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代入感258
-
2 # 花藝小龍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它透過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把生活中美的事物表現得更美,醜的事物表現得更醜,從而達到啟發人、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因此,要判斷作品的好壞,就必須透過種種渠道,體驗、瞭解和熟悉社會生活。魯迅先生說;“文學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較為永久的,但因讀者的社會體驗而生變化。北極的遏斯吉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為是不會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會中人,也將不能懂得,他們大約要比我們的聽講始皇焚書,黃巢殺人更其隔膜。”
返對生活體驗、熟悉的程度不同,鑑賞效果也就不會一樣,對某種生活沒有體驗(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那麼,對反映這種生活的文學作品的鑑賞也就會受到影響。文學史上曾有王安石改詩的軼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據說王安石看到一位南方友人的詩,其中有“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的句子,王安石以為是寫錯了,心想,月亮怎麼還能叫?黃狗又如何能臥到花心裡面去?隨即揮筆將這兩句詩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自以為改得很妙,其實是把本來正確的詩給改得面目全非了。因為他不知道當地有一種小鳥就叫明月,也不知那裡有一種小昆蟲。王安石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不僅不能很好地欣賞原作,而且還鬧了笑話。
所謂熟悉生活,不屍是瞭解一下就夠了的,還要仔細地觀察、深入地分析它,把握它的基本特徵,這樣,鑑賞文學作品時,才不至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才會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否則,即使象“春風又綠江南岸”、“樹花著雨胭脂溼”這樣的佳句,也不能欣賞到它的妙讓。
文學欣賞的基本途徑感受、體驗與分析、闡釋。文學作品的雙重結構:情感、心靈層面與事實、思想層面。情感、心靈層面的接受途徑是感受、體驗,事實、思想層面的接受途徑是。感受、體驗是文學欣賞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徑和方式。文學作品中那些活的靈動的生命資訊,如音韻節奏中的意味,字詞的暗含意味,語氣語調,情調,格調,風格,神韻等等,必須親身感受體驗才能把握。感受、體驗是指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作品,擁抱作品,心靈與心靈相對話,感情與感情相交流。在這裡,欣賞者心理中沒有概念的干擾,沒有邏輯的介入,一切都是感性的、直覺的。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面對作品那活潑流動的生命資訊,心有所感,情有所動,意有所悟,全身心處於愉快陶醉之中(馬斯洛心理學稱之為“高峰體驗”)。這是精神的盛宴,是心靈的狂歡,這是最大的藝術享受。必須透過感受體驗才能把握的藝術因素,也不應排斥和拒絕“過程”之外的分析、闡釋。分析、闡釋可以使感受體驗更明確更穩定更深刻。文學之所以是藝術,就在於它對於要表達的東西往往不直說,而是運用象徵、隱喻等手法深深地寓於形象背後,如果僅憑感受往往很難把握它。這就需要藉助於一些理性分析,進行一些必要的提煉和闡釋。而且,愈是優秀的作品愈需要分析,愈有分析探索的價值——歌德說過,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二、作品的構成因素關於文學作品的構成,古今中外的說法各不相同。西方結構主義美學將作品分為符號層、形象層、深層結構層;現象學美學將作品分為語音層、意義單位層、再現客體層、圖式化觀相層。華人一般把作品分為言、象、意三層。筆者認為言、象、意三層次說最切合文學作品實際,簡單明快,易於理解,易於把握。這裡我們就這一分法略作一些解說。言——語言層1、 音韻、節奏的意味;2、 字詞的暗含意;3、 語氣與文體。言——語言,相當於繪畫藝術中的線條、色彩,音樂藝術中的聲音、旋律,是構成文學作品的媒介、材料。文學由語言組成,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語言是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作品的外形式,因而也是讀者接受作品的中介、橋樑和通道。(一)有音和義兩方面。這兩方面都參與了文學的藝術建構,成為文學的藝術性的構成因素。1、 美包括音韻和節奏兩方面。2、 文學中字詞除了字面直接意義外,往往還有暗含義(雙關義、比喻義、象徵義、引申義、聯想義等)3、 在語言層面,還應該注意把握的是語氣(在敘事作品中表現為敘事語調)和文體。語氣能傳達發言者或敘述人的情感態度,文體能體現作者的創作個性,創造特殊的意味。象——形象層運用語言的直接任務在於描繪、創造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透過語言,在自己心理螢幕上覆活出一個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個生命世界,一個情感世界。1、 抒情性作品裡表現為意象、意境、氛圍;2、 在敘事性作品中表現為人物、情節、環境(背景)、景物等。意——意蘊層1、 表層意蘊,2、 深層意蘊。言、象、意的抽象,是人們對文學作品人為的拆解,是運用理性所進行的邏輯分析,其結果是將整體化為具體因素。這些因素如七寶樓臺的雕樑畫棟,碎拆下來,不成片段,然而合在一起卻通體皆活,儼然一個活生生的有機生命體。這個活的生命不是諸具體因素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融合。按照系統論的原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1+1>2),所以當諸因素融合成一個整體時,整體就具有了超越各具體因素之外的系統質、綜合質。正如人的生命體由各器官組成,但人的生理心理特徵又遠遠超越各生理器官的具體功能。系統質、綜合質主要表現為風格、神韻、氣勢、色調、基調、格調、趣味等等。(中國式的整體、直覺、模糊)藝術因素的組合不是自發的,藝術整體的建構不是自動的,而是人為的,是作家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獲得的。表現手法和技巧的使用,是藝術創造的基本手段,是藝術效果得以產生的重要原因。藝術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是極其豐富而多樣的,主要的有:結構的安排、敘事角度的選擇、象徵、情節的提煉、隱喻、誇張、變形、白描、寫意等手法的採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個因素的功能分析。)要透徹地理解作品,還要注意瞭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現方法和技巧。 作家要創作出優秀作品,首先要儘可能多地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接觸時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敏的感受力(過敏叫神經質,輕則稱多愁善感),對人生有深刻的悟性、有洞察能力、有豐富的想象能力,並善於構思,會融思想感情於形象、聲音等感官物件中,最後,是具備過人的語言塑造能力,熟悉特定體裁的妙處。文學創作過程,是將生活中的物象,積累成為記憶中的表象,再將生活積累的表象,生成能夠傳達作家審美體驗的審美意象,把審美意象巧妙轉換成文學語言的過程,以傳達作家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思想情感。欣賞的過程,是讀者將語言解碼編輯,根據作品的藍圖,呼叫自己的生活儲備(包括語詞記憶、表象記憶、情緒記憶),在自己心中重構審美意象,並進行二度審美體驗,將作品變成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從而感受、釋放與作家同構的情感的過程。 希望你能用的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