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我的孩子已經馬上快成家了,當年我在孩子上高中的階段,為了照顧好孩子和讓孩子能安心的學習而放棄工作,在家裡給孩子做飯和幹家務兩年,等孩子考上大學我和妻子送孩子到學校並看到孩子在學校都安頓好了,才回到蘭州重新開始找工作。

  • 2 # 浮塵微草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澄清一個事實,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是以父母和孩子廝守在一起的時間長短來衡量的。有的父母與孩子天天在一起,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都是爺奶在照顧,這樣的父母,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再長,家庭教育也與之無關,更重要的是,連親情也缺失了。有的父母上下班時間雖緊,但一有時間,就陪伴孩子,陪孩子做遊戲,陪孩子看動畫,給孩子講故事——這樣的父母,儘管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較短,但陪伴孩子的質量相當高,親情並沒有絲毫缺失,你難道能說這樣的父母疏忽了家庭教育嗎?

    可見,父母對孩子是不是疏忽了家庭教育,不在於與孩子呆的時間有多長,而在於父母陪伴孩子的質量。 何況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回過頭來探討“著急慌忙賺錢和家庭教育是否矛盾衝突”的問題。 一、著急慌忙賺錢和家庭教育二者完全可以兼顧。《孟子》中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熊掌者也。”顯然,孟子所謂“舍魚而熊掌”的觀點的前提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現實生活中,賺錢和家庭教育並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方面賺錢養家,另一方面教育孩子,魚和熊掌完全可以兼得。作為一個普通人,工作時間不能陪伴孩子,下班時間總可以吧;平時公務繁忙,總有節假日吧。能不能陪伴孩子,有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不在於工作是否忙碌,而取決於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態度。重視則能抽出陪伴孩子的時間;無心的話雖有時間,下班後也只會坐在沙發上“忙裡偷閒”玩手機。

    二、賺錢和家庭教育也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那就是父母為了賺錢,遠離孩子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教育鞭長莫及。這樣就完全不能履行父母所應承擔的家庭教育的職責。表面看來,這樣的父母確實是“客觀上”不具備撫育孩子的條件,不能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但進一步深究,這樣的“客觀上不能”還是父母主觀上造成的。作為父母,為什麼不能想方設法把孩子帶到自己打工所在的城市和自由生活在一起呢?當然這需要克服相當的困難。退一步說,為什麼一定要外出打工而不在本地找工作呢?僅僅是為了外出打工賺錢多. 能給孩子豐厚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這樣的父母還是先喝瓶冰鎮飲料冷靜冷靜、清醒清醒吧,在擁有豐厚優裕的物質條件和孩子身心健康面前,哪一種選擇更明智呢?現實生活中,那些身價億萬的富翁或聲名顯赫的藝術家卻因家有“問題孩子”而一籌莫展的教訓還少嗎?

    三、父母撫育孩子天經地義,生而不盡撫育孩子義務的父母,就是對孩子極端不負責的表現。權利和義務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父母有生孩子的權利,就必須盡撫育孩子的義務。有父母做依靠而撒手不管孩子的年輕父母,或藉口工作事業繁忙而完全花錢交由保姆代管的有錢有名的父母,是沒有責任感的,是沒有擔當意識的。

    專家觀點,孩子6歲之前對父母的依戀最強,是建立親情關係的最佳視窗期,父母如果錯過這一視窗期,就會造成親情缺失,孩子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就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父母日後再想管教孩子,卻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親情資本。

    從教多年來,遇到的“問題孩子”實在不少,無一例外不是出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而其中嚴重的“問題孩子”絕大多數是親情缺失而導致的。奉勸——沒有能力撫育孩子的,沒時間撫育孩子的,不想撫育孩子的,還是等待時機成熟、責任意識到位再生孩子吧。

  • 3 # 梧桐樹下的淺淺

    掙錢和教育孩子,其實不矛盾。

    成年人掙錢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帶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所疑惑的應該是當工作與孩子的教育相沖突時的選擇。

    二者之間,可以做到互為助力。

    好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是給孩子最好的啟發和教育,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告訴孩子,好的生活離不開勤奮與努力。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和指導。

    文化知識方面的問題,學校的老師都可以解答,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三觀教育。

    不要用工作忙來推託與孩子的陪伴,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 4 # 淅爸育兒記

    這是很多家庭的誤區:掙錢=做不好家庭教育。

    在這個誤區裡面還包含了另兩個認知誤區:忙掙錢=沒時間,重視家庭教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一位很忙的父親

    這個家庭住的是獨棟別墅生活足夠富裕,媽媽是全職帶孩子,爸爸工作經常出差,但家裡三個孩子經常打架。

    爸爸回到家裡總是待一會兒就走,彷彿家是一個驛站,爸爸的應酬非常多。但他回到家裡是不會怎麼理會孩子的,因為家裡足夠大,客廳都有幾個,為了安靜看看電視,他就到另一個廳裡舒適地躺著。

    他的行為彷彿在向家人說明:吶,我是家庭經濟支柱的責任我盡到了,其他的責任與我無關。

    那麼他最終被建議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兒子溝通?

    父子兩的作息時間完全被錯開,幾乎見面都成為一個難題,溝通自然不用說了。育兒師為他們家帶來了一個小信箱,鑰匙只有父子兩有。

    當他看到兒子寫的信時,他不斷抹眼淚;當兒子看到他的回信時,那份興高采烈。彼此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家庭教育,真的那麼費時間嗎?掙錢真的就沒辦法、沒時間教育孩子了嗎?

    不過是自己給自己找個藉口,讓自己能夠逃避這份責任。

    一位任性的父親

    在另一個家庭裡則完全不同。爸爸很“任性”,從兒子出生後,就不工作全職照顧兒子。

    他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那麼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孩子吃飯要人喂,去幼兒園只去半天,中午爸爸就來接他...

    那麼時間多,就可以做好家庭教育了嗎?

    家庭教育和掙錢,不衝突

    做好家庭教育,並非需要一直陪伴著孩子,不需要24小時無休止,即便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做好一次溝通;

    做好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日常的細節中,父母的言行無一不在影響著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著孩子,這些無意識的、被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例如,孩子最先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如何與人相處,學習如何用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一個家庭溺愛孩子不需要孩子開口就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或者是對孩子冷漠置之不理根本不予孩子講話,家庭其他成員之間也鮮少溝通,那麼孩子的語言系統就會出問題,形成語言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小孩上學接送真的辛苦家長!上班族是用什麼辦法接送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