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磊衛靜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1、以德國入侵蘇聯開始才真正形成德日意等軸心國,美蘇英中法等同盟國兩大陣營。

    當時,任何一國對另一國的支援,都是為了自己,為了陣營的勝利。

    而當時支援蘇聯的主要是美國的物資和情報,英國的情報(當時英國正與德意對峙,根本無多餘物資),中國主要是人力和情報。

    中國雖然軍事弱,但是,還有一個巨大的作用,就是拖住日本,讓其無假北顧。中國在二戰中被迫以空間換時間,拖住了軸心國4o%上下的戰力,並且,以6一7換1的代價,消耗了日本大量的有生軍力。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貢獻是巨大的。這個功勞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

    為了兩個陣營,德國也取消了當年與中國友好的一系列專案,包括軍事顧問及軍事貿易。美國也終止了與日本的戰略物資交易。

    2、儘管蘇聯被德國的閃電戰打的措手不及,致使德國迅速進入蘇聯縱深,並且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大城市進行雙方絞肉機式的惡戰。但是,蘇聯的戰鬥人口還是很多的,其己放出了五十萬重刑犯(應該是具有戰鬥力的),動員了大量的年輕人,連各國軍事等方面留學生都參與了,包括中國的毛岸英等國共兩黨的留學生。

    蘇聯當時還有大量的年輕人未參戰,並且,還有當時掌握的第三國際的軍事力量。

    3、德蘇惡戰是二戰中傷亡最大的絞肉機。雙方傷亡都在幾千萬。戰到那個熾熱份上,蘇聯幾乎就無投降的退路,也就是若進還有可能活,若退只有死路一條。

  • 2 # 江城漁民愛龜龜

    不可能,這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希特勒的想法是打敗蘇聯,推翻斯大林政府,然後把蘇聯變成殖民地。可惜千算萬算沒算到,斯大林雖然殺了很多自己人,但強敵面前,大家還是選擇了先團結。

  • 3 # 紅色手電筒

    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希特勒上臺的終極目的就是向東方爭奪生存空間,而東方最大的地盤就是蘇聯,而德國的東方計劃就是要把蘇聯變成德國的殖民地,就像美華人對付印第安人一樣,只要地不要人,尤其是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命運據說要好於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可以接受能夠從1數到500的教育。凡爾賽條約埋下了二戰的種子,二十年休戰可是沒有說錯。二十世紀的大蕭條促使希特勒上臺,按照當時的形勢沒有希特勒上臺,也會有別的人上臺,來執行同樣的政策。

    希特勒要對蘇聯實施的一項滅族的計劃,也就是說如果蘇聯投降,那麼等著蘇聯人的恐怕是大規模的屠殺,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蘇聯投降,那麼蘇聯人就會和長平之戰中的趙軍一樣,落得一個被坑殺的命運,只不過規模要大的多。對於這一點,德軍在進攻蘇聯以前的命令中就已經有反應,關於德軍在對俄國公民的任何行為不受軍法處罰的命令,還有著名的政委命令,可以說對於蘇聯的政策就是要把蘇聯土地上的原住民換成日耳曼人。巴巴羅薩計劃。戰爭爆發時的蘇聯步兵,這個是模型的封面,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模型的還原程度是很高的。當時的蘇軍指揮員。

    在1940年下半年,裡賓特洛普曾經提出過一個歐亞大陸集團方案,這個方案就是主張在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並把這個條約擴大稱為從西班牙到日本的歐亞大陸集團,這個可以說是德國能夠給出蘇聯的不錯的條件,當然這個條件蘇聯沒有接受。而到了蘇聯在戰爭初期被打的丟盔卸甲的時候,這個歐亞大陸集團就更沒有人提起來了。

    現在是把蘇聯和納粹德國畫上等號並不公平,英法對於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可以說是對於納粹德國做好戰爭準備起了更大的作用,在英法綏靖政策的出賣下,德國不流血的吞併了奧地利,和波蘭匈牙利劃分了捷克斯洛伐克,透過這一些列的不流血征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沒有這些不流血的政府,德國沒有力量發動戰爭的。而蘇聯在1933年提出的集體安全構想,當時世界的老大英國卻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影響,對於這個能把歐洲戰爭策源地扼殺在搖籃中的提議並不支援。而英華人執行的綏靖政策,促使德國加速形成了戰爭策源地。而當1938年9月30日,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揮舞著一張號稱是帶來了一代人的和平的紙時候,只有丘吉爾能夠看到了這種綏靖政策的後果,不出一年,二戰在歐洲打響了。

    而蘇聯出於實用主義的做法,劃分波蘭吞併波羅的海國家的做法,從實際的結果來說,並沒有達到斯大林最初的建立東方戰線的目的,而且還付出了巨大的道義代價,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 4 # 浴火

    這個想法有點太誇大英美援服用的作用,實際上,在1941年時,外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1942年到達的援助物資數量也不多,在42年也沒能發揮什麼重要的作用,實際要在1943年以後才能真正的發揮出效果來。

    從當時的戰局來說,1941年才是蘇聯最危險的時期,當蘇聯自己挺過這個時期之後,1942年是雙方的相持階段,蘇軍已經有相當能力的作戰能力了,尤其到了下半年已經具備了發動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了,從實際情況來說,沒有外援,蘇聯依然不會有戰敗之憂,不存在投降的問題。

    自然也不存在可能建立屬於新的軸心問題,不管什麼樣的條件,蘇聯也不可能加入屬於軸心的問題,實際上,蘇聯已經完全有能力獨立支撐下去,也就是1943年以後的大反攻能不能順利的問凸。

    也許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蘇聯會1944年左右不得不德國議和,也許後果就不是英美能夠承受,那意味著美英再沒有機會打敗德國了。

  • 5 # 每日一段歷史

    我在以前的答案裡也分析過,蘇聯軍隊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推平納粹德國,不存在投降的問題,蘇軍不僅會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還會把紅旗插上埃菲爾鐵塔。因為蘇聯是舉國體制,一切為國家需要服務!

    在蘇德戰爭期間,美國及英聯邦國家共向蘇聯提供了42.7萬輛各種車輛、1.3萬輛坦克和裝甲車,1.9萬架飛機、90艘貨船、105艘獵潛艇、197艘魚雷艇、450萬噸糧食和260萬噸汽油在內的大批原料。

    而蘇聯本身則生產了10萬輛坦克和裝甲車,13.6萬架飛機,3000萬噸油料,40萬輛各種車輛,遠遠超出盟國援助的數量,戰爭中蘇聯動員的兵力達到3000萬人。而德國動員的兵力只有1500萬人。蘇聯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所爆發的潛力是十分恐怖的。

    至於兵力對比方面,1943年底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等重大戰役結束後,德軍受到重創,東線德軍還有334萬人,包括198個師,佔德國野戰陸軍兵力70%,另有6個黨衛軍師(5個裝甲師,1個騎兵師),坦克和強擊火炮4700輛,飛機3665架,大炮40000門。加上45萬僕從國部隊,合計380萬人。

    而1943年底的蘇軍兵力則高達600萬人,後續補充能力更是驚人,德軍這點家當,在蘇德戰場根本消耗不起。蘇軍的情況就是,拼掉幾十個師,轉眼又像蘑菇一樣冒出來幾十個師,這足以讓德軍崩潰。好比紅警裡的動員兵,犀牛坦克,雖然戰鬥力有限,但是幾千個動員兵照樣能打爆你的基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線蓮如何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