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路廚家
-
2 # 江南俗士1972
韓信是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的三大功臣之一,也是漢初為數不多的異姓王之一。應該說,劉邦對韓信的封賞是豐厚的。但是劉邦為什麼要拿韓信開刀呢?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韓信有不良前科。韓信原本是項羽手下的低階軍官,因為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劉邦。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大膽啟用韓信,拜為大將軍。可以說,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再造之恩。但是韓信對劉邦卻很不地道,在楚漢相爭的最關鍵時刻,勒索劉邦要求封為代理齊王。這不僅有違君臣之道,也不夠江湖義氣,在劉邦心裡留下了心結。
第二,韓信軍事能力超強。韓信是不世出的名將,所謂韓信帶兵,多多益善,說明他超強的領兵能力。劉邦雖然不像大家誤解的那樣是個軍事盲,但肯定不是韓信的對手,所以為了鞏固劉家天下,必須槍打出頭鳥,先殺軍事能力最強的韓信。
第三,劉邦殺韓信沒有心理障礙。韓信不是劉邦白手起家的老兄弟,也不是貴族出身、屈尊就卑的張良。韓信有過趁火打劫的不良前科,又有陽奉陰違的現行錯誤,更有造反叛逆的能力。在劉邦心裡,殺韓信天經地義,因此拿他開頭刀,順理成章。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很多人認為劉邦無情無義,兔死狗烹殺功臣,其實這是受了司馬遷的誤導。我們仔細看史記,劉邦殺的都是有能力、有野心的潛在叛逆者,而沛縣的老兄弟都共富貴得到善終。至於企圖殺蕭何,只要有點腦子的人都會發現這是司馬遷在故意黑劉邦,因為劉邦的心思,你司馬遷怎麼會知道?
-
3 # 鍾二
歷史上以殺功臣出名的有兩個皇帝,一個劉邦另一個就是朱元璋。他們二人都是草根皇帝,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最終當上皇帝迎娶白富美實現人生巔峰。但是伴隨他們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可倒了八輩子黴了,原本以為自己也可以飛黃騰達光宗耀祖。殊不知有難可以同當,有福不一定能同享,看看韓信、蕭何、李善長、劉伯溫等等每一個好下場的。
韓信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咎由自取,劉邦正愁怎麼對付他呢,韓信的小辮子就露出來了。
公元前204年,韓信奉命攻打齊國並順利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公元前203年他以“齊國地區剛剛打下來我還需要在這裡維穩”為理由要求劉邦封他作為齊王。當時劉邦正在和楚軍膠著,韓信這時又來添亂,劉邦在張良的勸說下沒辦法只能封他作齊王,但是這件事情讓劉邦記仇了。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就收了韓信的兵權,封他為楚王。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因為他違反劉邦旨意私藏逃兵鍾離眛,劉邦藉機派兵攻打韓信並抓住了他,正準備拖出去砍了,韓信高呼“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最後劉邦還是赦免了他,貶為淮陰侯。
最後韓信確實準備夥同他人裡應外合一同謀反,但是被人告發走漏風聲,結果被呂后和蕭何將計就計把他騙進宮直接打死誅三族。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韓信太傲了,在自己的老大面前還要逞能耍威風,劉邦能繞過他那才奇怪了,別忘了劉邦造反當皇帝之前也是社會人。他能讓韓信活這麼長時間不是愛惜人才只是因為還有利用價值,等沒有油水可榨了那就和這個世界說拜拜吧。
韓信的軍事才能我們還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的,他是中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韓信》兵法,後人稱之為“兵仙”等一系列唬人的稱號。
-
4 # 林軒
我認為,按照當時的形勢,已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且劉邦和項羽在死磕,倆人斗的天昏地暗的,韓信這個時候無論是加入那方的勢力,對另外一方都意味著有滅頂之災,所以這個時候的韓信非常重要,雙方都在拉攏韓信,本來韓信就是劉邦的手下,劉邦派韓信去齊地平亂,平亂之後,韓信藉口齊地動亂不止,是因為沒有老大,你整個老大就不亂了,就這樣,在劉邦危急時刻,韓信半威脅半懇求的,弄了個齊王。韓信有野心,有志向,有抱負,他的志向,野心啥的都指向一個地方,那就是王,稱王是韓信一輩子的追求。
但是呢,劉邦這個老大哥曾經殺過一匹白馬啊,非異性不能稱王(不是姓劉的,不能稱王),要是稱王了,大家一起來扁他,但是這個白馬之盟好像對韓信是沒制約的,劉邦這個時候就很生氣了,已經不爽了,我是老大,你敢威脅我。
當劉邦把項羽玩完之後,開始考慮他自己的大漢江山了,考慮他的子孫後代了,稱帝之後的劉邦已經60多歲了,這個時候的韓信才34啊,在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時候,60多,都意味著活不多久了啊,但是34歲,顯然要比60多歲能熬啊,其他開過元勳也都差不多,五六十歲的樣子,估摸著也就韓信最年輕。劉邦為了大漢江山代代傳,決定要殺這些異性王,可是萬一在殺異性王的時候,韓信突然反水怎麼辦?還是先殺韓信好,為什麼先殺韓信,一是因為韓信年輕啊,身體倍棒,二是韓信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劉邦也不行。
高到什麼程度呢?
樊噲都知道吧,當年劉邦在咸陽的王宮裡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的時候,只有倆人敢給劉邦正面剛,一個蕭何、一個樊噲。蕭何就不說了,樊噲跟著劉邦出生入死、戰功卓越,當年劉邦參加鴻門宴的時候,在快要領盒飯的時候,還是人家樊噲衝進宴會上,對著項羽一頓卡卡噴,噴的項羽無話可說,劉邦趁此機會跑了,而且樊噲還和劉邦是連襟,娶了呂后的妹妹,就這麼個在漢朝要上天的人物。當年韓信已經被貶的成淮陰侯了,沒事上樊噲家喝閒酒,樊噲還跑到大門口跪在哪裡,等著韓信,看見韓信來了,連忙說:大王,你可算是來了,臣都等你好久了。這個時候的韓信,可不是齊王、楚王,而是淮陰侯啊。
瞅瞅,韓信都沒兵權實權了,就這麼一個在漢朝要上天的人物,還要對韓信這個樣子,為什麼呢?因為韓信牛啊,軍神啊,在當兵的眼中只要有他在,這仗一準贏。
劉邦就在想,這開過元勳裡,都年齡大了,人們一死,誰來壓制韓信,我大漢江山咋整,萬一韓信反水了,我大漢誰能打過他,不行不行,越想越睡不著覺。
想來想去,還是找了個藉口把韓信給殺了。
所以說,劉邦先殺韓信,還是忌憚韓信的軍事能力和在軍中的威望。
回覆列表
劉邦做穩江山後,先拿韓信開刀,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1)韓信原本就不是劉邦的“老班底”、“好哥們”,和劉亭長在徐沛一帶沒有廝混過,只不過在反秦的道路上,韓信之前沒有得到重用,半路投靠劉邦而來,也就和劉邦沒有老交情、沒有臭味相投的老味!
(2)在項羽圍困劉邦時,韓信已攻下齊國稱王,擁有很大實力,劉邦讓韓信來解圍,韓信見死不救,一拖再拖,這給劉邦埋下心裡陰影……只是還在戰爭狀態,劉邦還得用韓信去打項羽,故沒有翻臉!
(3)等項羽已死,漢朝建立,那時最大的敵人已消失,劉邦為保大漢江山千秋萬代都姓“劉”,開始考慮新的威脅,當然是那些與自己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老戰友”了!
(4)而此時,韓信不能審時度勢、激流勇退,又手握大量兵馬在外洋洋自得。劉邦當然首先要拿他“開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