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19870421
-
2 # 舜緣文化
題主對分封制應該有一些概念上的誤解。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分封制是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在秦朝一統時期便已經廢除。所謂分封,分的是“土地所有權”,封的是“世襲統治權”,如果需要類比的話,和後世漢家王朝和各朝貢國的關係更加類似,各諸侯國擁有最高等級的自治權與世襲權,可以簡單地類比為當今的歐盟,周王朝本身擁有歐盟的統領權與土地分封權,各諸侯在接受分封后在本土實行自己的政治制度,這也導致了在周王朝末期周天子對諸侯的掌控力減弱之後,諸侯紛紛各自獨立稱王,反抗周王朝,進而進入春秋爭霸時期,隨後經歷了戰國混戰之後,由秦王嬴政重新完成統一工作,進入到封建王朝的下一個階段,即中央集權制。
中央集權制和分封制的區別是,中央集權同樣需要將權力分層細化,將土地分為郡縣,派遣官員管理統治。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區別是,官員在秦朝只得到了土地的任期治理權,土地所有與最終解釋權通通歸為皇帝所有,在之後的封建王朝中也同樣延續了這種權責歸屬,用現代現象類比,是官員從商周時期的股東,變成了後來的高階打工仔,從商周時期這個國家的權利有你的一部分,轉變成了秦漢以後的這個國家的權利你代執行一部分(按統一律法辦事,不享有重大事宜的決策權)。是以提問的內容其實沒有討論更多的意義。若是題主想問的是秦漢以後的權力分派是否是封建王朝的禍亂之源,這就要牽扯到數千年來皇權和相權的角力了,總的來說,相權在角力的過程中被逐步剝奪,封建王朝的權利始終向著中央集權與家天下的發展,王朝的發展清明與否,與皇帝本人的素質能力息息相關,談不上是造成封建王朝的覆滅根源,還請知悉。
-
3 # 大秦魂的微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在下先就秦朝的滅亡簡單分析一下其原因,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秦始皇大帝兵吞六國一統中原,靠的是強大的國力,彼時秦國的人口相當於戰國七雄總和的四分之一,綜合國力超過六國之和。有人說秦國是什麼德國法西斯一樣的政權,純屬無稽之談。
德國為什麼在希特勒的統治下,能迅速的崛起,固然是有許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的,希特勒上臺以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濟,興土木、搞基建,整頓社會秩序,恢復公共服務。僅僅三年間,德國就把失業率從30%降到接近於零。
德國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希特勒的民族政策確實毫無人性可言,從第三帝國開始擴張那一天起,德國對其他國家採取的政策就是燒殺搶掠,在歷史記錄片中,美軍在一個底下倉庫中發現了成噸的金銀財寶,這些金戒指,銀首飾都是從死人手上擼下來的。照片中白花花的屍體堆積如山……。
而秦國統一六國殺死的都是戰場上計程車兵,秦國軍隊的糧食都是自己運輸,而不是殺人越貨。包括開拓嶺南,征服那些還沒有進入文明的蠻族,都是自己運糧,開鑿靈渠之後,才解決了糧食問題。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統一是刀兵入庫安享太平,有何不可?秦國也沒有把六國百姓當成二等公民,都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六國舊貴不可能願意被統一,但是迫於秦帝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只能隱忍。也許是上天眷顧他們吧,史上少有的昏君胡亥篡位成功取得了秦國的統治權,在他和趙高的共同努力之下,一系列昏招的糟蹋之下,秦帝國的大廈終於崩潰。
周秦之變是五千年中華歷史上最光彩的一頁,從封建制邁向郡縣制,比歐洲最少早了一千五百年。但是秦朝在胡亥手裡二世而亡,一方面給了六國舊貴救命稻草。更重要的一方面,給了他們詆譭郡縣制的理論依據。
劉邦本來出身布衣,幾乎沒有希望成為最後的贏家,但是他爭取到了關中這片土地,加之用人得當,治國有方(在關中他完全的承襲了秦制),最終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輔佐下打敗了最強大的敵人項羽,成為天下共主。但是他沒有對關中以外的國土(也就是六國舊地)採取郡縣制,原因很簡單,他沒有了秦始皇的實力。
漢武帝時期漢帝國經過幾代明主的努力,不但國力強盛到堪比當年的秦帝國,也各個擊破、取締了各大諸侯國。一個郡縣制的強大帝國終於形成了。
但是歷史總是不盡如人意,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雖然實現了對諸侯國的郡縣制推行,並且北擊匈奴,開鑿西域拓地數千裡,但做出了一個改變中國根本命運的決定——獨尊儒術,這在當時似乎一點都沒有動搖到國家的根基,因為所謂的獨尊儒術只是表彰六經,而不是改變政治制度,但是隨著選拔官吏制度逐漸的被儒生壟斷,政治制度的改變就成了必然。
西漢開鑿西域為什麼沒有施行郡縣制呢?一來漢朝的人口數量不足以分配過多的兵力來維護統治,而且當時的交通、運輸等能力都很有限,二來民族的認同感也遠不如中原(還是人口問題,沒有足夠的移民,無法實現民族融合。而中國是個文明,不會同西方殖民者一樣,殺光他們),只能採取所謂的羈摩制度來管理。
戰國時代諸子百家,最保守的就是儒家和墨家,墨家講究兼愛非攻,抱守舊制,所謂墨守成規嘛。儒家更是主張完全的復辟周禮,這當然是得到舊貴族的歡迎。漢朝以後完全復辟周禮是不可能的,但儘量維護舊貴族的權益,勢必就要鼓吹法治的弊端,和郡縣制的缺點。
無論是秦始皇時代,還是兩漢,還是隋唐乃至明清,都有人推崇分封制。唐代柳宗元寫了著名的《封建論》,他有理有據的稱讚了郡縣制的優點,但是但對他的人仍不在少數,其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秦朝是徹底的郡縣制,怎麼才十五年就亡了?
歷史有許多的偶然性,但也有許多的事情是必然的。比如郡縣制徹底的被施行,分封制徹底的被塵封於歷史長河之中,就是必然的,只是推遲了千年!
-
4 # 猜不透的結局2087
確實這個題出的不好回答。分封制首先是周朝的政治制度那是奴隸社會階段。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開始才算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中國封建社會持續時間是世界上最久的,也是經歷的王朝最多的,每次的王朝更迭之際都伴隨著腥風血雨,統治最久的王朝也就兩三百年。而且大一統的幾個朝代,也都是戰事伴隨著始末,不是內部軍閥造反就是農民起義不是農民起義就是抵禦外族入侵,我覺整個封建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動亂時代,雖然有過幾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但始終是沒有那種馬放南山刀劍入庫的持久和平,雖然也有區域性的和平,但始終是四處星火燎原。你問起封建社會的動亂原因,我覺不能說什麼分封制啊,農民起義啊,軍閥造反啊,外族入侵啊…這些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權力的私有制”,所有的動亂都是因為權力,都是為了爭權力。
回覆列表
按中國歷史來說,這問題有點不倫不類。夏商和西周屬於奴隸制,東周出現封建社會的萌芽到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國家,這段是過度的時間。分封制秦朝之前是宗主國與番屬國的關係,秦朝之後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你問得問題我也不明白是哪種關係。秦朝之前的分封制比較穩定,當然與地廣人稀也有關係。秦朝之後比較混亂,沒超三百年的。不知道這答案你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