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位於鄭州西南約70公里,北依嵩山,南瀕潁水,風光秀麗,山河壯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分佈在登封市境內的嵩山盆地之中。 登封境內的嵩山是中國歷史名山,居五嶽之中,其主體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在300米到1512米之間,總面積14940公頃。在嵩山範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有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豐富的礦藏資源,多樣的地貌形態,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使其不愧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區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貌複雜多樣,使光熱、水分、土壤等條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短距離內出現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豐富資源。嵩山不僅山勢巍峨起伏,而且景觀瑰麗多姿,美妙迷人。奇峰、幽谷、茂林秀麗多姿,飛瀑、流泉、龍潭旖旎。自古以來,嵩山以其地處京畿的優勢地理位置,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最重要的聖山。 嵩山地區山體大小適中,中低山叢布,山中夾有較廣的低丘與盆地,水網發達,黃土臺地廣佈,十分利於人類生存。嵩山位居中國東西南北的要衝,便利人們交往、文化輻射與反饋。這裡屬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山地對東南暖溫氣流的屏障作用,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減少,在嵩山之陽相對充沛。在全新世中期,即距今8000~3000年間,裴李崗、仰韶、龍山和夏商周時期屬亞熱帶,年均氣溫較近代高約2℃,年均降水量較近代多出約200毫米,水、熱、生物等資源豐富,能較好滿足人類需要。正因為中原嵩山地區山、水、土、生(生物)、氣(氣候)與位(地理位置)俱宜,才最終形成對中國起核心作用的文化。舊石器時代人類從嵩山沿著它四射的河流走向原野。新石器時代人類透過開墾種植勞動,創造愈來愈豐富的生活和優勢文化。他們的足跡踏遍嵩山周圍,甚至更遠,將嵩山的文化傳向四方,並吸收周邊文化豐富自身,形成有嵩山影響與印跡的嵩山文化圈。 潁水,發源於中嶽嵩山,迤邐東下,流經河南登封、禹州、許昌、臨潁、周口、潁上、阜陽匯入淮河,為淮河第一大支流。潁水又稱潁河,上游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於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幹發源於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於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里。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分佈在嵩山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區域內的4000公頃範圍內,其時代跨度之長、種類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舉世罕見。 周公測景臺和登封觀星臺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里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處環境清幽的勝地。 嵩嶽寺塔位於登封市區北5公里的嵩嶽寺內,背靠太室諸峰,西傍西靈臺山,東依東靈臺山,南面山坡漫緩開闊,數十里之外,即遙遙可望。 少林寺建築群位於登封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少室山陰,現存歷史建築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和周邊古塔等。少林寺常住院坐北朝南,背依五乳峰,面對少室山,少溪河從門前潺潺流過。初祖庵位於少林寺常住院西北2公里處的龜背形山丘上,它背連五乳峰,周圍丘澗環抱,陡崖絕壑,古木參天,北距五乳峰的達摩洞1800米。少林寺塔林位於少林寺常住院以西280餘米處的山坡上,佔地面積1.99公頃,南臨少溪河,北靠五乳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會善寺位於登封市區西北6公里處的太室山積翠峰下,左倚龍山,右傍虎山,林木蔥鬱,風光旖旎。 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太室山峻極峰下,坐北朝南,東、北、西三面峰巒環拱,溪水圍合,南面開闊平緩距雙溪河165米。 太室闕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黃蓋峰下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中心點座標為北緯34°27′06.81″,東經113°04′04.09″。少室闕位於登封市區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對太室山,少溪河從背後潺潺流過。啟母闕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嵩山萬歲峰下山坡上,西臨崇福宮,東依浮丘峰,北距啟母石190米。 中嶽廟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南麓,南距太室闕600米。坐北朝南,背依黃蓋峰,面臨玉案山,西傍望朝嶺,東望牧子崗。
登封位於鄭州西南約70公里,北依嵩山,南瀕潁水,風光秀麗,山河壯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分佈在登封市境內的嵩山盆地之中。 登封境內的嵩山是中國歷史名山,居五嶽之中,其主體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在300米到1512米之間,總面積14940公頃。在嵩山範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有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豐富的礦藏資源,多樣的地貌形態,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使其不愧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區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貌複雜多樣,使光熱、水分、土壤等條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短距離內出現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豐富資源。嵩山不僅山勢巍峨起伏,而且景觀瑰麗多姿,美妙迷人。奇峰、幽谷、茂林秀麗多姿,飛瀑、流泉、龍潭旖旎。自古以來,嵩山以其地處京畿的優勢地理位置,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最重要的聖山。 嵩山地區山體大小適中,中低山叢布,山中夾有較廣的低丘與盆地,水網發達,黃土臺地廣佈,十分利於人類生存。嵩山位居中國東西南北的要衝,便利人們交往、文化輻射與反饋。這裡屬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山地對東南暖溫氣流的屏障作用,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減少,在嵩山之陽相對充沛。在全新世中期,即距今8000~3000年間,裴李崗、仰韶、龍山和夏商周時期屬亞熱帶,年均氣溫較近代高約2℃,年均降水量較近代多出約200毫米,水、熱、生物等資源豐富,能較好滿足人類需要。正因為中原嵩山地區山、水、土、生(生物)、氣(氣候)與位(地理位置)俱宜,才最終形成對中國起核心作用的文化。舊石器時代人類從嵩山沿著它四射的河流走向原野。新石器時代人類透過開墾種植勞動,創造愈來愈豐富的生活和優勢文化。他們的足跡踏遍嵩山周圍,甚至更遠,將嵩山的文化傳向四方,並吸收周邊文化豐富自身,形成有嵩山影響與印跡的嵩山文化圈。 潁水,發源於中嶽嵩山,迤邐東下,流經河南登封、禹州、許昌、臨潁、周口、潁上、阜陽匯入淮河,為淮河第一大支流。潁水又稱潁河,上游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於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幹發源於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於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里。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分佈在嵩山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區域內的4000公頃範圍內,其時代跨度之長、種類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舉世罕見。 周公測景臺和登封觀星臺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里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處環境清幽的勝地。 嵩嶽寺塔位於登封市區北5公里的嵩嶽寺內,背靠太室諸峰,西傍西靈臺山,東依東靈臺山,南面山坡漫緩開闊,數十里之外,即遙遙可望。 少林寺建築群位於登封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少室山陰,現存歷史建築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和周邊古塔等。少林寺常住院坐北朝南,背依五乳峰,面對少室山,少溪河從門前潺潺流過。初祖庵位於少林寺常住院西北2公里處的龜背形山丘上,它背連五乳峰,周圍丘澗環抱,陡崖絕壑,古木參天,北距五乳峰的達摩洞1800米。少林寺塔林位於少林寺常住院以西280餘米處的山坡上,佔地面積1.99公頃,南臨少溪河,北靠五乳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會善寺位於登封市區西北6公里處的太室山積翠峰下,左倚龍山,右傍虎山,林木蔥鬱,風光旖旎。 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太室山峻極峰下,坐北朝南,東、北、西三面峰巒環拱,溪水圍合,南面開闊平緩距雙溪河165米。 太室闕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黃蓋峰下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中心點座標為北緯34°27′06.81″,東經113°04′04.09″。少室闕位於登封市區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對太室山,少溪河從背後潺潺流過。啟母闕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嵩山萬歲峰下山坡上,西臨崇福宮,東依浮丘峰,北距啟母石190米。 中嶽廟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南麓,南距太室闕600米。坐北朝南,背依黃蓋峰,面臨玉案山,西傍望朝嶺,東望牧子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