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縷陽光

    本來秦二世應該是扶蘇,扶蘇還是比較英明的,而且較秦始皇仁慈,他坐皇位正好可以安撫天下,讓天下人安定下來。誰知被胡亥奪了帝位,胡亥本不是當帝王來培養的,被有私心的李斯趙高捧了上去,他見天下一統,又被趙高矇蔽,把國家治理的秦始皇時期更嚴酷,天下剛一統本應安撫卻而之,六國餘人紛紛反之,後胡亥被趙高逼死。

  • 2 # 純鈞LHGR

    歷史上的秦國並不能算秦朝。真正的秦朝一共就倆皇帝,一個秦始皇,一個二世。所以,問題應該說“秦國”的歷史。

    歷史上的秦國,在秦文公以前,雖然不是昏君,但各個君主卻都是不折不扣的庸主。

    秦穆公以後,秦桓公、秦景公都是著名的昏君,之後的歷代君主,也都不是什麼好材料,一個比一個廢物,如果不是魏國結怨於諸侯,秦國早在秦獻公以前就會被滅了。

    因此,說秦國曆史上沒有昏君,這不僅不客觀,而且是毫無道理的。

    再有,其實庸主比昏君好不到哪裡去。秦國的歷代庸主,他們沒“昏”,僅僅是因為在客觀條件上,他們還不夠富裕,就算想敗家也沒什麼可敗的。如果他們有了足夠的家底的話,他們也會一個比一個“昏”的。

  • 3 # 縂葽釋懷

    秦自變法真正做到了以法治天下!只是這種方式太過前衛!本國和其他國家的貴族不適應!這才是統一後最大的隱患!秦始皇統一之實施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更是加劇了恢復奴隸制這種思想的爆發!商鞅一句話說的沒錯!以法防昏君,以法待明君!除非昏君奸臣同出!胡亥就是昏君!可別忘記,如果不是趙高李斯陷害扶蘇!胡亥根本不會繼位,胡亥只是傀儡!扶蘇可是文武雙全,仁義,政治眼光長遠!只是太過愚忠,不然也不會被假聖旨給騙的自殺!假設扶蘇聽取蒙恬的建議,率領蒙恬班師回朝,扶蘇能當皇帝吧!那即使有群雄叛亂,也不至於滅國吧!就蒙恬手下的幾十萬人還受不住個函谷關?這只是假設!胡亥死後的子嬰也不是昏君!只是當時子嬰已經無能為力了!個人觀點個人觀點!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可以說秦國一直崇武尚勇的軍國主義國家。

    在春秋戰國時代起,秦國能夠位列於諸侯,是因為在犬戎攻佔西周國大部分,砍死周幽王之後,周平王東遷洛陽,秦襄公全程護送有功,被周天子封為諸侯,並且開出了西周故地等封地作為空頭支票,這些土地幾乎都被犬戎佔據著,於是依靠著不斷的和犬戎作戰,秦國逐漸向西方開疆拓土,成為大國。

    秦國的立國史,就是與犬戎等少數民族的戰爭史,而且在春秋時代秦國東面有晉國這樣的大國,秦穆公時代,秦國也想向東發展成就諸侯霸業,但是終未成功,從此秦國轉而向西發展,而秦國也被東方各國鄙夷為落後和野蠻。在戰國時代,又遭遇到強大的魏國,秦國因此一直生存在險惡的環境中,沒有合格的君主是無法生存的。

    而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變成了鐵血法治的軍國主義國家。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獎勵耕織、獎勵軍功,“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並嚴格限制舊貴族,“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也就是即使出身王族宗室,沒有軍工不得授予爵位,商鞅透過秦孝公時期的兩次變法,將變法的內容固化下來,這樣的固化使得後來的秦國,無論是商鞅身死,還是之後秦國君主是否賢明還是昏聵,都無法改變。

    變法後秦國成了完全成為了獵人,而整個東方各國則成為了狩獵場,軍功得爵的鼓勵之下,秦軍士兵們看待東方各國計程車兵們,不在是兇惡的敵人,而是等待收割的莊稼,戰爭成為了本來就崇武尚勇的秦華人的發財和上進之路,這樣的體制之下,即使秦武王這樣極其一般的君王帶領就能虎視天下,遇到秦始皇這樣雄主就當然的統一天下了。

    但是秦統一六國之後,北擊匈奴,南並嶺南,然後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二。天下太平了,獵場沒有了,秦軍的勇武沒有了用武之地,獵人們沒有了獵場。老獵手秦始皇在,尚能夠震懾住,而秦二世登基的時候,秦朝迫切需要的是轉型,是由秦襄公一直到秦始皇曆代秦國君主的開拓之主向後來漢文帝、漢景帝那樣的守成之主的那種轉變,顯然秦二世嬴胡亥是不具備這樣的認識和水平的,於是在手下的獵人紛紛向遠方的匈奴和嶺南打獵的時候,國內守成不成,嬴胡亥就好像成為了昏君了。

  • 5 # 讀史話滄桑

    首先明確一下,秦國和秦朝是不一樣,君主的權力也是不一樣,具體分析一下:

    秦國時,上面還有周天子,秦君(秦王)名義上要經過天子的冊封,另外,秦國變法前相對較其他六國落後,反而有可能保留了一些祖制內的禮法要求,也就是說,秦國的君權來位於祖宗和天子,國君可能會不受到國法制裁,但卻要受到祖制的制約;從實際操作來看,商鞅變法後,秦國的政治環境發生了改變,新出生的人口,無論公族還是貴族和平民的起點是一樣的,即使是公子和貴族之家,雖然一出生可能很有錢,但如果貴族子弟沒有立功,便沒有爵位,其政治上的地位和國家給予其的待遇和平民是一樣的,任何人(除了國君和其接班人)要想當官,就必須透過實幹立功才能一步步的取得管職,也就是說,秦國的官員產生是一步步產生的,國君任命相關崗位的人員時是有個人才庫的,這樣就避免了沒有政治或軍事經驗的貴族干政的可能。縱觀秦孝公以後的秦國,由於官員的產生有一定的制度,再加上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職責和要求,國君不用處理具體的事務性的工作,當然也就不會干涉到官員的具體工作,不會導致國Lacrosse權、亂政;國君的主要職責就是任命合格的官員和將領,決策國家的戰略和大政方針。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各個崗位的臣子和國君的權力都是有不同的許可權的,即使國君要殺人,也是要遵照一定法令的(或至少找個藉口使其符合法律),這樣,即使國君昏暈無能,大不了也只能是無所作為而無法亂政禍國的,中間雖然出現了宣太后聽政,但她是代行的國君之權,也就是說,按照律法,認可的她是代行的國君的職權而不是她本人或太后這個崗位,一旦國君加冠成人,就可隨時收回權力。

    反觀秦朝,秦始皇建立帝制後,將諸侯王和天子的權力和二為一,將皇權定義為受命於天,這從其始皇帝的稱號就可以看出,這樣就與以前的祖制進行了割裂,將皇權力無限擴大,這一點從秦二世後來無理由的誅殺其他的皇子和公主來看就是很好的例證,皇帝可以無所顧忌的幹任何事,即使是殺人也不需要可以任何藉口,這樣,皇位一旦被得位不正或別有用心的人控制,就可以為所欲為,從而導致整個體系的崩潰。換言之,用今天的話來說,秦國是層級式管理,秦國從國君到官員都各有其責,即使國君,也得依規矩行事;而秦朝是可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垂直式管理,皇權凌駕於一切之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制度上來說,秦國時,國君如果要處理一個平民是要透過廷尉部門的,而秦朝時,皇帝時是可以不透過任何部門直接處理任何一個人的,皇權大於任何律法,破壞了秦法的核心和基礎,這樣,一旦皇帝失控或被別用有用心者控制,原有的律法執行就會無度,反而起到反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那麼厲害,為什麼保護不好扶蘇?沒能在活著的時候安排好後事,避免奸臣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