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一位著名的維新派王照晚年坦言:“戊戌政變內容,十有六七皆爭利爭權之事,假政見以濟之。根不堅實,故易成惡果。”

    王照是著名的愛國將領王錫朋(鴉片戰爭定海三總兵)曾孫,戊戌變法時上書,建議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出洋考察該怎麼變法,然後就引發了戊戌變法的第一樁血案。

    按照大清官員普遍的想法,王照這個建議是胡鬧,讓皇帝太后出洋,安全如何保障。於是被禮部尚書懷塔布給扣下來。 王照不服氣,繼續上告。結果皇帝血氣方剛,一氣之下,將禮部六個主官全免職了。

    其實這個懷塔布不算保守派,人家老爹瑞麟是當初第一個購買西式軍艦的地方督撫,向英法買了6艘炮艦,還仿製最新式的蚊子船。懷塔布又與洋務派大頭目李鴻章結為親家,所以他應該是傾向改良的。只是王照這個建議確實還缺乏可行性。

    這讓慈禧太后很不高興,或者說,之前,太后和皇帝還能相互體諒,一起搞維新,這事情發生,讓慈禧覺醒到,皇帝是不是太沖動了。

    六部堂官革職事件充分暴露了光緒不靠譜。因為他既不掌握權力,也沒有政治手腕。再加上他靠的這幫文人也不靠譜。103天頒佈措施幾百條,根本無法落實。正因為他性格上的缺陷——急於求成,導致變法遇到阻力極大。

    而變法政策的制定者們——維新派,如果不是那樣的熱衷於權力,變法也不會那樣容易夭折,這主要的表現在他們排斥現有的當權派中支援變革的力量,那時變法還是有很多的潛在的支持者的,大家都知道正常的情況下,年輕的光緒要壽命遠遠長於慈禧的,誰都要為自己日後留下一個後路。而這些可能支援的力量,由於要分享變法者的權力,而全部被變法者排出在皇帝的圈子外,這樣的結果就是使自己也孤立了起來,變法最終失敗就很正常了。

    後來康有為想搞政變,沒有軍隊怎麼辦,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照,因為王照和武毅軍提督聶士成是把兄弟,想讓王照去說動聶。但王照不同意。於是才派譚嗣同跑到天津去找袁世凱。

    王照聽說譚嗣同去天津,知道沒有好事。於是寫個摺子又上報。但也不是報告,只是提醒,假如有什麼部隊進城的話,皇帝一定要阻止。以防止太后懷疑雲雲。結果這個摺子依然沒有到達皇帝那裡,太后也沒有看到,然後就是血雨腥風開始了。

  • 2 # 律心躍動

    戊戌變法時間短,只有百日。參與的群體少,只有光緒帝等少數。實踐活動少,雖然也建成京師大學堂。最關鍵的阻力大,康梁等人甚至想廢后,嚴重侵犯了守舊派的利益。而反觀洋務運動,持續的時間長,快半個世紀。參與的多是中興重臣,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個個都是厲害角色,可以說中央有六王爺支援,地方有大員實行。最關鍵的是,目的無論鎮壓太平天國也好,剿滅捻軍也好,抵抗侵略外患也好,不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各方面都受益,阻力沒有戊戌變法大!一句話,戊戌變法雖然高度上比洋務運動高,但從時間及實行方面,在歷史的滄海只是曇花一現,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遠不及洋務運動!

  • 3 # 一筆多情

    首先,這兩個運動從性質上就不一樣。

    洋務運動是改革。戊戌變法是革命。

    洋務運動只是改變體系。戊戌變法要做的什麼是更換這個體系的掌權人。

    你想換掉領頭羊,你卻沒有與之相符的實力。

    試試結果會怎麼樣。

    運動對清政府的掌權者來說,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但歸根結底不會動搖他們對大清的統治。

    戊戌變法對清政府的掌權者意義就不一樣了。他們是享福傀儡皇帝光緒帝上位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這樣對比下矛盾就很明顯啦。

    洋務運動是對守舊派一脈的衝擊。

    戊戌變法是要革整個清政府掌權者一脈的性命。

    不要說什麼慈禧退位之後能保證它的安全。這事絕無可能只要是革命就肯定會流血。

    不是劉掌權者的血,就是流改革者的血。

    我如果是滿清政府的掌權者也會這樣

  • 4 # 淡墨青史

    觸及的利益不同。

    洋務運動是為了維持封建統治者的權益。

    戊戌變法是為了剝削統治階級的權益。

    前者慈禧等大部分人支援,後者無實權光緒帝螳臂當車而已。

  • 5 # 蘭臺

    洋務運動:增加新機構,增加新職務,大規模招人,不裁人。

    戊戌變法:裁撤舊機構,撤銷舊職務,大裁員,只用留學生。

    裁員下崗不得人心啊,朋友們。

    洋務運動本質上是太平天國運動後權利大增的地方督撫打著改革名義把擴張自己的權利。

    因為在舊體制下,督撫雖然是一省或者幾省最高長官,但是畢竟受到體制的束縛;清承明制,在制度上講究大小相制,一省財政基本掌握在藩司手裡,不是說督撫可以隨意干涉的,而一省司法掌握在臬司手裡,一省教育掌握在學政手裡。總督、巡撫當然是可以干涉,但是如果藩司、臬司、學政非要按照朝廷制度硬頂,督撫也無可奈何。比如太平天國運動中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南巡撫駱秉章不和,官文也只能找駱秉章師爺左宗棠的麻煩達到收拾駱秉章的目的。

    而洋務運動開始,地方督撫可以打著改革、新政名義大肆創辦新的機構,比如製造局、厘金局、新式學堂等等,這些機構因為不是朝廷舊體制編制,地方督撫可以一手遮天任意安插人手。

    比如七品縣官是朝廷舊體制內的正式官員,即使督撫想要將其免職,理論上也要給朝廷寫奏摺彈劾這個縣官,由朝廷任免。但是洋務運動中創辦的各種局、各種新機構在舊體制內並沒有編制,只是“差使”,所以這些新機構人事任命督撫可以一言而決。就算這些總辦、會辦是候補道臺、記名提督,督撫也可以一句話撤他們的差使。

    現在香港地區還把警察叫做“差人”、“差佬”,就是因為晚清時警察不是舊體制內正式職務,不是“鐵飯碗”,只是一份“差使”。

    但是由於督撫並沒有真正的行政權,所以他們可以增加新機構卻不能擅自裁撤舊衙門,這在政府而言當然是疊床架屋,但是對於官場中人來說則意味著沒有裁員,沒有下崗,還多了不少新職務,新上升空間。

    多美好啊,這對於公務員來說。

    而對於督撫而言,用《官場現形記》裡江蘇巡撫的話說“多糜費,少糜費,橫豎不用我的錢”

    因此不停提供新職務新升遷機會,又不裁撤舊機構舊人員的洋務運動當然生命力強,反正受損的只有老百姓而已。

    而戊戌變法則不一樣,這不談戊戌變法的政治意義,只談人事,戊戌變法從人事來說只顧著裁撤舊機構,下崗公務員,廢除科舉,但是又不提供解決方案,連n+1補償都沒有,當然會被所有朝廷官員反對。

    戊戌變法之所以被叫停導火索就是光緒帝一天之內罷免了禮部六堂官(滿漢尚書和滿漢左右侍郎)和李鴻章總理衙門行走職務。

    這麼簡單粗暴的改革,沒有生命力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溫室大棚裡有哪些常見的儀器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