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叮牛的牛虻
-
2 # 快遞小蟲
兒時儘管家裡沒什麼錢,親戚們也不管你有錢沒錢,在過年裡親戚之間都會來走動,沒有那麼市儈,都只重親情,親戚來走動,家裡就顯得格外熱鬧!加上過年,煙花鞭炮隨你放,也只有過年才有好東西吃,還有龍燈花鼓以及各種年俗到處都有看,過年裡就更加的熱鬧非凡!而現在,偶們條件一般,而親戚們都搞得很有錢,出於禮節,去給親戚們拜年,親戚們都理都不理,也就沒什麼走動了,家裡冷清,吃的方面魚肉啥的平常經常能吃到,過年裡也就是吃這些,早沒有那種盼望勁了,煙花鞭炮也不準放,龍燈花鼓也沒人整了,就更加沒年味了!總的來說,人啊、社會都變了!
-
3 # 淡然1704253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俱進,人人在成長。找不回兒時過年的感覺是人長大後的思維追求變了,社會文明進步了,沒有返老還童的仙丹。
-
4 # 嶧縣西門裡老李
我們變了。社會也變了。如果真還與兒時的感覺一樣,那隻能說社會一點也沒進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不變是相對的,變是絕對的!
小時候是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肉禽蛋(奶根本沒有)只有過年才能吃上,所以我們從中秋節後就開始盼年(笑)。平時我們根本看不到什麼娛樂節目,只能聽一根線連著千萬家的有線廣播,無線收音機是當時的奢侈品。只有到年時才能看一次電影或戲劇,舞獅子跑旱船。雖然那時鞭炮是隨便放,可家長只給買那麼一小點,咱們得算計著能玩到初幾?現在倒是捨得買了可是又不讓放了!(笑)那時誰放學後擱下書包不是幫家裡幹活去?不然你吃什麼?也只有過年幾天才能無憂無慮的滾鐵環、玩玻璃蛋、玩老鵰、躲貓貓……
現在呢,我們平時吃的就是當年過年才吃的,用老人的話說就是“天天在過年”!而孩子更是要吃肯德基、麥當勞。放假了還要去學鋼琴、學圍棋、學舞蹈、學口才……,回到家做完作業就想抱著手機或電視了,你想讓他們放下去看舞獅子玩龍,他能幹嗎?
還有過去根本沒有外出旅遊這一說法,有的人甚至一輩子都沒坐過汽車、火車,沒走出過家門。現在呢?連孩子考試前都說了:我要是考好了,過年你得帶我去新馬泰!
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多彩了。於是這些中年、老年的人們感嘆了,年味少了,找不到兒時的感覺了……可真要有一個魔法師能把你變回到當年,你去不去?我敢說,除非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的,沒有一個願報名的!(笑)
-
5 # 碧海梵天
我們變了,社會也變了。
小時候,在鄉下,家裡困難。可以說平時是很少有零花錢的,那個時候玩具倒沒什麼太大的愛好,就是有些想吃的平時沒錢買。平時村子裡的玩伴也不會成群結隊的聚在一起,頂多就是五六個湊在一起玩玩,你一夥我一夥的。過年就沒那麼多講究了,不管平時有沒有矛盾的都聚在一起,那個時候領了壓歲錢也會像大人一樣玩牌九。然後一起去街上吃水煮油炸,對這東西好像永遠吃不飽一樣的。那時候平時能吃到水煮油炸已經是件很幸福的事了,也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了。
現在大了,肯定不會像小時候那麼玩樂了,也沒什麼想吃的,也不想去賭博了,也沒有了歡聲笑語。就是去小時候的玩伴家裡坐坐,談談大家現在的現狀,有什麼點子計劃什麼的。
現在大了,這幾年回鄉下過年,也就是在祠堂裡坐坐,那裡就是村子上聚賭的地方,也就這地方能找到過年的感覺了,因為人多嘛。出去走動的時候,看到小孩子,雖然也對,不過沒有我們那個時候那麼野。可能是現在的父母管得嚴了吧,不夠靈性,不活潑。我們小時候買氣槍玩打仗遊戲,買二踢腳炸魚,買爆竹玩那種把鐵蓋炸上天的遊戲……在他們身上時一點都沒看到了。
看著他們這麼規矩,真是一點勁都沒有。有一次我還特意買了兩盒爆竹想跟他們玩玩,可是他們的家長一個都不讓玩。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想找回兒時過年的感覺已經不可能了。
-
6 # 六和麥田
以前,我們活在需要的低層,現在我們活在需要的高層!
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的需要層次就不再是低層的物質、生理需要了,而是向上提升到歸屬與尊重的需要,歸屬感容易理解,過年的時候有家回,自己的大家庭或是配偶的大家庭,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天南地北的亂說一通也行。因此,那個時候也容易滿足,只要回家過年就行了。尊重感也是如此,有些人在過年的時候開著小車回家,家裡的人都會覺得特別風光,而現如今,買一輛轎車就如以前買一輛腳踏車或摩托車一樣,不會風光到哪裡。
即使座駕買的再高大層次,鄉里鄉親的都已形成一個概念,座駕只是代步而已,管他什麼寶馬還是賓士。
隨著這些需要在過年時間的依診體現,最後,只能向更高層次發展,那就是自我實現,什麼樣的感覺或是成就,算是自我實現?
簡單的說,一句話: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現在,大家回到自己的家鄉,比一比,看看誰的成就高,那些高的都還算是少數,因此,大多數在他人的眼裡並沒有很了不起的成就,那自我感覺也就低了。再說了,這成就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張三家可能超市開了好幾家;李四家可能當上了高級別的官;李五可能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張五可能找了一位非常富有的物件……
再說了,在外面世面見多了,回鄉裡比比也沒有什麼意思!
所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自我要求的變化,最終實現需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成就感越來越小,那自然幸福感也越來越小了。
這就是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兒時過年的感覺的根由了!
-
7 # 離下南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社會在變,人也在變,過去的舊的風俗習慣都沒有了,過去過年的時候,大人小孩子特高興,過年還給放鞭炮,現在是不準放鞭炮,好像沒有了年味道,現在的人過年覺著沒興趣,一點意義也沒有,
過去過年的時候,大人孩子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過年都不知道咋過的,沒孩子盼望過年話題,過去的孩子盼望天天過年,有好東西吃,
現在沒有了,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過大年啊!人的感覺不像過年,沒啥意思,一點也熱鬧不起來!找不回來過去的感覺,社會上生活方式變的簡單了,人的思想也變的平淡無奇沒有了,生活習慣變的,收拾不起來的過去的感覺,沒有意思啊,都在變,生活方式也改善伙食,平淡一生,福到福隨啊!福到福滿知足常樂。
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回覆列表
前不久,閒暇,剛好閱讀《呂氏春秋》,再次讀到《察今》。又看到“刻舟求劍”這故事。
最近一段時間,這裡總看到許多“年味兒”“兒時記憶”之類主題的問話。
記得我回答有十幾次了,這次就簡短回覆吧: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歷史已經發展了,而你的思維仍停留在昨天。照這樣,總想尋回兒時的生活,不也是太荒謬了嗎?)
有這精力,去適應今天的生活,創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