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1、這是兩個字,是金文「趨(趨)牛」——「趨牛」的「趨」通「芻」,也就是「芻(芻)牛」,是西周賞賜金文中的賜品之一。2、這兩個字出自西周早期青銅器《叔簋》之銘文:《叔簋》有兩件,兩件器具的銘文一樣,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釋文和字形分析

    為什麼說是「芻牛」二字呢?又何以見得呢?

    「牛」字很容易釋讀,就不廢話。

    我們來看第二個字,由三個基本字元構成:「艸、欠、止」,其實是「趨」的異體,目前僅見《叔簋》一例,所以,我記得其出處。

    要了解這個字的構字意圖,首先我們瞭解「趨」字的構字意圖。

    「趨」字始見於小篆,古今字形演變脈絡:

    《說文》,趨,走也。

    《說文》以「走」訓「趨」,我們知道,古文中的「走」其實就是「跑」,「趨」也就是「快走、小跑、疾行」的意思。

    古代父親教訓兒子,兒子要小跑過來接受教訓,有所謂「孔鯉趨庭」的典故,王勃在《滕王閣序》曾化用為「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所以,「趨」是一個形聲字,以「走」表意,以「芻」表聲,「芻」「趨」古音是相同的,同為清紐虞韻。

    甲骨文的「走」像「正在奔跑」之人,金文累增「止」部表意:

    而「芻」字像「手摺斷草」之形,本義就是「割草」,引申可以表示「牲口吃的草」,「吃草的牲口牛、馬、羊」;也可以表示「草」。

    《說文》:芻,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

    好,搞清楚「趨」字構字意圖,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這個金文異體字,這個字其實就是「趨」字的「異構」,上面說過由三個基本字元構成:「艸、欠、止」。

    前面說過「趨」字中的「走」由「人、止」兩部分構成,但是這個異體字的「走」部是「欠、止」兩部分構成。

    為什麼用「欠」部呢,三個原因:

    第一,「欠、人」都是像「人」之形,用作表義偏旁可以通用。

    「欠」和「人」的區別是「欠」突出人「張口」,表示人的呼吸、氣息,本義就是「呵欠」的意思。

    如「飲」字在漢代的馬王堆帛書中就寫成從「食」從「人」:

    同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如:「林、艸、木」表示植物通用「行、辵」表示運動通用等等

    第二,「欠」可以為「「趨」表音,「欠、趨」古音很近,這種現象在文字學中稱為「聲化」。比如:欨、吹、欷都是從「欠」得聲。

    第三,「芻」字像「手摺斷草」之形,「欠」字中的人就有表示「手」的筆畫,所以,「欠」代替了「芻」字中「手」。

    其次,前面說過,「欠、人」在古文字通用,而「人、手」用作動符表示動作的時候也可以通用,比如:「耤」表示「人用木犁在耕田」,部件「人」有時候也寫作手。

    綜上之述,可以看出這個古文字中的「欠」是「走」和「芻」的公共字元。

    上下來看就是「走」,因為在古文字中「人、欠」當做表意符號可以通用

    左右來看就是「芻」,因為「人(欠)、手」當做「動符」通用不分:

    同時還可以為「「趨」」表聲,

    一舉三得,所以,這個古文字字就是「趨」的異體字,可以隸定為:

    -----------------------------------

    金文「趨牛」表示什麼意思呢?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我們來看一下《叔簋》的釋文:

    圖引自:《殷周金文整合4132》

    有些字打不出來,只能用截圖:

    《叔簋》是西周康王時代的一個器具,是一個叫「叔」的人(排行老二的男子)製作的青銅器皿。

    這篇銘文是很典型的西周賞賜金文模式,大意是:

    王在宗周祭祀祈福,王后姜委任【叔】出使,效命於【太保(官職)】,太保賞賜了「鬰鬯、白金、芻牛」給【叔】,為答謝太保的美意,製作了這個寶彝。

    這個【太保】也就是經傳所記載的【召公奭】,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而東,周公主之」。

    《大戴禮記》: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

    【召公奭】死於周康王後期,憑這個資訊推斷銘文中【王】和【王姜】也即周康王和王后姜。

    「男羌為羌,女羌為姜」,「王姜」就是周王取的姜姓女子,「姬、姜」聯姻在周代王室貴族是十分常見。

    【叔】是周王和王后派過來的,【召公奭】肯定不會怠慢,所以,賞賜「鬰鬯、白金、芻牛」三樣東西。

    「鬰鬯、白金、芻牛」東西在賞賜金文中也很常見:

    鬰鬯。

    鬰是鬱金香草,鬯是用黑黍釀成、味道香醇的酒。鬱金香合以鬯酒,叫做鬰鬯。

    白金。

    張亞初認為西周金文中的白金是銀,但我覺得應該是就是青銅原料之一錫或者鉛。所以【叔】用這些製成了這個青銅器。

    (見:李建西. (2010). 西周金文“白金”初探. 考古與文物, (040)(4), 96-101.)

    芻牛

    「芻牛」一般有兩種意見:

    豢養之牛牲,也即用於祭祀的「太牢」,這個「芻」顯然當「餵養」講。

    祭祀用的小牛,那麼這個「芻」顯然就通「雛」。

    引自:吳紅松. (2006). 西周金文賞賜物品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安徽大學).頁153

    西周賞賜金文中所見的賞賜物,金銀財寶、田產甚至包括奴隸和美女:

    引自:吳紅松. (2006). 西周金文賞賜物品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安徽大學).頁10

    銘文中的「對太保休」是金文非常非常很常見的句式,西周青銅銘文中最多的「對揚王休」,經傳中也有同樣的句式,如:

    《詩.大雅.江漢》:「對揚王休」

    「休」:從「人」靠「木」,本義「樹蔭下休息」,引申義「庇廕、庇護、恩德、美意」,「對揚王休」也即「頌揚王的恩德」。

    ---------------

    綜上之述:

    這兩個古文字就是「趨牛」,「趨」通「芻」,也即「芻牛」,有兩解:

    1、「小牛牛牲」,這個意義所造的後起字就是「雛」,

    2、「在圈內豢養牛牲」一般稱為「太牢」,天子諸侯祭祀而用,這個意義正是上文提到的「芻」的引申義,所造的後起字就是「犓」。

    「趨牛」兩字出自西周青銅器《叔簋》銘文,「趨牛」是西周賞賜金文中的常見賞賜禮物,一般用於祭祀。

    《叔簋》是西周康王時代之器,記載了西周三公之一太保召公奭,可與經傳文獻和《史記》互證,勘定西周周王和王后譜系。召公奭是周公姬旦同為後世儒生的「偶像」,治世能臣,道德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年年夜飯的吉祥好聽的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