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檢討你的人生

    中年人數量始終是有那麼多的,只是很多職位越來越不適合中年人,或者說中年人已經不在喜歡一些工作了。我就是一箇中年人,37歲,認真的講,很多時候不符合35紅線的招聘要求了。但是,35紅線我認為是針對很多特定工作的,比如科技網際網路,新興媒體什麼的,這些工作確實不需要中年人,中年人的幾個特點:注重身體,不想加班照顧家庭,兼顧孩子懷揣理想,妥協現實不求富貴,但求穩定但別忘了,很多你們企業的高層,老闆很可能是中年人,這群人曾經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並且成功了。中年人一直都在,或在事業上層,或在社會底層,或在父母床邊,或在送孩子入學的路上,中年人更加知道人生是什麼,說奮鬥,我們奮鬥過,說擁有,我們擁有過,可是現在,中年人只想有幸福安康,想有父母雙全。朋友,既然幸福與健康是人到老時都追求的,那麼趁現在,在我們唾手可得的時候,好好享受這份幸福安康吧。

  • 2 # 浩天創績商務

    職場中有一句頗為流行管理名言:你不能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捱罵之後會立即辭職;你可以往死裡罵中年人,他們永遠都不會辭職,而中年職場人也反唇相譏:罵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資。如此職場流行語或許存在一些誇張的成分,但卻非常深刻地描繪出“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畫面。如果再把視角擴充套件到中年人的油膩身材、日益萎靡的鬥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就會更容易理解:中年人為什麼會羨慕路邊的野狗,他們委屈求全、控制情緒、買醉賠笑,只是想透過自己的奮鬥,給家庭編制出更美好的生活,但任何行業的職場都有其非常殘酷的一面,周華健的一首老歌《最近比較煩》,抱怨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越來越難,身後還有一班天才在追趕,如周杰倫、陶喆等等,顯然,無論在精力、體力,還是對於新鮮事物的敏感度,中年人都比不過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更何況,中年群體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常常不能為企業容忍,以至於成為職場中最危險的群體。

    相關媒體報道,京東、騰訊等中國巨頭企業,日前宣佈要末位淘汰中層管理者,比例高達10%,以便精兵簡政,給年輕人更多的表現機會,基於個人能力,採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大原則。在這波血腥的淘汰中,波及人群可以稱之為“優質的中年人”,他們在財務上的風險幾乎沒有,但同樣要面對失業、再就業的尷尬,而且,相比於普通的中年人或者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往往缺乏“從零開始”的勇氣,未來的路更加難走。顯然,聰明人都會提前思考如何保住飯碗,而不是突然被裁撤之後,再鼓起勇氣東山再起。

    企業裡的中年人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的中年人,他們也曾年少輕狂,卻癱倒在自己的天賦前,逐漸淪為平庸者;他們深諳企業人際關係和潛規則,能有效地找出“打混”的辦法,這類人傷害的只是自己;而另一類則是中層管理者,他們曾經在企業發展的初期,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也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持續地向上流動,在資歷、閱歷、企業政治資源方面都遠勝於年輕人,但這類人天然接近天花板,或者過早地放棄奮鬥,更願意追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而且非常容易把如此情緒傳染給自己的部署,一些老頑固,甚至會利用自己的權力,試圖“創造”出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

    企業在蒸蒸日上的時候,尚可以包容中年人,即便他們在工作上有些缺失,也常常會被掩埋在整體光輝業績之下,但當企業走下坡路時,或者CEO決心變革的時候,他們就變成最危險的群體,如今京東和騰訊向中層開刀,正是因為到了變革節點。

    平心而論,企業和員工最主流的關係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當員工沒有辦法給企業創造價值的時候,遭遇淘汰就變得順理成章。事實上,普通中年人或者優質的中年管理者之所以遭遇企業嫌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創造的價值降低,甚至提供負面價值,一方面,這同中年人的生活結構有關係,另一方面也和科技變化有很大關係:

    正常的中年人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他們需要開家長會,也需要陪伴父母體檢,要照顧遠方的親戚和鄰里之間的關係,精力很難全部集中在工作上,而且隨著年資增長,他們總要經歷幾次加薪,會進一步拉高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就是說,和年輕人相比,他們的精力不但會被家庭分散,還要消耗企業的更高成本。此外,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的發展,靠時間累計的經驗,價值正在慢慢降低,特別是一些需要天賦的行業,如遊戲、電商或者其他網際網路行業,實在太需要天賦和精力,要想持續吸引年輕的消費者,就需要不斷地創新,需要熬夜編輯程式碼、趕工專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年輕人的同理心。正是看到中年管理者缺乏這些特質,阻礙年輕人發展,騰訊、京東才會“痛下殺手”的。

    重新整理自我,中年人如何避免成為最危險的群體?

    當然,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中年職場人如果不努力奮鬥,呈現給企業的就是絕對的劣勢,也會把自己推向最危險的處境,但如果能堅持奮鬥,或者進行自律性地成長,中年也不全是危機,倒是有些美麗。首先,應該正視精力問題,事實上,很多人總感覺精力不足,主要是源於身體素質下降,這兩年流行的詞彙是:中年油膩男。人一旦變得油膩了,就不要奢望充沛的精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中年危機,正在於“因病返貧,因貧致死”的輪迴,所以,人到中年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管理好身體,只要身體好,日子總不會太差,哪怕壓力山大、暫時失業,也不會把人生搞得危機重重。

    其次,人到中年,勢必要好好梳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避免正面同年輕人比體力、比創造力,而是要轉向於需要時間和閱歷的崗位,比如在傳統的製造業或者中醫藥行業,中年人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行業內的經驗、閱歷構成其職場技能的主要部分,拿製造業來說,需要面對苛刻的客戶、笑面虎式的政客,以及日復一日、永不根除的生產異常,管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閱歷,是沒有辦法平衡好這些關係的,換句話說,這些崗位不能僅僅依靠天賦就能搞定的,更何況,製造業最大的難度在於管人,而人脈資源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時間和閱歷培養和堆砌,至於說,中醫藥的經驗、閱歷就更加有價值,更加寶貴,這個行業在本質上就是大資料,經年累月之下,才能淬鍊出最優秀的醫師。

    此外,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也是中年人遠離危險的重要法寶,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誰也不能拒絕改變,更不能阻礙改變,而這也常常是中年人和中層管理者的最大命門。

    相比之下,企業的高層如馬化騰、劉強東等等,都是人中龍鳳,有著卓越的思維和才華,他們不僅能接受改變,更能改變遊戲規則和世界;而年輕人則猶如一張白紙,尚沒有成熟的思想價值體系,不會固執己見,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接受新的改變。最後再次提醒,中年人要積極轉變心態: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壽命為140歲左右,只是因太痴迷於“雜食”,而致使壽命減少,如果按照這個計算,四十幾歲的年齡充其量人生“青年”階段,或者,我們給“中年”換個稱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卻已是人生壯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攔網出色的閻凱倫有望接班顏妮,顏值與張常寧有得一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