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史解密

    俯衝轟炸戰術誕生於一戰後期,其中美國是該戰術與配套裝備的先行者。1919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針對多美尼加、海地的殖民戰爭中首先應用了俯衝轟炸戰術。

    進入上世紀30年代後,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紛紛開始研發專用俯衝轟炸機。其中美國寇蒂斯公司研發的寇蒂斯73型在1935年首飛,成為了美國海軍的第一型專用俯衝轟炸機。這就是後來的SBC“地獄俯衝者”。而德國的亨克爾公司則在1931年推出了He50,其出口型He66後來賣到了日本和中國。日本的愛知公司又以He66為原型仿製出了94式艦爆,這就是日本海軍的第一種專用俯衝轟炸機。

    在制導武器與高效率自動防空武器尚未出現的時代,俯衝轟炸戰術對航空兵部隊無疑有著相當的吸引力。比起水平轟炸,俯衝轟炸因飛行員在接近目標時可以不斷校正瞄準而提高了瞄準精度。而炸彈借用了載機俯衝時的勢能和投彈高度較低,所以運動速度快。這些因素使得俯衝轟炸的散佈小,精度相對高。另外俯衝轟炸給地面防空火力的反應時間短,提前量計算準確度低,所以在面對射速較低的防空炮時生存率相對高些。

    當然,在俯衝時,因為飛機速度加快,機身零件承受的應力也會加大。這使得俯衝轟炸機需要造得更結實,才能防止俯衝速度過快導致的飛機失控。為了規避前述的風險並且給飛行員更久的瞄準時間,俯衝轟炸機往往需要安裝更多減速板。但減速板結構帶來的重量與其結構特性,反過來又拖累了飛機在平飛時的飛行效能。

    另外,在低空投彈的俯衝轟炸機需要飛過中小口徑防空炮的火力範圍,這使得俯衝轟炸機無法像重型轟炸機那樣利用飛行高度優勢規避小口徑高炮的打擊,所以駕駛俯衝轟炸機的飛行員免不了與高炮“面對面”。

    二戰中雖然個別型號的俯衝轟炸機曾在戰場上留下很多經典戰例,但他們的戰損比也是非常驚人的。開戰後,德國空軍迅速意識到飛得又慢、航程又近的“斯圖卡”肯定跟不上時代,於是剩餘的“斯圖卡”在蘇德戰場逐漸“轉行”成為了反坦克攻擊機。這種戰法其實也預示了輕型攻擊機這一機種在冷戰的發展方向。

    隨著“閃電戰”與中途島戰役的結束,制導武器與雷達指揮防空炮開始登臺。諸如德國的Ju88,美國的SB2C“地獄俯衝者”與日本的D4Y“彗星”等型號的最後一代俯衝轟炸機也迅速變得落伍。而到二戰結束後,無論殺傷效率還是生存效能,俯衝轟炸機都不如飛得更快、打得更準的噴氣式反艦導彈載機。雖然俯衝轟炸的戰術如今還被各種對地攻擊機所使用,但專用的俯衝轟炸機卻在此後迅速消亡了。 參加中途島海戰的美國海軍SBD-2俯衝轟炸機

  • 2 # 航空視界

    武器的發展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有所變化的,俯衝轟炸機是建立在當時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的基礎上,俯衝轟炸機是使用轟炸機的速度讓炸彈可以準確和快速的命中目標。在如今的防空武器裝備之下使用俯衝轟炸機就是等於自殺了,世界上裝備轟炸機的國際本來就不是很多,到目前為止只有3個國家裝備轟炸機,這就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轟炸機是一款重要的打擊力量,但是也是一款研製難度非常高的武器裝備,目前的轟炸機是作為一款遠端武器投送平臺來使用,裝載的基本上是巡航導彈和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等。譬如B-52H戰略轟炸機的旋轉武器掛架就可以攜帶8枚巡航導彈,透過在對方防空火力之外進行武器投送是轟炸機的主要任務。

    現在的轟炸機根本就沒有必要進入對手防空火力範圍內進行普通炸彈的轟炸任務,所以也就沒有俯衝轟炸機存在的必要了。不過目前美國空軍裝備有一款近距離支援作戰攻擊機有點類似俯衝轟炸機,不過投送的不是炸彈,而是30毫米的貧鈾穿甲彈。這就是A-10疣豬攻擊機,這款攻擊機可以使用GAU 8的火炮對地面裝甲車輛進行打擊。

    目前裝備的戰鬥轟炸機使用的基本上也是精確制導武器,這些武器都是具備很高的打擊精度,可以透過鐳射制導或者紅外製導來實現對地攻擊任務,另外也可以透過GPS制導來實施攻擊,戰鬥轟炸機使用的打擊模式也是與轟炸機類似的。

  • 3 # 老鷹航空

    在二戰期間,空中力量對地攻擊主要採用普通航彈,依靠自由落體方式“砸”向地面,在此過程中飛機對於航彈的運動軌跡無法進行額外的控制,因此,這種方式進行投放的航彈在實戰中的命中率相當低,命中率一般保持在個位數(百分比)。

    那麼為了提高空對地轟炸的命中率,依據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同,各國就分化出兩種不同的技術改進方向:

    第一種,採用俯衝轟炸方式進行投彈。

    這種方式的邏輯就是——既然航彈投放出去不可控,那麼就讓轟炸機儘可能的“送”航彈一程,也就是採用俯衝攻擊戰術,向指定地面目標進行大角度俯衝,抵達一定高度式開始投放航彈,同時轟炸機拉平改出,加速爬升脫離。這樣的過程中,航彈自由落體的距離比較短,投放之後受到的干擾因素比較少,所以命中精度比較高。

    不過採用這種方式的轟炸機必須具備優秀的機動效能,尤其是俯衝機動效能,結構強度和剛度都比較高,甚至達到戰鬥機的結構標準。正因為如此,俯衝轟炸機體積和重量就受到了限制,無法做大,否則機動性就難保證了。

    二戰期間俯衝轟炸機最容易受到大陸型國家的推崇,典型型號有德國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在戰爭期間還湧現出了一位超級王牌級別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服役期間擊毀了519輛坦克、150個炮兵陣地、1000輛各型車輛、70艘登陸艦、2架拉-3型戰鬥機、1架伊爾-2強擊機,此外還包括一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

    第二種,水平叢集轟炸。

    俯衝式轟炸方式雖然精度不錯,但是卻要始終面對敵方的防空火力,自身危險性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採用高空水平轟炸的生存力就比較高了,但是高空投彈的命中率那就更低了,為了權衡這種利弊,就誕生出了這種高空水平叢集式轟炸戰術。也就是依靠大規模轟炸機叢集對目標區域進行高空投彈,通俗的說就是地毯式轟炸,這樣命中率就不是問題。

    採用這種方式就需要研發大型轟炸機,確保飛行高度、載彈量、航程都要到達一個很高的水平,說的通俗點就是要研發大型四發轟炸機,在二戰時期也就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研發了相關產品,比如美國的B-17、B-24、B-29、蘭開斯特等。

    在二戰結束之後,隨著導彈技術的成熟和發展,對地攻擊從傳統的上空投放轉變成了防區外投射,依然能夠保持打擊精度。在這種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戰鬥機都可以承擔過去俯衝轟炸機的作戰任務,因此,俯衝轟炸機就被淘汰了。

    所以,總的來說,一種型別的產品之所以被淘汰不再使用了,還是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作戰環境了。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示想和愛人互相理解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