培,每年春秋兩季採挖,以秋採者質佳,除去莖葉、鬚根、根頭及雜質,洗盡潤透曬乾即可,也可鮮品切片曬乾,為苦參片。苦參一般生長於沙地或向陽的山坡草叢及溪溝邊,全國各地皆有分佈,其中以湖北、山西、河北、河南產量較高。
苦參在中國使用歷史悠久,運用廣泛,其種子可作農藥,莖皮纖維可用來編織麻袋。最主要的用途還是入藥,作為一味常用藥苦參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本經》中喚為水槐,謂其“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名醫別錄》有言苦參“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匿,平胃氣,令人嗜食。”
苦參味:苦;性:寒;歸經:歸肝、腎、大腸、小腸經;
功能:清熱,燥溼,殺蟲,利尿;
主治:用於熱毒血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癢陰腫,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溼疹,溼瘡,面板瘙癢,疥癬麻風;外用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法用量:內服,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或浸酒搽。
禁忌:脾胃虛寒,腎虛無熱者忌服,反藜蘆;
《本草經集註》:玄參為之使,惡貝母、漏蘆、菟絲子。反藜蘆。
《醫學入門》:胃弱者慎用。
《本草經疏》:久服能損腎氣,肝、腎虛而無大熱者勿服。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參含有苦參鹼、氧化苦參鹼、金雀花鹼等多種生物鹼,還含有黃腐醇、異黃腐醇等多種黃酮類物質,具有利尿、解熱、抗菌、殺蟲、抗過敏等作用。
苦參有效物質主要是苦參鹼,有利尿、平喘祛痰的作用;對被動或主動的面板過敏反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明顯的升白細胞作用,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能緩解心律失常;苦參總鹼能顯著加強中樞抑制作用,對抗某些中樞興奮劑的興奮作用,有輕度鎮痛作用,與閾劑量嗎啡合用能增強其鎮痛百分率;有抗癌作用;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對於某些常見的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苦參鹼體內抗菌作用強度與氯黴素相當,作用於體外則有抗滴蟲的作用。
臨床上常用苦參治療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急性傳染性肝炎、小兒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支氣管炎、滴蟲性陰道炎、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血吸蟲病腹水等等。最常見的是用於治療溼疹、瘡癤、下陰瘙癢等,對於婦女帶下色黃、男性陰腫陰癢均有很好的療效;苦參能清下焦溼熱,並能殺蟲止癢對於溼疹疥癬引起的面板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以外用為主。可單用苦參30克煎水洗,也可配合其他藥,如:用於面板瘙癢之面板止癢方:苦參9g、百部15g、花椒9g、雄黃6g、硼砂6g煎水洗。苦參坐浴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
苦參藥如其名,很苦,一般用於丸劑及洗劑較多,湯劑少見。 含有苦參的中成藥主要有潔爾陰洗液、苦參注射液、溼毒清膠囊、婦寧栓、抗婦炎膠囊、消糜栓、康婦消炎栓、消糜陰道泡騰片等等。
苦參味苦性寒,清熱燥溼之力強,故脾胃虛弱,腎虛無火者慎用。
-
5 # 本草世界
民間把苦參又稱為“好漢枝”,對於苦參的修治格外仔細。將新鮮的苦參除去根頭及小鬚根之後,需要將苦參完整的浸沒在淘米水之下一宿之後再撈出,除去異味,蒸透,曬乾之後方可以切片入藥使用。其修治辦法至今還保留在“雷公炮製論”中。
苦參味道奇苦無比,性寒涼,能夠入心、肝、胃、大腸等一些經絡,在應用苦參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苦參不僅味道奇苦,若非經過規範的炮製加工,苦參還是一味“有小毒”的中藥材。古人在用苦參入藥時需要反覆用淘米水漂洗再蒸曬,使苦參苦味不再不能入口,同時還有效的降低了苦參的毒性。
經言“苦能燥溼,寒能清熱”,苦寒的苦參則不僅能夠清熱,其燥溼的效果也是不錯。在煎煮苦參的過程中,煎出液中含有苦參鹼等有效成分。痢疾等一些腸道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腸道洩瀉的疾病應用苦參來抑菌治療水洩疾病療效較好,這也是苦參清熱燥溼,入大腸經清消大腸溼熱的重要應用。
婦科疾病中的陰道炎,陰道瘙癢疾病也是中藥苦參的適應症。且不論現代醫學中介紹陰道炎疾病中出現陰道瘙癢症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陰道滴蟲”,傳統中醫藥理論認為,由於女性獨特的帶下特點,溼熱若是循經下洩、溼熱下注,於是患者常常可能由於上焦熱盛下傳下焦,使得溼熱鬱邪去蘊結,患者於是出現陰道瘙癢,搔抓之後症狀更為典型的表現。《外科正宗》中所使用的 “塌癢湯”,以苦參作為君藥,另伍用鶴蝨、蛇床子等一干苦溫燥溼藥物,除溼止癢,治療由於溼熱等因素所引起的陰道瘙癢症狀效果較好。
最令人稱道的是,苦參味苦性寒,入大腸經,清熱燥溼,卻又是一位治療痔瘡疼痛的奇藥。《仁齋直指方》中介紹苦參治療痔瘡疾病“苦參煎湯,日日洗之”,《外科大成》中介紹苦參治療痔瘡疾病的苦參地黃方直到現在,還是重要的成方製劑。
回覆列表
苦參又名苦骨,地槐,一般高1.5-3米,根為圓柱形狀,外皮呈黃白色。
曬乾後,味苦、斷面黃白、條勻。
在中醫理論裡,苦參具有清熱祛溼,利尿祛風,殺蟲的功效。常在我們面板科用在瘙癢性面板病,如外陰瘙癢、溼疹等。煎水外洗,一天一次或多次。
現代藥理藥理認為其主要藥理活性物質為苦參生物鹼,對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腫瘤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