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中土大溪水
-
2 # 江山壹統
趙匡胤自己就是高手周圍都是他的人誰能動的了他?士兵知道什麼?五代換皇帝如走馬燈一樣,跟士兵有什麼關係?趙光義當時並不在陳橋。只是他改了史書了。
-
3 # 醉美木瀆
你的問題讓我竟無言以對。
首先,契丹與北漢聯合入侵本就是趙匡胤為了兵變發的假訊息。遼國當時是遼景宗當政,這位仁兄綽號“睡王”,朝政混亂,國力不濟。在周世宗的打擊下,幾乎要放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是個被打怕的主,怎麼敢在這個時候帶著嘍囉北漢來趁火打劫。
放心大家一起發財
另一方面,士兵殺死趙匡胤這個級別的高階將領,在任何朝代基本都是不可能,能做到這個位置不是能力超群,武藝高強,就是背景深厚,惜命怕死,怎麼會死在普通士兵之手。再說了,在當時每次改朝換代都是禁軍官兵發大財的機會,他們怎麼會反對,五代時期計程車兵早就掙脫了忠君思想的禁錮,徹底的放飛自我了。所以你的問題真的很難答。除非我也放飛自我,架空歷史,這樣不太合適了。
-
4 # 逍遙津下窺吳侯
肯定能啊,契丹南下,作為草原民族,必然以騎兵為主,優勢就是華北平原,隨意馳騁,想打追不到。缺點也很明顯,騎兵野戰,必然不能攜帶大量的攻城器械,再者契丹也沒有多少攻城打攻堅戰的經驗,後周大軍據稱而守,堅壁清野,待契丹大軍糧草耗盡,又得不到補充,堅城又很難攻克,久戰兵疲,人人思歸,必然也就主動撤軍了。這時候還沒有火器可以幫助破城,攻城只能靠器械用人命堆。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陳橋兵變時,契丹並沒有南下入侵。趙匡胤的花招而已。
這問題貌似不成立?
另,題主問題顯示的把兩國之間戰爭勝負寄希望於一個趙匡胤的生死與否的傾向,也是很“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觀的。太落後了。
預測國家級別的戰爭(非某個單獨戰役)的最好教材,一定是《論持久戰》了!
這篇文章其實也不算很長,相信大多數人一定看過,偏偏有人讀書也走馬觀花,不去細讀,亂翻之後就認為讀過了。也是無法。
我們來看些論持久戰中的文字。
(十)日本方面:第一,他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他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
(十一)中國方面:第一,我們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不如敵人。
(十二)這樣看來,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之,中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弱的,然處於進步的時代,戰爭又是正義的,又是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援持久戰。
看,毛主席思想!研究戰爭勝負的問題,他的論點論據裡面,沒有出現任何一個軍事家政治家名字,包括他自己的名字。這才是科學研究,這才是軍事家、政治家觀察戰爭研究戰爭預測戰爭的角度。
那麼,可以回答砍死趙匡胤後的後周與契丹戰爭的勝負有否了。
先要看柴榮
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為政清肅,盜不犯境。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政治組織力。軍力、經濟力都是不錯的。
再看契丹
契丹這時候是穆宗當政,那叫一個亂,統治集團內部亂殺一氣,連契丹趙匡胤這種有能力陳橋兵變的人物也出現不了的,很沒有政治組織力,經濟力也不行,軍事力貌似很強但是軍事組織力堪憂的很。
一目瞭然了吧!
說後周可以完全打敗佔領契丹是不可能的,這裡面有文化同化、生產力與生產水平還有根本國力的緣故,不展開。。。。。。
但是,後周肯定打得過契丹是一定的。並且收回十六州是有希望的。
趙匡胤兄弟兩個“杯酒釋兵權”不是沒有來由的,趙匡胤這個統治集團的追求根本就是富家翁。
-
6 # 哈密瓜談歷史
首先,後周譁變計程車兵不可能輕易反水
在從唐中葉藩鎮割據以後至五代十國時期,大將手下計程車兵經常譁變,行擁立之事,你不從才會被砍死。
久之,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 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故 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於士卒,往往自擇 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 之姑息之政。蓋姑息起於兵驕,兵驕由由方鎮,姑息愈甚,而兵將愈俱驕。(《新唐書·兵志》)你去看看史書,就會發現,兵變時被擁立的主帥一旦不從,便會萬仞加身,身死族滅。兵變和統治者的更替十分頻繁。時人稱"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真真正正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根據《宋史》的記載,陳橋驛兵變的黃袍加身或許趙匡胤本人確實是不知道的。
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視日下復有一日。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點檢為天子。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羅,即掖太租乘馬。諸將皆裁拜,肅隊以入。副都指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於其第。(《宋史.太祖本紀》)其次,所說的契丹入寇,非常詭異,沒什麼人打他契丹人就回去了。
《宋史.太祖本紀》僅以一句"鎮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皆遁",就結束了契丹的入寇。打仗還有這麼玩的啊,跟過家家似的!
要我說,從後續的歷史事實(善待柴氏)和宋史記載陳橋驛兵變的過程來看,趙匡胤可能不知情,但是趙光義和其他人就應該是主謀。
根據唐至五代十國的傳統,不管兵變的主謀是誰,被擁立的人,是沒有機會反抗的。
反對兵變的人,也是沒有機會反抗的。
所以,題主的問題本身不會成立。
回覆列表
五代十國都是驕兵,一不合意隨便就換將。有忠於後周的人嗎?有點懷疑,要知道後周郭威也是十年前類似陳橋兵變上的臺,根基也就那回事。
關於契丹南下的問題,你以為沒有嗎?後晉是咋滅亡的。不就是被契丹給攻破汴梁俘虜後晉第二個皇帝石重貴才滅亡的。契丹改國會遼就是這回在汴梁改的。但最後沒法統治,老老實實退回去。你以為是心甘情願啊!是待不下去了,遼國皇帝都死在汴梁,臘肉皇帝就是說的這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