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州佰業入戶鍾sir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們不遺餘力地透過字、詞、句、篇章的教學,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們既抓雙基,又著重發展學生智力、思維、思想認識水平。老師們在這些方面已有許多卓有成效的實踐。在此我僅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學會自學的角度談談我在實際操作中嘗試著運用的一些方法:

    1、調整質疑心態,鼓勵質疑。

    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要掃除學生在質疑方面的心理障礙,調整他們的心態。有的學生習慣於聽老師講,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深入思考,不主動尋疑。對於這種學生,應使他們瞭解質疑的重要性,鼓勵他們要學也要問,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必要時教師要多對他們問難,使他們明白自己學習上的欠缺,引起他們的適度焦慮,從而養成他們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習慣,學習質 疑。有的學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問不得要領,受老師責怪、被同學恥笑。對於他們,我熱情地鼓勵,肯定他們質疑的勇氣。還有的學生,把握不住學習要點,對所學內容不知所云,提不出問題。老師就要多指點,引導他們去找疑問,從字、詞等難度較小的方面入手,學會質疑。只要學生開始問了,便會越問越多,越問越難,進而越學越深。

    2、教給方法,使學生尋疑有方。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學會質疑的方法。質疑的方法很多,我嘗試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三處、三點進行三個層次質疑。這三處為:⑴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質疑;⑵似懂非懂的問題要質疑;⑶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細節要質疑。這三點為:⑴對題目要質疑;⑵對篇章結構要質疑;⑶對寫法要質疑。這三個層次為: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其中設問性質疑也就是自問自答式質疑,這類疑問實質上是學生自己選定自學的方向,透過自學解決。例如,初讀課文時,對字詞、課文內容的疏通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就是學生對上文所提到的三處、三點的 自學研究,此時學生往往會在所讀文章中做出記號,並試圖解疑,形成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部分疑問將會因自己無法解答而成為疑難性質疑。需要指出的是,這三次質疑中的前兩次提出的疑問並不一定是學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學生自我設疑、存疑,學習在似乎無疑之處產生疑問。經過這一番尋疑之後提出的疑,大多是有價值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找到了這些解不開的疑,心理上就產生了適度的焦慮,上課時就能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尋疑的過程事實上也就是學生自能讀書的實踐活動,尋疑有方,無疑是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標誌。比如:我教《跳水》一課時,安排學生在課堂中進行預習性嘗試閱讀,學生先後提出下列問題:為什麼船長用槍逼著兒子跳水、課文中‘他是船長的兒子’一句,為什麼要用括號、文章最後一段‘四十秒鐘’後面為什麼要用破折號、課文寫孩子氣急了,為什麼一處用‘急’,一處用‘極’、文章為什麼以《跳水》為題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學 生的學習水平。其中第一問對於有些語文能力強的同學來說,屬於設問性問題,已在自學中能解決了;第四問可歸於推敲性疑問,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也能解答;其餘幾句,則在精讀課文時,老師要注意講解。只要堅持訓練學生進行三處、三點、三次質疑,學生定會在實踐中學會尋疑的方法,掌握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3、巧妙設問,導疑有法。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疑問難,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尋疑,對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師教每篇課文,總要提出很多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文章,教師的提問,實際是教師給學生設疑,讓學生按照這些疑去學習、思考,看課文作者是怎樣把每個問題寫具體的。教師的提問要準確、恰當、有規律可循,因為學生不但透過老師的設疑解決了知識,也從老師設疑的示範作用中學到了怎樣去設疑。我在教學中發現,課題猜謎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設問性質疑。例如:《做風車的故事》的課題猜謎中,學生就提出了是誰做風車、為什麼要做風車、怎樣做風車、做風車的故事說明了什麼等一些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的疑。詞語辨析引出了推敲性的疑;文中探寶更引出了有助於推敲詞句、理解精彩段落、欣賞文章神妙之筆與精巧佈局的疑,使學生在找寶、析寶的過程中不斷生疑、思疑、釋疑,提高理解分析能力。例如《白楊》一文,語言含蓄、言簡意賅、立意深遠,是構思縝密、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表面寫白楊,實際上寫人。作者用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勾畫了一幅抗風暴雨雪、鬥乾旱灌水的白楊挺秀圖;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寫了一首借物寓意、託物言志的清麗小詩;以豪邁飽滿的深情譜寫了一曲建設者紮根邊疆的頌歌。真是看的是一幅 美麗的畫,聽到的是一首讚美的詩,心底唱的是一曲動聽的歌。學生在探寶過程中紛紛找出佳詞、佳句進行質疑探究;有的則找明線尋暗線,抓住文章中父親的神情變化的詞大作文章。這和老師的教案不謀而合,更達到了單一老師提問講解所達不到的效果,學得積極主動,質疑能力上了一個臺階,當然語文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靈活應對,釋疑有術。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並不是我們語文工作者的最終目的,而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途徑,釋疑得體就很重要。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疑問應儘可能地給予答覆。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問題必須在課堂上答覆,對於一些個別同學缺乏代表性的疑問,或過於瑣碎的問題可在課後個別答覆。如果是由於課前預習不充分提出的問題,應要求學生養成預習習慣,同時可要求他們先存疑,在下面的學習中力求解疑;若是同學討論後能釋的疑,可將這類疑交給大家討論,使之成為大家的疑,然後討論解答;如果是因老師講課時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遺漏忽略的一些問題,老師應認真解答。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課後,學生向我提問:四更天是什麼時候這是我授課時遺漏的問題,我當即答覆:古時候一夜為五更,一更為兩小時,四更天正是天亮前最黑的時候。諸葛亮四更天去借箭,正是他神機妙算之處了。有時,學生在學完課文後會產生一些聯想,並有瞭解一些新知識的慾望,老師如果能解答,可適當補充一些;也可以不答,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閱讀有關書籍,或詢問某些專家。我在進行《將相和》一文的教學時,學生提問:和氏璧本來是楚華人卞和發現的,怎麼到了趙王的手裡,我便向學生推薦了《中國歷史故事》一書。

  • 2 # 小苗學語文

    好奇本是孩子的天性,《十萬個為什麼》更多的讀者便是兒童!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還沒有求得答案之前便已放棄了這本經典。為何?因為長期的填鴨式教學、老師一言堂式的教學已慢慢堵住了那張愛提問的嘴,麻木了那根好奇的神經!所以要想在課堂上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師生不僅要轉換角色,老師更要把孩子引進一個易於產生好奇的情境!就像我們有一天突然領一個陌生人到家,孩子一定會主動發問:這人是誰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二戰德軍先閃擊法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