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剛才說
-
2 # 夢香寒冰
為什麼沒有順治?這些皇帝加起來也沒有順治厲害,順治留下的都是大清國策,不管好壞!
順治功勞:
1.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順治開創的,而且在清朝統治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安撫蒙古人,還是安撫漢人。比如姜瓖之亂,多爾袞前線打仗,順治在京城用滿漢全席安撫了喀爾喀蒙古。要知道姜瓖反正前一年,喀爾喀蒙古十五萬大軍偷襲大清東北老家,被多鐸用不到兩萬八旗軍擋住。雙方可謂不共戴天。順治以滿漢全席安撫喀爾喀蒙古,而且訂下了九白之盟。當時的滿漢全席叫做六白宴,乾隆時期攻克噶爾丹,厄魯特蒙古迴歸,改成九白宴。
2.發揚光大滿蒙一家。滿蒙一家是皇太極政策,順治發揚光大,力捧大玉兒,而且繼續用和親安撫蒙古人。厄魯特蒙古,就是後來的噶爾丹所在部落,因為順治的和親政策,當時歸順大清。要知道原本厄魯特蒙古準備和姜瓖聯手,內外夾擊攻克清軍的。但是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也就是噶爾丹父親,被順治一紙詔書安撫了。是啊,皇帝岳父,想想也美。
3.藏傳佛教為國教。大清國策。活佛地位等同於皇后,順治訂的。
4.耕明田。清朝土地政策始祖。康熙的永不加賦和雍正攤丁入畝,都是源於此。
5.開運河。自此中國有漕運時代,放棄海洋。結果就是殺了鄭芝龍。若順治重用鄭芝龍,別說臺灣,今天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是中國地盤。
6.安撫漢臣。吳三桂等是順治忠臣。
從中可以看到,大清國策基本都是順治訂的。比如清帝宣統禪讓中華民國,蒙古西藏就要獨立,原因就在於此,他們認為是和滿族合約,不是和漢人合約。再比如吳三桂噶爾丹叛亂等,這是順治時期沒有發生的事情。再比如同樣是發展海洋,康熙的眼光和順治一樣狹小,佔了臺灣沒有南擴,自此中國失去了海洋。畢竟施琅沒法和鄭芝龍相比。
能和順治相提並論的,只有皇太極。比如全面漢化,尊孔尊儒政策都是皇太極開始,後世推廣,順治只是跟隨。但是大型國策,順治對清朝影響很深。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
剛剛君認為,他們幾個的順序是這樣的:努爾哈赤第一,康熙第二,皇太極第三,雍正第四,乾隆第五。為什麼這麼來排序,且聽剛剛君和大家聊一聊。
統一女真,建立大金-努爾哈赤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酋長家裡,從小精通滿語和漢語,喜歡研讀《三國演義》,自然中間的打仗的謀略不在少。25歲的時候,他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後來遷都瀋陽,他的鐵騎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當年七月中旬,去世。
把努爾哈赤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大金,為清王朝奠定了基礎,只有基礎打好,才能蓋起高樓,所以,努爾哈赤在這幾位中的功勞肯定要數第一的。
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開疆擴土-康熙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說的康熙,應該大家對他的事蹟比較清楚,康熙8歲登基(虛歲),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的老爹順治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那麼怎麼選繼承人呢?康熙因為出過天花沒死反而有了免疫力,就把他選為繼承人。
康熙八年年,也就是康熙剛剛親政兩年,就智擒輔佐大臣-鰲拜,消減另外一個輔佐大臣遏必隆的權利,將權利迴歸到自己手裡。接下來,在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先後平定了三藩(平南王尚可喜,陝西王耿精忠,平西王吳三桂)。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二十二年,派施琅收復了臺灣。康熙二十四年到康熙二十八年,又和沙俄在地盤爭奪中取得勝利,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同時在康熙二十六,二十七年大破蒙古準噶爾。
可以說康熙的成就不亞於努爾哈赤,但是畢竟是努爾哈赤奠定了基礎,不過剩下的清朝帝王中,康熙絕對排前邊,就衝著統一臺灣,驅逐沙俄這兩條,康熙的成就就至高無上。
登基為帝-皇太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自幼跟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樣樣精通。在後金部落裡邊人緣很好,努爾哈赤去世後,被推選承襲汗位。皇太極繼位後,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內發展經濟,在國內進行改革,對外屢敗北韓,到處結盟,統一了漠南。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皇太極在任17年,為清朝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太極東征西討,他的謀略不在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之下,但是畢竟他的父親是奠基者,康熙是清朝巔峰的代表者,這裡把皇太極放在康熙之後也是考慮到,皇太極的這些作為也是順應歷史的一種。當然他的成就也是很高,相比之下,放在第三位最為合適。
“九子奪嫡”勝者-雍正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大家都知道康熙有二十四的兒子,這麼多兒子們還上演了一場歷史大戲-“九子奪嫡”,而雍正自然是這九子奪嫡的勝出者。畢竟皇位的爭奪從古至今都是殘酷的,能從這裡邊脫穎而出,足見雍正帝的厲害。
雍正除了會玩權術,他的成就也是不可磨滅的。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對朝廷機構進行了改革,加強了對西南少數名族的統治,有助於後期的民族大融合;大力整頓財政,特別是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這幾位皇帝在民族統一,疆土擴充上都值得一讚),又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
雍正的成就沒有前邊三個帝王的成就高,但是相比清朝裡邊的帝王排名也不算低下,就是雍正的死就值得推敲了,至今都記得《甄嬛傳》中雍正的死因,說不定歷史上雍正真的死於此因。
鞏固發展,統一多民族-乾隆雍正死後,根據他生前發明的繼承皇位的方法,在匾額:“正大光明”的後邊,遺詔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乾隆繼位。乾隆25歲繼位,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為了尊敬他的爺爺康熙,在位六十年就禪位給了嘉慶),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在位,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高峰,他在諸位祖先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了清朝的發展,完成了多民族的國家統一,社會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對邊疆,乾隆也有建樹,他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的版圖,清朝的版圖達到最大化。
按道理來說,乾隆的成就不應該是這五個人最後一個,畢竟他統治的清朝時間最久;但是乾隆後期的表現給他減分了,乾隆後期有點“飄”,實行閉關鎖國,拉大了與西方的差距,是清朝後期出現了危機,也為後期清朝的衰退,以至於如今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埋下了禍根,所以乾隆的成就只能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