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夕雲
-
2 # 淡若晨風O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
3 # 兵團戰士1949
很簡單,貪腐與流民!清朝的衰敗雖然始於康乾時期,但嘉慶的統治反而加劇了這種衰敗的勢頭。其實他本人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嘉慶在乾隆死後,迅速處死了和珅,又在十年間先後拿下了六個總督,當時一共有十一個,各種人事變動也特別頻繁,這算清朝時的打老虎,說明嘉慶的反腐力度是非常大的。
但可惜沒用!因為當時清朝有兩個巨大問題是無解的:一個是空前絕後的貪腐問題,清朝的貪腐是歷代最烈,屬於制度性腐敗,獨一無二;另一個是流民問題,乾嘉時期的流民問題最嚴重,遠遠超過了歷史上因為氣候問題導致遍地流民的明朝末年。上層社會貪腐成風,下層社會饑民遍地,整個社會缺乏管理,完全呈現出王朝滅亡前的全部表象。
他在位的最後幾年一直在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崇禎,只能謹守祖宗成法,希望祖先能夠保佑他度過危機,他就不會成為罪人,“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葫蘆地貫徹到底,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按“實錄”辦事。反正只要大清不亡在我手上,我就算對得起祖宗。
-
4 # 均是天涯淪落人
清朝的衰敗早已在乾隆皇帝時期便已經埋下了伏筆,,乾隆統治的後期各種矛盾不斷激化,而且他好大喜功對於各種花費巨大,導致國庫虧空,為了彌補這樣的損失,他只能夠任用有能力的人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很明顯除了和珅沒有人適合做這樣的事情。
和珅不僅有能力,有膽魄,對自己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他屬於自己破格提拔,因此他只能依附自己開展工作,和珅果然也不負眾望他將事情解決得有理有條,緩解了乾隆的後顧之憂,但是事物都是平衡的,乾隆皇帝的高興便意味著別人的不高興,百姓生活已然困苦,而和珅為了解決皇帝的問題更是不顧一切地對百姓盤剝,這樣的局面早已是處於崩潰的邊緣了,只因為和珅善於處理才能夠維持相對穩定。
嘉慶快速除掉了和珅雖然讓所有人都大快人心,但是朝廷的局面卻失控了,當沒有人進行有效治理時,局勢的奔潰便成為了無可奈何的事情。
-
5 # 青啤雪花二鍋頭
白蓮教起義清政府用了九年時間平定,乾隆給他留了一個和珅看似一筆巨大的財富實則是一個吏治腐敗的政府。康乾盛世爺孫三代幹了一百多年,乾隆覺得他的政治體制就是最好的嘉慶按他的路子走就可以了,而面對老子留下的政治遺產嘉慶皇帝沒有改革的魄力。封建王朝三代之後基本都開始走下坡路了,而清王朝到嘉慶時人口激增土地矛盾尖銳,這也是歷代王朝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嘉慶朝承平日久歷代以來的北方威脅消除外部矛盾的消失使得內部矛盾改革動力不足。綜上,嘉慶王朝走向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
6 # 歷史堆中的胖子
清朝的衰弱並不是在嘉慶繼位後,而是在乾隆晚年就開始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乾隆這個敗家子把清朝的底氣敗光了。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奢靡之風盛行,他六下江南,花錢就如同潑水一樣,前後達兩千萬兩之巨!這也就是在清朝,如果是在明朝,早不知道被文官們罵成什麼樣了。
還有乾隆為給皇太后過六十壽辰,也花費白銀數百兩,綢緞十萬餘匹,單是給皇太后做的一個藏發塔就花了六千兩黃金!再加上地方官吏進獻的奇珍異寶,總花費不下千萬。
在吏治上,乾隆晚期也是腐敗不堪,就拿“贖罪銀”來說,就是公開鼓勵各級官吏貪汙啊。乾隆的寵臣和珅,這可謂世界歷史上最能貪的一位了,嘉慶繼位後,將和珅抄家,盤點出的和珅家產達到八億兩之巨,相當於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在乾隆晚年,整個官場可謂是無官不貪。由於官吏腐敗,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底層老百姓生活極度困難,在乾隆末年,農民起義就已經在全國各地頻繁爆發。
可以說,嘉慶接手的清朝,早已經是千瘡百孔,任誰來也是無力迴天,所以清朝的衰弱怪不到嘉慶身上,這個鍋就是得乾隆來背。
-
7 # 只記今朝
事實上,清朝的衰落從乾隆年間就已經開始了,而嘉慶皇帝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給父皇背了鍋。不過他自己也沒什麼本事,因此最終積重難返。如果要分析清朝開始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吏治敗壞,貪腐成風
由於乾隆皇帝晚年沉溺享樂,重用和珅等貪官,導致天下貪腐之風盛行,民不聊生。最終矛盾激化,引發白蓮教起義,將大好河山打得滿目瘡痍。
對於白蓮教起義,各級官員怕惹惱乾隆皇帝,因此對普遍報喜不報憂。結果終乾隆一朝都沒能徹底鎮壓下去,一直延續到了嘉慶朝。
嘉慶皇帝即位之初還算務實,不但任命一批有能力的將領前往鎮壓白蓮教,而且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還特意對吏治進行了一番嚴格整頓,終於讓內亂得以平定。
此外,嘉慶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大貪官和珅,在一定程度上給那些貪官汙吏敲響了警鐘,也讓他們知道要有所收斂。
可惜當時貪腐之風已經在整個官場彌散開來,不是殺一兩個“典型”就能震懾得住的。需要的是對整個官場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可嘉慶皇帝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才能與魄力,只能在原有基礎上小修小補,這樣做治標不治本,根本無法扭轉官場上的貪腐風氣。
二、思想僵化,不求變革
如果按傳統封建帝王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嘉慶皇帝絕對算一個明君。可惜這個“明君”所處的是一個大變革時代,而他本人對此卻渾然不知,仍然以舊的眼光和方法來處理問題。甚至還把過去一些好的政策給直接廢除,結果直接導致國力不增反降。
不如乾隆年間曾對經商、開礦、鹽茶販運等放鬆限制,甚至連海禁也曾有所鬆動。這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商業經濟發展,並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與國際間的交流,使中國還不至於對世界一無所知。
而嘉慶皇帝上臺後,卻極力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對工商業發展以為秉持打壓態度。
此外,當英華人再次請求與清政府擴大貿易時,嘉慶皇帝表現的竟如同一隻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暴躁。不但直接否決了對方的提議,甚至連對方的面都不想見,就直接給轟走了。
從而使清朝喪失了一次和平崛起的機會。從中也可以看出,嘉慶皇帝在氣度上要遠遜於乾隆皇帝。
三、領導力差,難以服眾
嘉慶皇帝總體來說還算仁慈,處事也算穩重。不過領導能力並不高明,甚至因此給自己招來不少危險和麻煩。
尤其是執行力方面,嘉慶皇帝屬實很弱。經常是嘴上說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可到了具體執行時往往虎頭蛇尾。
雖然一部分因素是官員推諉扯皮導致的,不過作為嘉慶皇帝作為最高領導人,監督力度實在是差勁至極。
久而久之,官員們普遍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壞習慣,對於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結果引發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比如兵部大印丟失了近一年,朝廷上下竟然沒有發現異常。兵部大小官員們寧可拿蘿蔔隨便刻一個大印充數,也沒有想過如何去把丟失的大印找回來。
即使後來東窗事發,惹得皇帝龍顏大怒,他們也只是裝模作樣的找了一番,而且最終也沒能找著。
這種事情無論發生在哪朝哪代,涉案人員都將付出慘痛代價。可嘉慶皇帝對當事人的處理不僅不疼不癢,而且還讓內務府重新給兵部做了一方新大印。結果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如果說弄丟兵部大印是小事,那麼入宮行刺皇帝就是大事了。
而嘉慶皇帝偏偏是整個清朝遭遇直接刺殺次數最多的皇帝,而且還幾乎都是在皇宮裡遇見的。甚至有幾次都已經命懸一線了,可週圍的侍衛卻像木頭一樣愣著不動,差一點就讓皇帝提前駕崩。
種種一切都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嘉慶皇帝的領導能力實在太差,根本無法有效震懾群臣。
這也導致他沒有辦法扭轉每況愈下的局面,只能抱殘守缺的混日子。
嘉慶皇帝的“無能為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後世的幾個皇帝。
比如即任的道光皇帝,能力水平比嘉慶皇帝還不如。而且做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小帳精明,大帳糊塗。
結果導致清朝在他的帶領下每況愈下,不但輸了與英華人的戰爭,還厚顏無恥的割地賠款,把祖宗的臉面全部丟盡。
後來的咸豐皇帝則志大才疏,毫無主意。面對外來侵略時不僅禦敵無方,而且連京城都被人家給攻陷了,這簡直可以與亡國之君相提並論。
清朝就是在這樣一群不靠譜的領導人手裡逐漸開始衰落並一步步走向滅亡的,究其根本原因,恐怕主要還是封建專制政體已行將就木的緣故。畢竟政治文明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落後的東西早晚要被淘汰,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
8 # 四川達州人
其實,乾隆後期已經衰敗了,只是表現在嘉慶登基之後。
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七(這倒黴的嘉慶娃,才當了6天皇帝就給他爹乾隆背了這麼一個大鍋),白蓮教首領張正謨等人帶領300多人對抗清軍,拉開了長達9年的白蓮教暴動。
隨後,小寡婦的齊王氏,也就是王聰兒帶領15萬烏合之眾,歷時3年縱橫川陝甘豫鄂五省,擊斃了提督總兵之下20餘位高階軍官,威逼西安,震動天下。
最終,滿清勾結漢族地主團練,折騰9年時間,動用20萬軍隊,花費軍費2億兩白銀,調撥軍糧345萬石,才鎮壓了多部白蓮教的暴動。僅這一條,已將滿清的元氣耗盡了,哪怕就算和珅的家產也貼不了這個窟窿(即便和珅財產價值8億兩,也實際賣不了一億)。
這是滿清走向衰落的標誌性事件。
回覆列表
英國使團來華帶來了許多禮物,特別是先進的武器。白人不是白痴,把這麼先進的東西送來作什麼?這是在展示英國的實力,是在示威,認為將有利於和清朝達成協議。結果乾隆懵懂無知,表現的就像白痴阿斗一般,此間樂,不思英。有如此昏聵顢頇、愚昧無能的統治者,國家衰弱實所難免。
乾隆是漢服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