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球球你不乖
-
2 # 稷山張雲發
元曲首先比較民間化的,相等於現在的民歌、民謠,廣為流傳影響極大,但後來被文人格式化了,失去了生命力,我覺有被詞化了,老百姓喜歡的文化,被大眾接納的,能為人民服務的詩詞曲斌,才是好文章!
秋思
桂花香飄萬家
思憶慈祥老媽
淚珠滾落腳丫
往事沉浮
盤坐坑頭敘話
-
3 # 叮咚0725
就“元曲”這個概念而言,實際上它是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文學樣式的,即“散曲”與“雜劇”。散曲屬詩歌,而雜劇屬戲劇範疇。本文所說之“元曲”均指“散曲”。在中國文學史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列,三足鼎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一種重要的體裁。這三種文學形式都具有各自的藝術魅力。與詩、詞相比,元散曲更貼近世俗生活,更接近當今語言,更具有開放色彩,更符合現代審美心理,以雅俗共賞見勝。
元曲是在唐詩、尤其是宋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此前的格律詩詞的有選擇的繼承和發展。是漢族傳統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
“詞”作為一種古典格律詩的樣式,最初起源於民間,流行於歌樓市井,但雖著社會的發展,它逐漸成為各層次文人的“專利”,格律在不斷的完善,詞牌不斷增多。經晚唐和五代的快速發展,到北宋初期已十分繁盛。南宋後期由於相當一部分作者過分強調格律,追求技巧,脫離生活現實,詞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元朝建立之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得以入主中原,形成了多民族共處共榮的格局。這直接導致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為元曲這一文學形式的產生奠定了社會和文化基礎。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的文人及士大夫階層,對宋詞這種典型的中原文化難以全盤接受,尤其對其中過於嚴格的格律及文言文語法等更是這樣。於是他們在繼承的基礎上,與中原的文人秀士們共同對傳統的古典格律詩詞進行了改造,逐漸形成了元曲這種完全獨立,自成一體的文學樣式。與宋詞比較,元曲具有如下特色:
1.元曲屬新格律詩,它與宋詞相同之處是也有諸多“詞牌”(元曲中稱為曲牌),並且也有一定的格律定式。即每一曲牌的句數、字數、平仄等均有格律規範。但它允許在定式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允許增加句子。這種“襯字”的加入在一首散曲中還不限於一處和一字。所以經常可見在曲牌規定為三字句處,實際卻為五字句;規定為五字句處,實際為八字句等現象;也經常可見到七句的曲牌,實際卻為八句等現象。這使得宋詞那種對作者思想及表達過分約束的現象大為減輕,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從而使元曲具有了“格律與自由相統一”的全新特徵。
一般來說,提及到我華夏古老文學的時候,總也繞不開詩詞兩種體裁,但實際上還有一個盛行在元代的文學形式同樣揚名在外,且是華人最熟悉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就是元曲。不過和常人以為的它就是類似於前朝詞句不同,其實元曲主要劃分成兩類,雜劇以及散曲。
不過,由於雜劇的成就相較於散曲要高上很多,所以某些人習慣性在提到元曲的名稱時候,只把前者歸類其中,從而引申出元曲的另外一則意思,即出自元代的戲曲。當然,不管在你的心目中元曲是否包括散曲,不可否認的是,它皆為元代最盛行也最燦爛的文化表現之一。
更因為早在蒙古人當政以前,元曲就作為番曲或者胡樂的形式存在於民間,頗受大眾的偏愛。所以及至元朝建立,屬於外邦人的文化漸漸開始在元代的帝都,也就是今日的北京城附近和當時的臨安。
如今的杭州一帶傳揚開來,繼而令它逐漸變成了我華夏民族文化史中最燦爛的一筆,以自身獨特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征服著華夏人的心,並和唐詩以及宋詞並列中國文學史最關鍵里程碑代表。
至於說它的主要發展經歷卻是個非常長且繁複的故事。首先,正如前文所言,它的起源是因為蒙古人佔據華夏江山,且元曲前身,番曲戲劇頗受漢族百姓的喜歡,為它後來的興起起到了一定促進效果。
再加上當時元代疆域廣闊,城市的經濟基本繁榮且昌盛,百姓喜歡觀看戲劇或書會等甚是熱鬧的娛樂活動,更給它的興盛奠定了一個結實的基礎。
其次,如果你稍微研究下元曲的相關規則就會發現在它的身上確實留下了些許詩詞的影子,由此就顯現出當時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效應對它的形成以及後續的發展狀況提供了一個怎樣正面作用。
另外一點就是文化發展的必然性,這是一種屬於詩歌內部的發展規律,也是文學的傳承表現,雖然它用言語很難表述出來,可不能否認的是,它的產生和興起確實是順應華夏文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用更簡明的話語來說,就是元曲的發展主要分三個時間段。其一是元初時候,它由民間俚語的形式逐漸進入文學範疇裡,雖然仍舊粗狂和口語化,但卻增添了些許獨屬於藝術的特性,使它聽起來更為吸引人。其二是元中期散曲盛行,它的創作開始朝著文人和專業化的水平發展。
及至它的發展末期,也就是元代成宗皇帝以後,那些善於創作元曲的文人開始拋棄過往自然樸實的風格,轉向辭藻上的華麗以及藝術上的刻意,讓它讀起來頗顯秀麗和典雅。
所以說,元曲能夠成為華夏藝術裡最耀眼也最燦爛的一筆確實是有著華夏文學發展的必然性的。而不管怎麼樣,言語生動,描寫鮮明且題材豐富,視野廣闊的元曲也真的是我華夏文學庫裡最關鍵的珍寶之一。
回覆列表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元曲的鼓起與開展,有著複雜的原因.首要,先代的社會現實是元曲鼓起的根底,元朝疆域廣闊,城市經濟繁榮,龐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為元曲的鼓起奠定了根底;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彼此交流和融化,促進元曲的構成;再次,元曲是詩篇自身的內在規則及文學傳統繼承、開展的必然結果.
一、 散曲的發生
1、 發源於金詞
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發生於金元之際,發生於民歌俚謠.
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色,傾向俚俗、率直、詼諧、淺白.金詞對許多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許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挨近後代的曲.
2、 散曲輸入文壇成為散曲文學的主要途徑.
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收支秦樓楚館,而許多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歌曲許多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一朝一夕,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
3、 樂曲的變化.
宋金之際,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入主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便應運而生.
以在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