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泉陽子

    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文字在歷史傳承中有者重要的意義。特別是中國的文字,更是形音義的結合,其優美性、傳承性、發音、文化內涵等等遠遠大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語言和文字。

    我們提到對文明的定義,是精神力和生產力共同創造的物質財富,把這個外在財富稱為“文明”。這種定義,到底是不是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所定義的文明呢?

    翻開《易經》,在裡面就可以找到答案。像《易·明夷》中說:“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內文明”一詞,就確定了內在的文明是“內聖外王”的文明,其定義為是“修之身”這樣一個特定的文化而產生的“明”。它重點突出的要點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這個修身的學問,是一種內求法。這個內求法,就決定了《易經》中所指出的“內文明而外柔順,內取諸於身,外取諸於物”學說誕生的根本特點。

    人類精神力和生產力共同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稱之為“文明”。在文明的概念中,人類透過精、氣、神為主導所創造的成果,超越單純的有相物質財富的積累。精神力與生產力結合而產生的精神財富,例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文化領域中的內容,遠遠比單純的物質財富積累重要得多。當人們貧窮到只剩下金錢時,也就是最腐敗和沒落之時,與行屍走肉無異。單純的有相物質積蓄得再豐富,也無助於靈魂品質的改變和昇華。

    《易經》“乾卦”當中有一句話,叫做“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我看了很多人解釋為:在農田裡面出現了一條龍,天下就得文明瞭。這個解釋對不對?應當是非常錯誤的。其實,《易經》就是一部修身的教材,是修身內求、內取諸於身、外取諸於物、天人合一、內外文明和諧統一的教科書,是修身治理內外天下的一部教材。所以,解易不能離開身,這就跟求道、證道不離身一樣,我們修易、學易同樣不能離開身。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那的確是內取諸於身,在體內見到的龍,在內丹田當中見到的龍,這個“田”指的是我們的內丹田,這個“天下文明”的“天下”,首先指的是內天下。什麼是“文”呢?是指各種生命實相內的物元之“文”,是指原生態的甲骨文、金鼎文、小篆文,它們在體內可以輕鬆地觀出來,而且產生一種生物光,在生物光當中去明白地觀這些文,才稱之為“天下文明”。我們內天下里面的“田”共有三個,分別是:顱腦腔當中的“上丹田”,胸腔當中的“中丹田”,以及腹腔當中的“下丹田”。

    《易經》不僅指出,文明的真正發祥之地是人體之內這個本身,而且《易·乾》中更為明確精準地具體指出產生的區域部位。“見龍在田”,此田絕不可能是地球大地上的農田,如果農田中出現龍,農田無深水,有些農田根本就沒有水,秧田裡面才有點水,一過育秧期的話,就全都是乾的,連泥鰍都難以生存,如果在外田地裡面出現了一條龍的話,那麼這條龍也就必然是一條難以飛昇九天的淺灘困龍了,根本談不上出現後一句“天下文明”的盛況;相反,只能出現蒼蠅嗡嗡撲滿這條困龍身上而奇臭無比的慘狀。這個“田”並非指農田,只需從“龍臥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一句經典名言中就能找到佐證。

    文明、文化,都是組詞,為大於其細,就必須拆詞解字釋文,咬文嚼字而細品其味。在東方傳統的基因庫之中,“字”的母親是“文”,“文”的母親則是“符”,所以咬文嚼字的關鍵就是回溯於文,就是“咬文”。這個“咬”,只有“以道解儒”、“以慧解智”,才能從“字”回溯於“文”,才能比較正確地去認知東方傳統文化。

    文化”這兩個字,最初見於《易·賁卦》:“觀夫天文,以察時變;觀夫人文,以化成天下。”什麼是“人文”? 《易·賁卦》:“文明以止,人文也。”《易經》當中,對天文和人文全都極其準確地運用慧智共運的行文方式,揭示了這個“文”的內涵。慧觀天文星象(大象無形),而不是“星相”,就可以觀察出時局的變化,從大範圍內掌握未來變動的趨勢,順應趨勢,提前計劃,安排而動。慧觀人文,可以瞭解和掌握人們隱藏在語言和行為背後的真實心理活動與需求,調節修之身的方法,感化和教化人們,使其不離“其德乃真”的根本方向,而使內天下轉化成功,並且作用於外天下而達成和諧的狀態。

    《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這個用的是書,並沒有說是字,“倉頡造字”中的字並非我們以後所看到的的漢字,而更應該是符文,更接近本質現象的文字。其實,從淮南子到說文解字的記載,我們就已經看到,本來的修身內求已經變成了外求佐證了。

    最後,我們用一首打油詩來結束這次的話題:

    倉頡造字整一石,傳給孔子僅八斗。

    還有兩鬥不曾傳,借與道士畫符咒。

    道士畫符人不識,才高八斗有來由。

  • 2 # 道鹹齋

    語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只不過,現代漢語的學習者大部分不知道,這四個字表達的內涵,造成很多問題。而提問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明白這個內涵,如果明白,這個題目就太棒了。

    語言文字,現代漢語,是兩個詞:語言,文字,大概意思是表達的話語和積累的文字,文章。但放到傳統文化的概念裡,完全不是一個範疇的內容。

    語:這個是口頭表達並且透過文字直接記錄的文化內容,其更多的是平時交流儲存下來的。

    言:表達出去的,主題概念是言論,政策,是系統化的內容。

    文:獨體為文,後來衍生為,各種認識和知識體系的記錄,按現在說法就是文獻,例如,現在所說的經史子集,科技文獻……

    字:合體為字,現在說就是所有漢字寄所代表的意義。

    當我們弄明白這些內容的全部意義的時候,發現中華文化不會因為曾經遇到困境後就一蹶不振,為什麼呢?因為文化傳承有多種方式。

    透過這個概念,我們必明白,傳統文化中的內容表達都是內涵豐富的,需要先修一些文字學知識才能更好研究文化的價值。

  • 3 # 星空神王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魅力和韻味由語言來體現,中國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語言表現,先是四言詩,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華美妍麗的文言文,忽然被拋棄了,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中國文化之美在於詩詞中蘊含著音樂之美,畫面之美,極高的美學價值,是什麼打斷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體悟?是侵略戰爭和工業化的到來,語言不再表現的詩情畫意,柔情款款,而是具備了實用性,擁有了改造現實的決心,可是文字基因的烙印依然存在,有很多文字模稜兩可,比如氣和勢,你就不明白這到底在表達什麼?未來的中國文化和語言一定會有新的表現格局,沒有簡練的文字和語言,解決問題的方式就不能更加有效,消耗了大量的思想時間,降低了物質生產效率,這是巨大驚人的浪費

  • 4 # 使用者908425833711

    文字讓文化具象化,彌補了圖形或者符號表達的抽象性。

    畢竟圖形或者符號在不同的人理解來看,更容易產生分歧。

  • 5 # 清靜之道

    文字是人類文化得以積累。

    1,文字的發明克服了語言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使一發即逝的語言可以“傳於異地,留於異時”。這樣一來,相隔千山萬水的人也可以透過文字寫成的文字相互交際。

    2,文字透過書面語能更好的記錄人類的文化。我們主要談談歷史流傳和創新知識這兩方面的問題。在沒有文字以前,人類的歷史主要是透過傳說和史詩來傳誦的,那時每一個文化群體或部落都有一些專門唱史詩和傳說的人。如果會唱史詩的人都去世了,歷史的記錄也就中斷了。如果某一民族的語言不再使用了,這個民族的民族史也因此消失了。同樣,在沒有文字之前,人類的各種文化知識、生產經驗只是靠父子或師徒間的口耳相傳,一旦有天災人禍,這些曾已創新的知識和經驗就會消失。文字的出現,為記錄人類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人類的歷史得以長久流傳,人類的創新知識和經驗得以積累增加。如果說語言使人類擺脫了動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麼文字則使人類由原始矇昧狀態進入了文明狀態。

    3,文字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一種文化如果沒有文字,就如一個人不識字。識字的人和文盲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區別是非常大的。一般把有文字的社會稱為文明社會,把沒有文字的社會稱為原始社會。因為文明社會的人群和原始社會的人群在思維上的區別也相當大。有了文字,人類不僅透過一發即逝的聲音表象思維,而且可以透過文字思維。文字使思維有了形體表象,可以在時空中留住,反覆多次地琢磨。設想不用文字元號來完成一個簡單的方程運算是多麼困難。調查證明,文盲不能充分藉助表象展開復雜的思維活動。

    文明社會靠口語和文字文字來交流和傳承文化,原始社會僅僅靠一發即逝的口語來交流和傳承文化。文字的出現,人類不僅不僅可以透過文字文字進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大容量地傳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可以說,在人類文化的演進過程中,語言的出現是第一個里程碑,它使非洲猿人取得了人類祖先的地位。文字是第二個里程碑,它使人類由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或者說從史前時期進入有史時期。

  • 6 # a三人行a

    漢字能承載的傳承比其他語言多的太多了,道德經 易經 裡面的幾千字留下的傳承就能撐起一個修心時代的文明,道 德 乾 坤 陰 陽 空 色 神 魔 聖 鬼 其他文字哪個一句話能承載起漢字一個字的分量。

  • 7 # 琉枷蘢珈

    語言文字本來就是在中國黃帝時期的倉頡造字造出來的漢字,並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然後是我們現在自己寫的字,這是一種文化的演變。但他對咱們中國文化的傳播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最早是節省記事,這是非常不方便的用文字記錄下來使我們國家的中文名更加發揚起來。並且漢字。他的筆畫流暢,有著音韻美流暢美內涵美意願美。語言文字的進步也是我們中國文化傳承的進步,古聖人在傳承上一代人寫字的同時也把自己這代需要的和需求的進行完善改變,才逐步演化為我們現實的簡體字。這本來就是文化的一重大勝利成果。

  • 8 # 一個盲人窮遊中國

    你問的不是廢話嗎?有了語言文字才可以傳承文化,沒有語言文字怎麼傳承呢?就好比有了嘴巴才可以吃飯,有了鼻子還可以呼吸,沒有嘴巴怎麼吃飯,沒有鼻子怎麼呼吸呢?明白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文竹怎麼長不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