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影片或短文

    首先,“驅儺”是指“每年的臘月初七,是民間傳說的“驅儺日”。這一天,人們會在鋼盆內盛一些水,等水凝結成冰過後,在敲碎把它吃掉,據說這一天的冰,很不一般很神奇,吃過之後,一年也不會拉肚子了。這種活動是“驅儺日”眾多活動中的一項。

    “驅儺”是什麼呢?

    驅儺是一種古老、傳統的祭祀習俗,人們又喊成“跳儺”。早在二三千年就有這種習俗了。也就是在臘月初七這一天,人們戴著柳木製作的面具,將自己扮成驅除瘟疫的神,也就是“儺神”。然後跳起簡單粗獷的舞蹈,其作用就是驅除病魔和瘟疫,祈求人們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平安。(為什麼用“柳木製驅儺面具?傳說柳木可驅妖驅邪,再加上木質細膩柔軟,便於加工製作,而且木頭密度小“較輕”,方便佩掛表演。)

    在以前的農耕時代,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且技術十分落後,因此“驅儺”也是民間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

    俗語“臘月不驅儺,來年災難多”,意思是“臘月(初七)(如果)不舉行“驅儺”活動,那麼新來這一年災難就多”。這句話很直接地說明了“驅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 # 胖妞的喜樂人生

    進入臘月,預示著離過年越來越近了,在民間也有好多關於臘月的說法,比如俗語“臘月不驅儺,來年災難多。”

    “臘月不驅儺,來年災難多。”中的“儺”是指疫病和災難,民間把臘八節的前一天臘月初七定為“驅儺日”,在這天舉行儀式驅走疫病和災難,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平安順遂。

    “驅儺”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習俗,在臘月初七這天,人們帶上用柳木製作的面具,扮成可以驅疾病和瘟疫的“儺神”,跳一種奔放粗獷的舞蹈,來驅走疾病和瘟疫,保佑來年健康和平安。

    雖然“驅儺”帶有迷信色彩,但是民間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願景,所以至今好多地方仍保留著這種祭祀習俗。

  • 3 # 平安是福152552271

    時光如梭,轉眼間就到了臘月。在以前的社會,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因此“驅儺”也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習俗。

    “儺”在字典裡解釋成了“乾肉”的意思,“驅儺”就是一種民俗活動。在臘八節前或當天,民間有驅儺除疫的風俗,以各種形式和多種藝術相融合的文化形態,包括儺儀,儺俗,儺歌,儺舞,儺戲,儺藝多種專案,其目的是驅鬼逐疫,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驅儺”參加者頭戴面具,身穿各種顏色的衣服,手執木製的刀具,分別扮成各種各樣的人物,在鼓樂聲中,共同祝福國泰民安。

    中國民間流傳的儺文化,不能等同於封建迷信活動,它融合了自然崇拜,多元化一體的藝術形式值得傳承。至今仍然活躍於有些民族地區,儺文化已被中國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4 # 言者青青

    “儺神”

    俗語“臘月不驅儺,來年災難多”,這裡面的關鍵詞是“儺”(nuo),什麼是“儺”?“驅儺”又是什麼意思?

    “儺”是形聲字。人字旁是形,“難”是聲與形兼而有之。本意是舉止行動要有節制。引申義古代指的是迎神舞會,這神就是“儺神”,他是能控制一切難的神。

    儺,是難,“驅儺”就是驅逐困難。這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迎神儀式。以跳舞,跳驅瘟避疫、祭神逐鬼的舞,以表達百姓敬神辟邪,渴盼安慶的心情。這也是歷史上所稱謂的跳儺、儺舞、儺戲等形式舉行“驅儺”的來歷。

    “驅儺”最早記載來源於《軒轅本紀》。文中說:“為民除害,因制驅儺之神”。也就是說,“驅儺”之說在古代就已經形成了,甲骨文中也有記載。可見,“儺”字和“驅儺”片語出現的歷史很悠久了。“驅儺”作為中國古老的一種傳統文化,意義還是很重要的。

    “驅儺”是我們的祖先所創作的一種巫術。這一片語是在說,人這一生難免會遇到些困難,災難和危難,例如生活中的困難,洪水氾濫、天塌地陷等自然災害和其它的意想不到的災難和危難等。如何驅除這些難題?古人發明了巫術,以控制任何邪氣的泛濫,給人類生活以安寧。“驅儺”就是在這麼一種情勢下產生的巫術。它區別於宗教的祈禱,而是透過“驅儺”巫術,以驅趕和控制“難”的邪氣的蔓延,從而產生了一種驅邪、“驅儺”的儀式,先是由官方組織實施,後來,在民間也流行了起來。

    古代“驅儺”儀式

    如何“驅儺”呢?“驅儺”活動早在東漢時期就有了。那時還不叫“驅儺”,而稱其為“逐疫”,是官方組織的活動。道具華麗,場面浩大,人員眾多。這麼龐大的排場,民間普通百姓是沒能力舉辦的。據記載,那時舉行“驅儺”活動,先請驅邪的神,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方相,再從朝廷中服役的太監即中黃門子弟中長相漂亮地挑選一百二十人,年齡在十歲至十二歲之間,然後在中黃門和冗從僕射(宮中侍衛主官)率領下,打鼓敲鑼,驅趕著疫鬼。

    “驅儺”活動形式,隨著官方到民間歷史演變,逐漸成了華人自古以來年終或者是立春時節的一個迎神驅鬼的賽會活動了。這些活動大多數是在臘月舉行。擊鼓吹笛子,裝扮成瘦鬼,滿臉灘塗著五顏六色,舉劍揚鞭,上躥下跳,引得眾人歡聲雀躍。後來,又分為大儺儀,小儺儀。宮中大儺儀,在民間是小儺儀。意在臘歲前一日,迎神驅邪,以驅除疫情,來年普天下勞動人民能生活平安無事。

    “驅儺”儀式時節就是在臘月。具體指的是臘月初七這一天。準備的貢品和其它用品有:送節禮、年餺飥、試年庚、消夜果、小兒賣痴呆、打灰堆、籸盆和焚蒼朮等。化妝可以根據“儺神”的樣子,設計不同的臉譜,選擇日子,舉行“驅儺”儀式。不過,在當前全國各地疫情吃緊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自己在家自扮自演吧。

    “驅儺”儀式

    總而言之,“臘月不驅儺,來年災難多”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總結。進了臘月門,要進行“驅儺”儀式,範圍無論大小,否則,來年災難會增多,對人們平靜的生活帶來不平靜。只要我們有“驅儺”的想法,根據實際情況,不拘一格,在“儺神”前,象徵性地擺上貢品,許個願,保佑來年阻止疫情擴張,取得抗疫更大的勝利。

  • 5 # 星輝650

    臘月驅儺nuo,2聲,

    是一種民間習俗,有冬季免疫防病的背景,

    儀式感很強,面戴面具(扮演病魔)稱儺面具,跳驅儺舞,

    儀式上除了跳儺舞,理論上還喝酒灑符水(藥水),

    與南方端午節喝雄磺酒有點像,

    傳說是驅除一些高山冬季流行病(儺

    原本有防疫免疫文化背景,後來成為文化演藝活動,

    是古老的防疫免疫文化儀式,

    儀式上大量使用硫磺,火把,烈酒,白銀,孔雀石,等防毒元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柴油發動機節溫器多長時間可以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