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修工75886026

    出血,最常見的,一般出血量不會很多,也不會有太大的危害,可以用止血藥。

    感染,多為區域性消毒不嚴格引起,比較容易處理,危害不大。

    氣胸,比較常見,氣體量較少可以自行吸收。

  • 2 # 中華醫藥

    肺穿刺活檢主要的風險是出血和氣胸,但一般不會出現,因為刺刺醫師都是有經驗的並且是在影像下引導做的,這個大可不必擔心。

  • 3 #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都說病理診斷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尤其是身上長了“東西”,更是需要病理檢查來確定一下,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肺穿刺活檢也是這樣。

    現在檢查先進了,發現肺結節的也多了,做肺穿刺活檢的也多了。肺穿刺活檢,有經氣管鏡穿刺的,有經胸壁穿刺的。問題中的肺活檢,應該是指經胸壁穿刺的。

    總體來說,肺穿刺活檢還是很安全的檢查。微創技術,又有很好的定位(現在一般是CT定位),穿刺活檢的部位可以比較精準,器械也好。所以,懷疑肺部腫瘤要取病理時,肺穿刺活檢是一項很常規的檢查(當然,病變部位要合適穿刺)。

    肺穿刺活檢是有創檢查,儘管是微創。所有的有創檢查和治療都有風險,雖然是小機率事件。

    一般來說,(但凡手術)基本的風險有三條,出血、感染、麻醉意外。

    出血。有創傷就可能傷及血管,所以有出血風險。穿刺時當然會根據解剖部位避開主要大血管,但有時會有變異的。講個極端的事例,數十年前我的上級醫生講給我聽的。一個人開“闌尾”,一刀切下去,切到腹壁的一個血管瘤,結果大出血。當然這很罕見,但總有事出意外。

    感染。有創傷就有傷口,就有被汙染、感染的可能。雖然注意器械消毒、無菌操作,但病人的抵抗力還有差別,像糖尿病、免疫力底下的患者,就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再加上如果有個出血,就給細菌生長有了培養基(血液營養豐富)。

    麻醉意外。雖說現在的麻藥過敏少了,可總有個體差異,有過敏體質的人,就是局麻也難免。

    另外,做肺穿刺活檢是經胸壁穿刺到肺組織的。那就還有胸膜反應、血氣胸的風險。

    胸膜反應是穿刺針刺到胸膜時由於刺激、疼痛等引起的迷走神經反應。病人可以出現頭暈、胸悶、咳嗽、面色蒼白、出冷汗,嚴重者可以低血壓、休克、暈厥等,還可以有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嚴重的,還是有危險的。

    血氣胸,可以是血胸、氣胸、或者是血氣胸。

    血胸。穿刺中出血,比較多的血液流到胸膜腔裡。

    氣胸。肺穿刺是會刺穿肺部的(除非這個結節、腫物就長在邊上)。如果肺部損傷大了,空氣進入胸腔就引起氣胸。所以穿刺的那一瞬間一定要屏住氣(呼吸時肺部會移動),以減少肺部損傷的可能。

    還有其他的風險和損傷的可能。這裡只能撿主要的、常見的說一下。

    另外,肺穿刺活檢不成功或帶來不良後果的可能也要了解。

    穿刺取病理不成功,沒取到有意義的組織,穿刺後得不出病理診斷。比如,懷疑惡性腫瘤的沒有取到惡性腫瘤的細胞標本。

    或者穿刺過程中,穿刺針上沾染了腫瘤細胞,這就有可能造成腫瘤的直接播種轉移。

    有創檢查中發生意外,可以說是“一切皆有可能”,雖然機率很小,但有可能,就要告知。醫生會在術前對病人進行評估、告知檢查的意義和風險的。

  • 4 # 癌度

    對於穿刺活檢,很多患者還是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的,除了穿刺帶來的疼痛、不良反應如氣胸之外,也從不少地方聽到對穿刺活檢的負面看法,比如說穿刺活檢會誘發轉移等。其實這個誤會產生於多年前。

    早在二十年前,穿刺這項技術就存在於臨床當中,但那時沒有PET-CT來評估有沒有全身轉移。那時只拿到一個普通CT片子就做了穿刺活檢,而這時候身體上可能已經發生了腫瘤的轉移,只是沒有表現出症狀。

    那麼在做完穿刺活檢後的一段時間裡,轉移的腫瘤細胞在身體的其它部位繼續生長,並且表現出了症狀,這時再做檢查才發現了腫瘤的轉移,由於這些部位在穿刺之前並沒有進行影像學檢查,患者自然而然認為是穿刺造成了腫瘤的轉移。久而久之,就讓人對穿刺活檢產生了誤解,如今醫學的發展已經對這種誤區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穿刺活檢有沒有風險呢?

    首先要認清,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手術,當然會存在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的可能性,而併發症的型別和嚴重程度很顯然與活檢的解剖部位有關,這一點在選擇穿刺活檢時,主治醫生應該都會講明的。

    比如經皮肺活檢,理論上併發症主要有胸痛、咯血、肺不張、呼吸困難等等,而出血是經皮肝穿刺活檢後最常發生的不良事件。但只要操作正確,這些併發症和後遺症會較少發生甚至不發生。

    並非所有情況都能穿刺活檢,以肺穿刺為例,以下情況就不能進行穿刺活檢:明顯出血傾向者;嚴重心臟病;惡病質及不合作者;高度懷疑血管病變;嚴重肺氣腫或肺功能差;雙肺多發肺大皰;病灶與肺門及縱膈大血管緊鄰者。

    但是排除以上不能穿刺的情況,其他情況就應該正確看待。據統計,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機率大約是0.07%-2.33%,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的機率,而穿刺活檢是確定腫瘤及其型別的金標準,也是基因檢測樣本的重要來源,因此,穿刺活檢的收益遠大於轉移風險。

    最後,如何最小化腫瘤種植的風險?建議到有大量病人的腫瘤中心,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並且配備合格的細胞病理醫生。穿刺的手術器械和影象引導裝置也非常重要,能縮短穿刺的時間,並能最大程度上保證穿刺的質量。

  • 5 # 深藍醫生

    肺穿活檢最大的風險其實是氣胸和血胸,其它的風險相對就較小了。

    肺穿活檢,是在CT引導下穿刺針經皮穿刺進入到肺組織,然後刺入腫瘤中心,取出少量腫瘤組織的一個過程,屬於有創操作。

    一、氣胸

    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胸膜腔是一個負壓的腔隙,透過胸廓的擴張牽拉,引起呼吸運動,穿刺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少量氣體進入到胸膜腔,引起氣胸,氣體多的時候可以導致呼吸困難。一般來講,少量氣胸的情況比較常見,大量氣胸的風險不大。

    二、血胸

    也就是穿刺過程中刺破血管,血液進入到胸膜腔。因為操作前都會常規做胸部增強CT,目的就是看動脈血管的位置,便於穿刺的時候避開,所以,肺穿過程中,刺破動脈的情況少見,所以出現血胸或咯血的情況也並不多見。

    三、腫瘤沿針道種植轉移

    這種風險理論上存在,但實際因為穿刺導致的腫瘤種植轉移的情況罕見。

    四、其它還有穿刺過程中的麻醉藥過敏、患者因為疼痛、緊張等誘發的血壓升高等等,這些風險屬於和個人因素有關,總體來講,風險較小。

    其實,穿刺的風險和腫瘤在肺內的位置關係最大,腫瘤靠近邊緣部位,進針時經過的肺組織少,風險就小,如果腫瘤位置偏於深部,或毗鄰大血管,穿刺風險就高的多了。

  • 6 # 牛眼小切口

    肺穿刺活檢,一般是指胸外科、胸內科或介入科醫生,對病人肺部腫瘤瘤體的穿刺取材。是一項操作有一定難度的、技術含量較高的、有一定危險性的、有創傷性的檢查手段。介入科醫生將其稱之為肺活檢術(手術),歸類為介入科手術。

    目前通常是在B超或CT掃描的定位、引導、甚至是實時監控下,由肺穿刺專家使用一根外直徑約2、3mm較細的、不同長度的金屬套管針,經胸壁面板刺入胸腔內,並進一步進針到肺部腫塊的邊緣,將內蕊活檢針刺入病灶內、取材,然後將針芯及外套管一併撤出、拔出胸腔外,完成穿刺、活檢取材過程。從瘤塊內取到的小組織條塊,送去病理檢查,在顯微鏡下鑑別有否癌細胞、是屬於哪種病理型別。

    既然是一項有創傷性的、有危險性的檢查,那麼具體地都可能有哪些危險、風險呢?

    簡要說明如下,具體要與穿刺醫生面談、履行知情同意、確認流程:

    1,麻醉意外:穿刺前要進行區域性注射麻醉,有麻藥過敏者,嚴重者危及生命。

    2,心腦肺血管意外:穿刺手術過程中,因疼痛、牽拉反射等各種原因或不明原因出現的危險狀況,包括心腦肺血管出血、痙攣缺血而導致的腦出血、腦梗、心梗、肺梗等,而危及生命。

    3,氣胸:刺破肺臟即會引起肺漏氣,而導致小量氣胸,一般可自愈。 但也有出現較嚴重的氣胸者,就需要請胸外科醫生幫助做胸腔閉式引流術。 極少數情況出現大量氣胸者,甚至有可能需要急診開胸手術修補肺破裂處,搶救不及時或不成功則會危及生命。

    4,血痰:在穿刺進針、活檢取材過程中,刺破肋間血管、肺組織、肺血管等都會引起肺組織出血、胸腔內出血,肺組織出血等透過氣道、經咳嗽、經口腔咳出或咯出,即為血痰。 一般於穿刺術後會咯出數口血痰,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即可以自愈。 但如果血痰量較多,甚至出現一口、一口地連續咳嗽並咯血現象,就要儘快通知醫生或儘快去急診室進行急救處理。

    5,血胸:刺破肋間血管、肺組織、肺血管等所引起的肺組織出血、胸腔內出血,積於胸膜腔內,即為血胸。 與穿刺後氣胸類似,穿刺後少量出血者,一般可自愈。 但也有出現較嚴重的血胸者,就需要請胸外科醫生幫助做胸腔閉式引流術。 極少數情況會出現大量血胸者、進行性血胸者,需要緊急開胸手術,若搶救不及時或不成功則會危及生命。

    6,切口感染、肺內感染、膿胸:偶有發生。

    7,腫瘤種植:穿刺、取材過程中,腫瘤細胞脫落到穿刺孔道中,導致腫瘤種植生長,包括肺內種植、皮下、面板切口種植。 發生機率不高,但難以絕對避免。這也是擬手術肺癌病人往往拒絕在手術前做穿刺活檢取材的最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首好詩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