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工記事

    理論上是可以的,關鍵是兩親家人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相同或者相近能磨合在一起,這樣的想法那是很好的。子女可以放心出去上班掙錢養家餬口,四位老人也可以輪流照顧小孩,也不會嫌累,同時還可以考慮二胎全無後顧之憂。當然了,如果收入不高的話,經濟上可能會緊張,但是不管雙方父母在不在一起生活,作為子女都要盡職責養老送終的,大家在一起生活可以節約重複性的生活開支。如果收入高,而且父母還有退休工資領的話,那生活就更融洽更能減輕子女的在生活時間和經濟開支的負擔。另外還可以相互照顧個人起居。

  • 2 # 賴小蘭

    不可以,原因很簡單,到時不但親家之間沒法養老,弄到雞飛狗跳,小孩夾在中間,都尷尬,無法處理你們,雞鴨鵝的問題

  • 3 # 安東佚夫

    完全可以!

    這不是什麼理想的伊甸園,現實中就有。但也只有在中國當代這個和諧社會才有可能。

    我跟老伴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創造這樣的家庭模式——

    我兒媳婦吳小瓊是獨生女。四川宜賓山區人。親家腿腳不方便,是殘疾人,還患嚴重甲亢;親家母高血壓,這也難怪孩子放心不下,每年孩子都要回去看望他們。江蘇到那邊幾千裡,一年的收入都扔在路上了,有了孫子以後更不方便了。我讓兒子乾脆把他們接過來,方便互相照顧。親家哭鬧著不肯來,到家了,還鬧著要回去。我知道鄉土難移呀!我們一家給了他們熱情的接待,才漸漸地讓他安靜下來。

    看到這種情況,我乾脆把經營幾十年的老宅讓給他們住,二百多平方的平房小樓,三合院,連同配套的傢俱、電器,六七畝地,及圩上的大小樹木,全都給他們了。

    我們在附近小區買了三層小樓的門面房,搞自己的業餘教育。

    父母在,不遠遊。

    兒子決定從打工的城裡回家,創辦了一家萬頭雞場,就近創業,夫妻倆可以隨時照顧四位老人。我給親家兩口增辦了本地新農合。

    親家有殘疾證,我想給他買一輛車,讓他每天拉幾個客,來回在城鄉的大路上跑跑,有點事幹,不會寂寞,一邊養病,一邊散散心。兒媳婦說:“你千萬別讓他覺得你把他當殘廢人看了。”我一想,有道理。我看他整天不住手,不停腳,這樣努力,完全像一個正常人,知道他的自尊心很強,我這才體會到:知父莫如女啊!於是悄悄取消了自己愚蠢的善良……

    不久親家甲亢病發,我們連夜把他送往縣醫院。奄奄一息的他,經過兩週搶救,化險為夷,農合報銷,兩千多元救了一條命。他從此不再提回家的事。

    每逢週末,節假日,孩子都接我們回去,我很快就發現,生活習慣差異太大,語言不通,可以慢慢克服,但最要命的還是口味:淮揚菜與川味的距離太遠,我們腸胃不好,忌辣,又怕他們多心,讓我很擔心——大家都知道,不少家庭矛盾都是生活小事造成的。

    可是兒媳小瓊是個細心的人,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節假日聚餐,桌上的口味都是可以各取所需的,每頓飯都有我們愛吃的東西。這樣,麻辣燙與淮揚菜的和平共處,讓我們家始終保持其樂融融。

    們每次外出回來,帶回的禮物,不會少了親家的;而他們知道我喜歡花木,親家走親戚,不管多遠,都不忘帶回一兩盆花草給我,朱頂紅呀,鴻運當頭什麼的。那年他們去張家港,竟給我帶了四棵一米多高的桂花苗,讓我好感動、好感動。

    就這樣我們這個五姓之家,成了我們村的五好家庭,我兒子被評為我們縣的中國好心人!

    中國養老問題早被提上議事日程,已經成了當代中國社會從上到下關心的大事,實現四人抱團養老,比任何形式的養老院更切近人性,貼近人情,凝聚愛心、加濃親情,遠離受人盤 剝的風險。

    我以為,這應該是一件大好事值得大力提倡。但要實現這個提倡,好處自不必說,而人們要想把這事做好,

    一,必須是在中國這樣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家庭;

    二,必須有一個良好家風、一個德高望重、善良、大度、包容、有組織能力的主心骨;

    三,作為兒女,夫妻關係必須融洽,作為主要責任人,必須有責任心、賢孝,還必須捨得為贍養老人盡義務。

    四,雙方老人作為當事人,最好有充足的自身養老的精神儲備,能自理的事,自己做,經濟上能儘量減輕兒女的負擔。

    我一直祝他們早日進入親情抱團取暖的模式。

    今天回答這個問題,也順便祝老年朋友晚年幸福快樂!

  • 4 # 芳慧麻辣麻麻

    不建議兩親家和年輕人都住在一起。家裡人多了,就容易雞犬不寧了,最終傷了親情又傷感情。有句話說得好,遠的香近的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晉的九品中正制是一開始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