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閩南紀

    大家都知道《詩經》有“風”、“雅”、“頌”三大系列,“風”有“十五國風”,是從當時15個國(地區)採集的民風歌謠。是《詩經》中最精華、最具思想性和藝術價值的作品。內容豐富,體現著民間的聲音和廣闊的社會現實。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2 # 千機子

    《國風》大部分作品是漢族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

    (一)、《國風》的文學內涵

    《國風》是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的主體之一。

    “國者,諸侯所封之域,而風者,民族歌謠之詩也。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聲又足以動物也。是以諸侯採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朱熹《詩集傳》)可以認為,它來自民間,來自社會,經貴族學者、官吏、樂官等人整理加工而成,乃至如《史記》記載,孔子曾有所刪定。植根於基層,反覆錘鍊,集體創作,得以傳唱,得以流傳,可惜樂譜沒有保留下來。至於“雅”與“頌”,大都屬燕饗、朝會、祭祀之樂歌,出於貴族統治集團,好些篇章,雖然也反映了當時歷史變遷、社會風貌、民間疾苦希冀等,但其主體在於歌功頌德,宣揚統治者承天受命、平民百姓尊天安命的思想。

    “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等十五國風,計一百六十篇。

    一百六十篇,展現出當時當地一派風土民心,喜怒哀怨,悲歡離合,千絲萬縷總關情。

    《關雎》:《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關雎》為“詩三百”之首。男女愛情,人世間永恆的主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卷耳》:征夫想念親人之苦思;想象親人採卷耳無心;想登高遠眺以舒緩永懷、永傷之心情。

    《鵲巢》:透過現象看本質。鵲巢鳩佔,百兩御之。悲喜兩重天,多少少女成為貴族更替玩弄和炫耀權勢的犧牲品。

    《行露》:一位婦女,面對婚姻大事,有情,謹慎,機警,自主,堅毅,不懼權勢。

    《氓》:一曲纏綿、悲切的棄婦吟。

    《大車》:惡勢力強行要將一對恩愛夫妻拆散,剛毅的妻子鼓勵丈夫爭鬥、私奔,誓言生不同室死同穴。

    《采苓》:提醒人們,不要輕信虛偽叫賣。那茯苓、苦菜、蔓菁不一定都產自首陽山。

    《七月》:豳地一年農事記。“《七月》誕生在歲尾的慶典和節日裡——它是豐盈的,充悅的。辛苦、忙碌、煩難,一切都成過去。於是回味中有一點感嘆,有一點憂傷,但更多的,卻是和厚,寬宏,樂天知命的憨樸。”“它是詩,而史寓其中。”(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這“史”,可視為在豳地奴隸社會趨於崩潰與封建家族農奴制興起。

    (二)、《國風》的主要內容:

    ①表達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和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例如《豳風·七月》描述了農奴被剝削、壓榨,終年辛勤勞動和痛苦和生活。《魏風·伐檀》揭示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對不勞而食者提出了質問和抗議。《魏風·碩鼠》反映了漢族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唐風·鴇羽》寫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壓榨下人民痛苦的呼號。《豳風·東山》描述戰後農村的破敗景象,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人民對和平與勞動生活的渴望。而《王風·君子于役》則從征夫家屬的角度,表示了對兵役、徭役的憤怒與不滿。

    ②對勞動的謳歌。如《周南·芣苢》是婦女們三三兩兩去採集車前子時邊採邊唱的歌,表達了婦女勞動時歡快之情。《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採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後愉悅的心情。

    ③表現愛國主義情操和對統治階級醜惡行徑的揭露。如《秦風·無衣》反映戰士們在國難當頭為保衛家園,慷慨從軍,團結禦侮,同仇敵愾的豪情。《鄘風·載馳》表達了許穆夫人為拯救祖國於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愛國精神。《陳風·株林》還揭露了陳靈公的荒淫無恥,《鄘風·相鼠》則對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④表達愛情的戀歌和反映婦女婚姻與命運的詩篇。如《周南·關雎》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大膽、率真地表露對一位美麗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寫一個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偶的熱切心情,大膽潑辣,真摯動人。《邶風·靜女》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富於生活情趣。

    (三)、《國風》的藝術特點

    《國風》的藝術特色,在於許多詩篇來源於社會現實,直接抒寫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不加粉飾。在表現方法上,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如《豳風·七月》、《鄭風·溱洧》、《魏風·碩鼠》、《邶風·新臺》、《周南·關雎》、《秦風·蒹葭》等篇,都用賦、比、興的手法,歌詠景物,抒寫情思,託物諷喻。詩人們或透過人物內心活動的描繪,或透過景物的烘托,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如《邶風·靜女》、《周南·桃夭》、《鄭風·女曰雞鳴》、《衛風·碩人》等篇,都把人物刻畫得形象鮮明,個性突出,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國風》中許多篇章的語彙多出於群眾口語,具有準確、生動、鮮明的特點,富於表現力。

    (四)、《國風》的文學地位: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即指詩經·國風描寫男女感情之事卻不過分失當,是對詩經比較高的評價。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

  • 3 # 王yunlai

    最早接觸國風是初中的一篇文言文,即“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的是一個自許為君子的男人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

    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間各諸侯國華夏族民間詩歌。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華夏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控無緣季後賽,真的是馬布裡的全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