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讀唐詩品唐史
-
2 # 釀松山閣舊主
司馬遷說,“《詩》三百篇,此皆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苦難可能不是文人的必備品,但真正的大文豪只有經歷生活的苦難,才能凝鍊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才有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不朽篇章。
初唐四傑中王勃去世最早,意外離世,不過二十六七歲,其餘三人都在四十五歲左右,不能說死的都早,只能說在古代沒有順利的長壽而已,畢竟那時候政治環境差(這個特別關鍵),物質、醫療條件也遠不如今天,不到五十歲就逝世,今天來看是比較早,但具體到他們個人,也就顯得比較正常了。
詠鵝 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出身貧寒,永徵年間出仕,儀鳳三年(678年),因事下獄,遇赦而出。調露二年(680年),除臨海丞,坐事辭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撰寫《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徐敬業敗亡後,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所以他的實際結局如何不可知,但他生命最後的精彩就是造武則天的反。他的命運確實波折,當的官都不大不說,還各種被開除,最後沒辦法跟著走上了造反這條不歸路。
滕王閣序 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節選)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出身不錯,儒學世家,從小就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才華,六歲能寫文章,十六歲中第,因做《鬥雞檄》被高宗不喜趕出沛王府。可能早慧者早夭,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首先,王勃的死純粹是個意外,他也不能說經歷了多少波折,就是因為《鬥雞檄》被貶了下,宦海沉浮也正常,所以他後來索性去巴蜀遊歷,反而詩作頗多。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約650—約693年)出身也挺好,他是常山郡公楊初曾孫,靠著自身才華和祖宗蔭庇,他正常科舉做官,如果不出意外,最後也能安穩一生。可是徐敬業造反不僅直接帶走了駱賓王,楊炯完全是被坑,楊炯伯父楊德干的兒子楊神讓,跟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事件平息之後,楊德干父子被殺,楊炯受到株連,於垂拱二年(686年),楊炯被貶到四川梓州。約如意二年(693年),楊炯卒於盈川縣令任上。
曲池荷 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約635—約685年)出身范陽盧氏,世家大族,但他確實是一生悽慘,因得罪了朝廷權貴被害,加上身體疾病,最後因為壓力太大,投水自盡。他本來是為鄧王李元裕府屬官,甚受器重。李元裕曾經對別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可初唐那個時代,武則天時期,李氏皇族得看他們武家人過日子,盧照鄰那麼有才華不被武氏所用,那肯定就要被摧毀,因為一句詩,得罪了武三思,被關進了獄中,多方營救才得以脫身。出來後有因為得病吃了丹藥中毒,手足殘廢,最後心理壓力太大,沒挺住就自盡了。
初唐四傑除了王勃意外落水死亡之外,其他三個去世都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直接關係,徐敬業造反坑死了駱賓王和楊炯,盧照鄰被武三思整的人鬼不似,相比於社會發展,政治平穩的年代,確實是去世的有點早。但是生命從來不是比誰活的長,而是看生命的精彩程度和生命的厚度,初唐四傑作為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承上啟下,為後面盛唐文壇的群星燦爛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從這個角度看,他們永遠存在,他們也是盛唐氣象裡閃爍的繁星之一。
-
3 # 使用者傑
唐初四傑都是少年成名,文學功底深厚從小名揚一方。(中國有句老話講:人生有三大悲哀,老年喪子,中年喪妻,少年得志。少年得志不知怎解)他們的波折都是時代造成的,起兵反武,文字獄,疾病拆磨,是命運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沒有為什麼,人生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九九八十一難,在有形無形磨難中渡過。唐初四傑是他們有名亡於盛年,無數無名之輩亡於壯年又有誰知?
-
4 # 暗盒子
【裴行儉一語成讖】
公元671年,也就是唐高宗咸亨二年,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約一起來到京城長安,共參選補,也就是填補各地官吏出現的空缺而任職。
這是“初唐四傑”首次齊聚長安,因為文采飛揚,早已名揚四海,四人甫一出現,就引起巨大轟動。
吏部侍郎李敬玄也是文人,頗有名氣,又負責選拔和舉薦官員。他熱情地接待了4人,果然氣度不凡,且出口成章,才華出眾,非常看好他們的仕途和人生前景。
不久,李敬玄就帶著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去見自己的同事——吏部侍郎裴行儉,想讓他也幫忙推薦推薦。
不料,裴行儉看了四人後說:“讀書人堪當重任,應當首先在於度量見識,而後才是才藝技能。王勃等人雖有文才,但氣質浮躁淺露,哪裡是能夠享受官爵俸祿的材料?楊炯稍微沉靜,應該可以做到縣令、縣長;其餘的人能得善終就算幸運的了。”
果不其然,一語成讖。
【四大才子的命運】
後來,王勃去越南探望父親歸來途中,渡海時落水淹死,時年僅27歲。
駱賓王仕途無望,死磕武則天,參加徐敬業的隊伍反叛,後兵敗被殺,年54歲。
楊炯透過寫詩巴結武則天,於如意元年秋後遷盈川令,但吏治以嚴酷著稱,時時年42歲。
盧照鄰更慘。他於高宗乾封三年初,出為益州新都尉。期滿後遊歷四川,寄寓洛陽,還遭遇橫禍入獄,後被友人救出。沒想到,他又中了風,導致癱瘓10多年,最後不堪痛苦投湖自盡,去世時約60歲。
【性格決定命運】
裴行儉評判初唐四傑的故事,出自《資治通鑑》。
王安石曾寫過《傷仲永》一文,指出即便才華再盛、天賦再高,不走正道,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也會“泯然眾人矣”。
如今我們回頭來看初唐四傑的命運多舛,更能深刻理解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蓋四人雖少有才名,名揚四海,但少年得志,導致持才傲物,無法與社會共融、和解,這才是他們不幸的深刻根源。
回覆列表
他們才華都很高,但是恃才傲物,情商堪憂。楊炯諷刺同僚是麒麟楦,也就是驢,王勃收留逃奴後又把人家殺死,駱賓王參與反對武則天的叛亂,盧照鄰得了重病。
表面看是偶然的,實質是這四個人不會進行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