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上個世紀,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件,其中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兩次世界大戰了。現代人只要一提起那兩次世界大戰,無不稱之為人類歷史上巨大的災難,尤其對參戰國而言,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兩次世界大戰沒有絕對的贏家。
18世紀,西方憑藉原始資本的積累和思想解放,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英國率先發起,隨後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促進了全球的交流融合。
時間來到20世紀,20世紀是一個不省心的世紀。光是中國就發生了很多開天闢地的大事。首先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帝國的統治,結束了中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之後的新中國的成立和改革開放,也是影響中國百年發展的大事件。
與此同時,西方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迅速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瓦特的蒸汽機為代表的蒸汽時代,那麼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以內燃機為代表的電氣時代。而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已經由英國轉移到了德國。
德國是當今世界強國,在歐洲、遠東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德國統一的時間並不長。一開始德國是處於四分五裂之中,就如同中國的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的時代。隨後,普魯士出了一個俾斯麥,他的鐵血政策迅速統一了德國,德國開始邁入強國之列。
強大的德國跟他們的祖先一樣,念念不忘要統一歐洲大陸。此前歐洲大陸還有法國、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強國與之抗衡。但是統一後的德國展現了超強的實力,僅憑一個普魯士就能打敗法國,可想而知統一的德國有多可怕。
有了實力就想要更多的東西,對於德華人來說,統一歐洲大陸是他們首先要實現的願望。於是,德國連續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主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資本大量湧入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戰事將起,德國不好好積蓄力量,還將資本轉移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一戰的引爆點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的薩拉熱窩事件。之後德國迅速與義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等盟友發動了對協約國集團的進攻,第一次世界大戰迅速爆發。
戰爭爆發後,德國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其他幾個盟友都有不錯的實力。由此可知,德國為了這次戰爭是處心積慮部署了許久的。而德國當時處於歐洲大陸,地形平坦,沒有山地等有利的地形,所以德國擔心戰火燃至自己的國土,提前將資本轉移至盟國也是說得通的。
後來事實證明德國的做法是有先見之明的。德國雖然強大,但是面對英國、法國和俄國的協約國集團,還是沒能取得優勢。加上後來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德國的失敗已經註定。雖然戰敗了,但是這些轉移到國外的資本卻得以保留,這也為一戰後德國迅速恢復元氣奠定了基礎。
回覆列表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給整個歐洲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軍事處在世界的前列。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盛行,在歐洲以德、奧、意為主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列強在重新瓜分世界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摩洛哥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德法兩國爭奪的焦點,在摩洛哥的問題上互不相讓,隨即爆發了摩洛哥兩次危機。危機過後,兩國的矛盾更加嚴重,終於在巴爾幹地區爆發。巴爾幹半島,位於亞、歐、非三洲的結合部,是各國鬥爭的焦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先後簽訂同盟協議,從而形成了巴爾幹同盟。
1912年10月9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接著,巴爾幹同盟國家相繼對土耳其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全面爆發。戰爭爆發後,土耳其軍隊連連失利,被迫求和,與巴爾幹同盟簽訂和約,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幾乎全部喪失。至此,原來受土耳其奴役的國家紛紛解放,擺脫了民族壓迫。
對土耳其戰爭的勝利,由於分贓不均,巴爾幹同盟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歧。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和希臘一拍即合,結為同盟,準備對保加利亞作戰。在奧匈帝國的縱容下,保加利亞先發制人,與塞爾維亞和希臘爆發戰爭,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人民要求與塞爾維亞合併,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引發奧匈帝國的不滿,與塞爾維亞的矛盾加劇。
剛成立的塞爾維亞國家成為奧匈帝國企圖消滅的目標,俄國為了對抗奧匈帝國,支援塞爾維亞;作為同盟國的德國自然支援奧匈帝國。這樣一來,就進一步加劇了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對巴爾幹的爭奪。致使巴爾幹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敏感的戰爭火藥庫。列寧曾說過一段話:資本主義把最後一塊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擴大領土,就只有犧牲別人,為了一個國家而犧牲另一個國家,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性的掠奪戰爭就不可避免了。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不斷製造戰爭危機,壯大自己,目的就一個--瓜分世界。
奧匈帝國認為,瓜分塞爾維亞,甚至全部吞併,粉碎大塞爾維亞主義,是奧匈帝國的既定國策。這些引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極大憤慨,一個名為黑手黨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軍人團體,決定以刺殺皇儲費迪南為手段,打擊奧匈侵略者的氣焰。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狂妄的軍國主義者、軍人黨首領費迪南偕同妻子,親自到薩拉熱窩,檢閱第十五、十六兵團,並指揮演習。在檢閱完軍事演習後,費迪南夫婦乘坐敞篷汽車前往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市政廳,當車隊駛過薩拉熱窩狹窄的街道時,隱蔽在路旁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波疾步上前,連發兩槍,一槍射中費迪南頭部,一槍穿透費迪南妻子的腹部。這對奧匈帝國的皇儲夫婦雙雙斃命。
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後,儘管塞爾維亞政府並未參與謀殺活動,奧匈帝國仍不依不饒。並在德國的支援下,奧匈帝國更是有恃無恐。1914年7月23日,奧匈帝國發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內答覆,通牒要求制止一切反奧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公民,由奧匈當局派人共同追捕和審判薩拉熱窩事件的兇手等。儘管塞爾維亞接受了全部的要求,奧匈帝國仍發動戰爭。
俄國難以容忍奧匈帝國的擴張,俄國政府便於7月30日釋出了軍事動員了。法國出於自身利益,決心支援俄國。作為同盟國的德國為了支援奧匈帝國,企圖阻止俄、法對塞爾維亞的干涉,在通牒無效後,分別於8月1日、3日先後對俄、法宣戰。隨後英國對德國宣戰,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
歐洲戰爭爆發後,日本也趁火打劫。8月15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軍隊立即撤出中國和日本的領海,德國拒絕了最後通牒,日本便於8月23日對德國宣戰。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衝突從1914年7月28日起,僅三個月的時間,就演變成為世界大戰。共有31個國家參加了戰爭,戰火蔓延至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