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
2 # 三問隨筆
觀點鬥爭是假的,派系鬥爭也是假的。只有利益鬥爭才是真的。歷史上的海瑞是被徐階提拔起來,卻被高拱當成工具去對付徐階。海瑞只適合當做榜樣,卻不能辦事。
相關內容
- 大明王朝中高翰文被拿下後議事,為什麼海瑞突然淚流不止?
- 《大明王朝1566》中嚴黨和清流有何區別?海瑞是清流嗎?
- 《大明王朝1566》中,同樣是不屑於人情世故,為什麼胡宗憲說高翰文不適合做官,卻不說海瑞不適合做官?
- 大明王朝中兩個帶兵千戶為什麼會被海瑞鎮住,而不殺百姓?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批評高翰文:聖人的書是拿給人看的,拿來辦事是百無一用,對嗎?
- 為什麼《大明王朝1566》電視劇中海瑞和其母親在家中都是光著腳?
- 大明王朝:嘉靖帝的聖旨意思是不要深究宮裡,海瑞看完為何說皇上聖明?
- 大明王朝淳安縣丞對海瑞說“您老將來也是要交職的”啥意思?
-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送給海瑞的“無君無父,棄國棄家”這八個字?
其實他們倆被舉薦當官,說到底都是替罪羊,或者說是遮羞布,從一開始就是被人送出去送死的!
具體請聽我慢慢道來:
一、
譚綸舉薦的海瑞是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的:
首先為人得正直,為了老百姓敢和上面的官員撕破臉;其次還要足夠聰明,既能保護自己,還能保護百姓;三要果斷,沒有人會給指示,萬事靠自己拿主意;最後一條,最終結局極有可能是死,所以還要有必死的決心。
那麼裕王他們怎麼保證海瑞就同意去淳安當知縣呢?
還是譚綸最瞭解海瑞,他還背誦了一篇海瑞寫的文章,截一句:
“……民失其田,國必失其民,國失其民則未見有不大亂而尚能存者!”
那時候人們瞭解一個人,如果不是熟悉他,那就只能透過他寫的文章,從他寫的這一句可以看出,他的三觀比較正,可以拿到浙江去抵擋一陣,記住,只是抵擋一陣而已。
這時候張居正問譚綸,此人是誰?
譚綸回答,此人姓海名瑞,字剛峰,從這個人的字上就能看出,這一定是一個剛硬之人。
這個人有幾個特點,一是四十歲了還沒有考取過功名,這個梗到後來趙貞吉噁心海瑞時還提過。其次這個人是一個大孝子,都結婚了仍然伺候老母同睡一室,這個梗後來李時珍給他看病時還提過;三是這個人不想幹的事,即使是升官,他也不會幹的,後來他的所作所為都表明了這一點。
以上幾個特點,清流們都有辦法對付,唯獨最後一點,也就是海瑞沒有兒子這件事,很難辦!
因為海家三代單傳,去浙江,基本就是去送死,這也是他作為最佳人選的最劣勢!
二、
其實海瑞的人設放到現在,簡直不可理喻,用句貼切的比喻講,他就是人人討厭的“媽寶”男啊!
但是譚綸也有對付海瑞的辦法,於是給他寫了一封信,招招致命!
原話就不上了,總體思想就是海瑞你的機會來了,可以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你沒有兒子的事也不用擔心,你死了,你的母親就是大家的母親,你的女兒就是大家的女兒,你的姓氏將會延綿在廟堂之間。
真是招招切中要害啊,而且確實有效,海瑞畢竟四十歲了,至今沒有功名,報國無門,這個機會擺在他面前,他自然會接,而後顧之憂就是不能盡孝,沒有子嗣,而這些清流們也給想好了對策。
這個海瑞算是選好了,當然,選他的目的前一期也講過了,這裡不再囉嗦,我們再單說一下胡宗憲。
胡宗憲向戶部借糧,前面張居正也說過了,這時候就算是有糧,也不會借給他了,果然,高拱虛偽的說了一句:
“我們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然後遞給胡宗憲一張空頭支票,這種把戲,從古至今不斷上演,其實管個球用,到頭來還不是拿不到糧食!
這麼張借條拿到江蘇去借糧,根本就借不到,先不說他們早已打好招呼,就算沒有打招呼,以趙貞吉的為人,也難。
由此,我們得出裕王一派對待浙江受災以及改稻為桑的態度:
他們其實是矛盾的,他們想倒嚴,想倒嚴就得讓浙江亂,讓浙江亂,就得先餓死老百姓,可是餓死老百姓又不是他們希望發生的事。一方面救百姓,一方面又盼著浙江亂,所以整個清流一派說到底,只是把百姓當做了倒嚴工具。
不僅僅是百姓,還有海瑞!
三、
而裕王等人之所以能舉薦海瑞成功,根源在於嘉靖帝,而嘉靖帝也是急於想破局。前面的劇情也講到了,不管是清流,還是嚴黨,還是嘉靖帝這裡,都知道浙江是怎麼一回事,都採取的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來越亂,要想破局,就必須要插入新的力量,有了這個前提,這才引出了劇中的男一號——海瑞!
嘉靖帝不滿嚴黨的分贓不均,增派清流人選看住他們,一方面繼續撈錢,一方面還不能逼反百姓。裕王這裡已經選出了海瑞和王用汲,那麼嚴嵩一派又是怎麼打算的呢?
作為閣老的嚴嵩,這麼多年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獨特的用人之道,比如胡宗憲,這也是嘉靖帝后來遲遲不辦嚴嵩的根本原因。
這次御前會議,他們也不傻,自然也聽出了嘉靖帝的話中話,也知道冒進會逼反老百姓,所以嚴世藩舉薦了高翰文任杭州知府。
之所以選用他,是出於以下幾點:
首先他是嚴世藩的門生,也就是說,他名義上就是嚴黨;其次,他是上一科的探花,一般被評為探花的都是模樣出眾之人,也為後來芸孃的愛慕奠定了基礎;第三他是以理學後進自居,也就是說此人是根正苗紅的人才,用現在話講,是高材生;最後,這個人為人正直,不攀權附貴。
更重要的是,這次浙江受災,就是高翰文提出的解決方案,就八個字:
“以改兼賑,兩難自解!”
因為他提出瞭解決方案,當然他去執行最靠譜了啊!
四、
我們再看嚴世藩是如何對待高翰文的:
高翰文是嚴世藩的門生,用後來嚴嵩對胡宗憲的話講,有時候師徒之間的感情,勝過父子之間的感情。
而嚴世藩表面上對待高翰文也確實如此!
比如翻箱倒櫃找出一支毛筆,這支毛筆可不得了,筆桿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犀牛角做的;筆毫是全身通紅的黃鼠狼鼠尾做的,千年難遇;還有宋朝米南宮款的墨、宋朝黃庭堅款的硯、宋朝李清照燕子箋的紙……
再加上羅龍文的拍馬屁,這場禮賢下士的秀算是做好了,並有意無意定下了目標:
“這浙江改稻為桑的大事,我可幹不了,一年之期大功告成,我們吶就等著你用這四寶寫捷奏呢!”
果然,高翰文感動得哇哇的,也做了承諾:
“學生此去,一年之內倘若不能替朝廷完成改稻為桑的國策,就用這盒子裡的筆墨,寫下自己的祭文。”
等高翰文走了,嚴世藩才說出了選用他的真相:
首先他利用了高翰文急於施展抱負的心念,這一點跟海瑞完全相同;其次高翰文這種人也是水裡火裡不怕的,為人正直,為了達到目的也是敢於抗爭,這一點跟海瑞也是相同;第三,如果他去改稻為桑激起了民變,那麼就作為替罪羊,對朝廷也有個交代,這一點跟海瑞的作用仍然相同!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
不管是清流一派,還是嚴黨一派,一方想利用改稻為桑彌補國庫虧空,一方想利用改稻為桑乾掉嚴黨;一方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派出了海瑞去送死,一方為了找好退路,派出了高翰文去頂罪!
而這倆人之所以能賣命,說到底,還是被人戳到了痛點,海瑞如此,高翰文同樣如此!
這也註定了,後面兩個人的命運將會有多麼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