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v言
-
2 # 香茗史館
作為“秦淮八豔”之一,陳圓圓由於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加之事涉明朝滅亡、清軍入關而為人所熟知。那麼清軍入關之後,陳圓圓的下場又是如何呢?吳三桂降清之後,陳圓圓自然再度重歸吳三桂,不過隨著年老色衰,陳圓圓晚年較為淒涼,至於“三藩之亂”後,陳圓圓的下落則成為了一個謎。
衝冠一怒為紅顏,清軍入關後陳圓圓重回吳三桂身邊陳圓圓出身於貨郎之家,因母親早亡,被姨夫撫養長大,後因色藝雙絕、名動江左而被姨夫賣給了蘇州梨園。為了擺脫以色事人的命運,陳圓圓也曾有過從良嫁人的想法,可惜幾段感情皆因各種原因無疾而終。
崇禎十五年(1642年),陳圓圓被外戚田弘遇劫奪入京,田家後因貴妃去世而失勢,田弘遇為鞏固地位和尋找依靠,便將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不過,吳三桂畢竟是帶兵將領,由於長期在外,陳圓圓便被留在了京城吳府。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陳圓圓被李自成麾下將領劉宗敏所奪。李自成本欲勸降吳三桂,但在得知陳圓圓遭劫後,衝冠一怒,憤而降清。事實上,吳三桂降清或許有陳圓圓的影響,但更多源於當時尷尬的處境,以及吳家在農民軍手中的遭遇。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之後,李自成的農民軍遭遇重創,倉皇逃離京城,將所掠輜重、婦女全部棄之於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兩人就此重新團聚,之後陳圓圓跟隨吳三桂轉戰南北,直到平定雲南之後,陳圓圓就此住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
陳圓圓晚年較為淒涼,“三藩之亂”後下落成謎陳圓圓雖然得寵,但卻好景不長,隨著年老色衰,加上與吳三桂正妻不合,因而漸漸失寵,就此離開平西王府轉而修道,按照《天香閣隨筆》的記載,陳圓圓就此“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
不過,關於陳圓圓在“三藩之亂”後的下落,倒還有另外一個頗為傳奇的說法。根據傳說,現在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便是吳三桂的後代,而陳圓圓也在“三藩之亂”後避難並終老於此。
按照傳說,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攻入雲南昆明,吳世璠(吳三桂已於康熙十七年去世)自殺身亡,“三藩之亂”至此徹底平定,清廷下旨,滅吳三桂九族。
陳圓圓由於不在平西王府,故而得以逃過一劫,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下,採取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的方式,與吳三桂次子吳啟華等人逃出雲南,最終逃至思州龍鰲裡,就地化整為零,分住在各寺廟。陳圓圓削髮為尼,住在天安寺,馬寶出家為僧,住在鰲山寺,吳啟華則住在廂子屋。
馬寶安頓好之後,便經常下山探望陳圓圓和吳啟華等人,而其經常走的一條山嶺便被後人稱為了“馬跡梁”,現稱“馬家梁”。至此,陳圓圓等人便就在此處安頓了下來,陳圓圓和馬寶都修道至終,陳圓圓死於耄歲,馬寶歿於上壽。
吳三桂的後人在此繁衍生息之後,逐漸形成了村寨,為了感謝馬寶,於是取名為馬家寨,而這也是馬家寨村民都姓吳的原因。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貴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名字漸漸為人們所熟知,與陳圓圓的下落有關。據網路訊息,馬家寨已修建了陳圓圓史蹟陳列館。根據連續報道,馬家寨還將完成古戲臺、延陵堂、陳圓圓主題文化廣場等專案建設,還原歷史人文景觀。為什麼為了陳圓圓要在此大興土木?原來,這裡是陳圓圓歸隱地。關於陳圓圓的死有以下說法。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但此時吳三桂大勢已去,同年秋天,吳三桂在焦頭爛額中死去,清軍以摧枯拉朽之式將勢力瓦解;僅兩年光景,清軍進駐昆明,當時有說陳圓圓在清軍攻破昆明後投水而死,屍骨葬於一個寺院內的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清軍向雲南進發之時,陳圓圓知道凶多吉少,為避免身陷敵手,就在此時自縊身亡;也有說清軍攻破昆明之前,陳圓圓已經離開了修行之地,逃到歸化寺(另一說是三聖庵),剃髮為尼,法號為寂靜,最後在歸化寺圓寂等等。近幾年,突然有個人自稱是陳圓圓25代孫子,還拿出一本家譜作證明。他言之鑿鑿地說,當年陳圓圓根本沒有出家,一值過著王妃的生活。吳三桂死後,她擔憂清軍誅滅吳氏九族,就帶著兒子吳啟華(與香港演員同名)和孫子吳仕傑,在吳三桂的副將馬寶保護下逃出了昆明。
為保住吳家的根子,她跑到了貴州這片原始森林裡,安居生息。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叫馬家寨村落。之所以取名叫馬家寨,就是為了紀念馬寶。馬寶為掩護吳氏未亡人,向清廷投降以轉移清廷的注意力,後遭凌遲處死。
吳氏一族直到嘉慶年間,上面的追殺風波平息後,才慢慢地恢復吳姓。現在,村落的這此人都是陳圓圓的後人。陳圓圓就葬在村子的墓地中。還說,墓碑上還有孝男吳啟華等人的立碑時的名字。後來專家們察看了傳說中的陳圓圓的墓碑。此碑立於雍正六年,碑上刻有“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字樣。
以下 引用其原文:
村中吳永松老人把墳墓的主人稱呼為“陳老太婆”,並對墓碑上的字進行了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父親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有理有據,說得活靈活現,有由人不相信!據說專家們也頻頻點頭。配合開頭的訊息,想來,一代名妓陳圓圓在經歷滄桑後有此歸宿,也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回覆列表
滿清入關後、陳圓圓再次回到吳三桂溫暖的懷抱裡。
話說多爾袞入北京後,吳三桂帶著愛妾陳圓圓開始了他的復仇征程:平定陝西、攻取四川、收復雲貴,他追著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皇帝的足跡來到雲南,把永曆皇帝趕出了雲南,攆到了緬甸。但是吳三桂仍不滿足,他深入緬甸,並用弓弦親手勒死了南明最後一絲希望。順治十七年,吳三桂終於得到了他的獎勵,被封為平西王,世世代代鎮守雲南。
他帶著自己失而復得的真愛陳圓圓,神仙眷侶,覺得這種日子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他真的別無所求。在這裡他蓋了三座宮殿,收集珍寶無數,他從一個渴飲刀頭血的武將,變成了一個紈絝子弟。
吳三桂在雲南就想這麼一直混下去了,遠離那些讀書人,遠離權利中央,後來數十年後陳圓圓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的正妻不和,這才出家修道。而吳三桂仍然是一位寬厚長者,對雲南他一直也是盡心竭力。慢慢的他自己也信佛了,變成了一個佛教徒,君不見、即便如今的雲南、也是佛寺遍地;這一切都是愛情的力量、是吳三桂為愛妾陳圓圓所做的一切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