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明朝鄭和下西洋,掙回的寶物去向——在諸多西洋寶物中相當一部分,變賣後用於國家公用支出,但因為錢都是參合在一起的,要說朱棣一毛沒用,那也不可能,畢竟不可能區分出來,比如:這錠銀子是稅收,這錠銀子是鄭和帶回來的寶貝賣錢得來的;

    珍禽異獸自然充實皇家內苑;

    奇珍異寶也多成為御用或用於賞賚,比如朱瞻垍。

    明定陵出土的一些器物,很可能就是鄭和下西洋帶回的寶物。在湖北梁莊王墓中,則確鑿地發現了鄭和帶回的西洋諸寶。

    關於眾寶的去向問題,我們首先要感謝一下“無(bei)私(po)”“奉獻”自己墓室財寶的定陵主人朱翊鈞和梁莊王墓的主人朱瞻垍。

    明神宗朱翊鈞,(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瞻垍(1411年7月7日-1441年2月3日),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母為恭肅貴妃郭氏,明代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梁王。

    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一墓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未見,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是繼定陵之後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發現。墓中一塊金錠銘文曰:“永樂十七年四月(空)日西洋等處買到,九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

    收入:

    明王世貞(1526-1590)《弇山堂別集》載:“其次則內官監太監鄭和,以永樂四年率師二萬七千人駕海舶齋敕諭金帛行饋西洋,瑣裡,暹羅等三十餘國皆隨使入朝,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鉅萬計。”

    我們能注意到援引最末一句中的——“鉅萬”,形容錢財數目極大,如:傢俬鉅萬,耗資鉅萬。

    鉅萬這個詞那肯定不是實數嘍,只是想形容非常多,非常非常多,這是文法問題,我們不糾結這些,糾結也沒用,鉅萬是多少萬?

    支出: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有太監鼓動明憲宗朱見深效仿永樂故事,再下西洋.車駕郎中劉大夏藏匿了鄭和下西洋的所有檔案,憤怒地說:三寶(鄭和)下西洋,廢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時弊政,大臣所當切諫者.舊案雖有,亦當毀之以拔其根”

    這個支出統計數目是非常少的,如果只算官兵的餉銀和糧秣還差不多,屬於基本消耗,實際支出可遠遠不是這個數,大家看看下面的資料。

    王士性(1547—1598)《廣志繹》:“國初,府庫充溢,三寶鄭太監下西洋,齎銀七百餘萬,費十載,尚餘百餘萬歸。”

    賚:賜也。從貝來聲。《周書》曰:“賚尒秬鬯。”

    比如:皇帝,賞賜臣子一對盤了三年的悶尖獅子頭,價值也是那個鉅萬o(∩_∩)o 而且是皇帝揉捏了3年的成品,臣子要花多少錢,或者什麼東西回禮呢?皇帝賞賚黃金萬兩,臣子會不會回家抹脖子呢?

    鄭和下西洋真的賠錢麼?我覺得還真未必,賠錢的假象是因為很多寶物被直接用於皇室(請參看開篇的統計數字,裡面相當一部分是舶來品),比如一些器物,所以這方面無法取值。還有皇帝也得花錢,都從內庫(國庫)直接支取,所以某些“寶物”沒有為內庫(國庫)帶來切實入存,而皇家能看上眼的,大多價值不菲,既然皇家用了,那就沒法充盈內庫用於花銷用度了,這是折損的一部分,還有就是常年需要消耗且價值不菲的產品,比如:香料,非常貴,且常年用,內庫也就沾沾味兒,雖然也有售賣部分,但是和皇宮肆無忌憚的大量使用是沒法比的,以香料賺來的錢未必比皇宮的消耗價值高,怎麼算都是虧的。

    再看看定陵和梁莊王墓,能說不可惜麼,鄭和帶回物產的價值巨大,但是很多都隨著朱翊鈞和朱瞻垍入了墓穴,其他藩王和賞賜他人的咱還沒統計呢。

    鄭和西洋取寶價值?這個數額無法統計,只能向王世貞學習——“鉅萬”,而對鄭和來說,我覺得他光榮的完成了君主交於他的任務,目的都達到了,不負重託,這就夠了。

    附:內庫共分十庫:內承運庫,貯緞匹、金銀、寶玉、齒角、羽毛,戶部管理;廣積庫,貯硫黃、硝石,工部管理;甲字型檔,貯布匹、顏料,戶部管理;乙字型檔,貯胖襖、戰鞋、軍士裘帽,兵部管理;丙字型檔,貯棉花、絲纊,戶部管理;丁字型檔,貯銅鐵、獸皮、蘇木,戶部管理;戊字型檔,貯甲仗,工部管理;贓罰庫,貯沒官物,戶部管理;廣惠庫,貯錢鈔,戶部管理;廣盈庫,貯紵絲、紗羅、綾錦、絹,工部管理。
  • 2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鄭和下西洋屬於官方性質的出海,所以最後帶回的寶物都上交了明政府。這裡有直接的旁證,那就是前後隨鄭和三次下西洋充當翻譯的馬歡。他在《瀛涯勝覽》中寫道:“歸到京華覲紫宸,龍墀獻納皆奇珍。重瞳一顧天顏喜,爵祿均頒雨露新。”在這首行詩中明確記載了他與鄭和下西洋回來後將寶物上交皇帝的場景,並因此受到皇帝的嘉獎。

    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分別是永樂三年、五年、七年、十五年、十九年,以及明宣宗宣德六年。到達過今天的越南,高棉、泰國、馬六甲、馬來西亞、印度、馬爾地夫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的一些國家。鄭和的遠航比哥倫布和達伽馬早了將近一個世紀,艦隊的規模和船隻之大也遠遠超過了他們。尤其在第三次、第四次遠航時,鄭和艦隊到達了赤道附近。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支商船進入赤道非洲。而那時的歐洲和阿拉伯人對非洲的瞭解僅侷限於地中海和紅海地區。

    據《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除此之外,明政府把自己視為“天朝上國”,要周圍鄰國都來向它“朝貢”,但是自洪武中後期,東南亞國家“諸番久缺貢”,只有少數東南亞國家“朝貢如故”。對於這種情況明朝統治者是非常不滿意的,於是才有鄭和多次遠航的壯舉。主要目的還是“宣德化以柔遠人”,其次是促進明朝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

    鄭和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主要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比如高棉的占城百姓喜歡中國的青瓷盤碗和紵絲綾絹,他們用黃金與鄭和交換;爪哇百姓喜歡中國的青瓷和麝香、銷金物飾和紵絲、燒珠等物,他們就用銅錢交換;錫蘭國對中國的麝香、紵絲、色絹、青瓷、銅錢、樟腦特別喜歡,他們就用寶石珍珠交換;阿拉伯阿曼半島的祖法兒國王非常青睞中國的紵絲和瓷器,他們就用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別子等物與鄭和的船隊交換。明朝進口的大多是供皇室享用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等奢侈品。

    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歷時二十餘年,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從未以天朝上國的實力欺壓過任何地區的百姓。每到一個國家與當地百姓平等貿易,宣揚明朝的國威及德化,有利促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交往。自鄭和下西洋後,“諸番使臣充斥於庭”,北京成為亞非國家友好使者的會聚之地。鄭和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Nautilus。

  • 3 # TOBOL

    明永樂年間,明太宗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有說朱棣是為了宣揚大明帝國的國威、對國內外說明現在大明帝國誰說了算、有說是為了建立反貼木爾同盟、也有人說是為了查詢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這些都是後話了。據《明史.鄭和傳》中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所轄船隊240多隻,船員28000餘名。到過的城市和國家達30多個。用到的科技有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晚用觀星看鬥和水羅盤保持航向。這些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除了每到一處,各國均仰拜於大明國威之下外,亞、非國家同時還派遣使節朝拜達三百多次、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先後來大明朝貢進拜、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這幾個國前後七位國王親自來大明,一睹明帝風采和朝拜。更有三位國王在出使大明期間死於中國。現今山東省德州市城區北部的北營村還儲存有蘇祿東王墓。裡面葬著蘇祿國(現今的菲律賓一帶)的一位國王和他的王妃及兩位王子。還有一座墓在南京市雨花臺區安德門外石子崗烏龜山,裡面安葬著渤泥國(現今的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

    除此之外,三寶太太監鄭和下西洋還有幾個其它的任務。

    一、賞賚。即賜賚貿易。也就是禮尚往來。友好建交。你送我一百兩銀子,我回贈一百二十兩銀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回贈的比例我這只是舉個例子,當不了真。

    據王士性先輩的《廣志繹》記錄:“國初,府庫充溢,三寶鄭太監下西洋,齎銀七百餘萬,費十載,尚餘百餘萬歸。”

    這下大概清楚了鄭和賞賚收得的財寶大概當時的市價在五、六百萬銀之間。

    二、互市。也就是互相買賣。這一塊能收穫多少呢?具體數我還真沒法給出。只能用明王世貞前輩的《弇山堂別集》裡的資料來說明:“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鉅萬計。”

    三、建交。沿途各國遞交國書,與之建立友好互鄰關係。

    鉅萬,在古時是 一個什麼概念?因古風奇葩,古人在說數字時,不太愛用數量詞,只愛用一個估值來說數字。那這個鉅萬我估計應該是在千萬左右。

    這麼多錢去哪了?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後人對此議論紛紛。但最為靠譜的一種說法就是:錢大部分去了皇家”內庫“。注意,這裡說得是”內庫“,而不是”內褲“。也就是皇帝家的小金庫。

    為什麼這個是靠譜的說法呢?這是源於”一直堅定不疑地反對鄭和下西洋的二夏“:劉大夏、夏原吉。因為劉大夏認為:鄭和回來帶的寶物雖然不少,但是對國家於事無補。而夏原吉則認為:寶物奢靡,有害國家。他們二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財寶全進的是“內庫,”而不是“國庫”。也就是說皇帝用公款幹了件私事。

    不過說是進了內庫,大家也不要以為明永樂大帝朱棣自此貪汙腐敗起來。永樂大帝其實在史上雖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主。但是錢全用在了國事公事上了。這有一事可證明永樂帝的作風:據《殊域周咨錄》記錄:有一次,永樂帝讓尚書蹇義書寫聖旨,蹇義不小心寫漏了一個字。永樂帝說:此紙難得,你就在旁邊加一個字吧!

    鄭和所帶回的錢財,一部分變賣得銀後用於國家公共設施建設和事務、帶回的珍稀少動物:如大象,長頸鹿等則被送進了皇家花苑供皇帝休閒賞玩、奇珍異寶則成了御用把玩之物。

    接下來畫風就是一變:明仁宗朱高熾上位後,非常寵愛他的第九子朱瞻垍。將內庫的財寶大量賞賜了他的第九子。也就是梁王。而梁王無後,死後這些財寶也就基本全部陪葬在了他的墓裡。墓地現位於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一帶。

    這些財寶究竟有多少呢?據考古學家統計:陪葬品鑲嵌的珠寶有18種, 約700多粒, 主要有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貓眼、東陵石、珍珠、水晶和綠松石等, 各類寶石的品質參差不齊, 其中不乏高品質的珍品。其中紅寶石173粒、藍寶石148粒、祖母綠50粒、金銀、玉石、陶瓷等器物共計5300餘件,用金量高達16公斤,用玉量14公斤......

    可以想象一下三寶太監鄭和當時帶回的財寶質量上的精美和數量上的繁多。

    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價值”鉅萬“的寶物都去了哪裡?答案是:一部分變賣充了國庫、一部分因戰亂流失、一部分賞賜梁王葬於墓中。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恆實說"與您一同追尋歷史的真相。您的閱讀是對恆實的讚許!您的關注是對恆實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霆如果最後兩場兩連勝,有機會到第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