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33292138166
-
2 # 過客73259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興盛,瘦西湖由於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並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臺樓閣。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臺)為唐羅城西城濠一線而東,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開浚為蓮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橋通二道河一線)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蓮花橋至小金山)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會一、乾隆二十二年巡鹽御史高恆先後主持開浚,蓮花橋西稱蓮花埂新河並建蓮花橋。
瘦西湖在太平天國時期經歷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復了五亭橋,小金山。
民國九年,鄉紳陳臣朔在五亭橋東側建鳧莊。2010年,被授予中國旅遊界含金量最高榮譽——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瘦西湖名稱的來歷:
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點是湖面瘦長,蜿蜒曲折,“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