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琴說

    據記載故土是當時陳國的曲仁裡,同理李乾亦是,但是現在的地名一直爭論不下,一說是安徽渦陽,另一說是河南鹿邑,我個人偏向於渦陽為故里因為史料裡記載有跡可循,鹿邑更像是悟道傳道時所在

  • 2 # 媧皇遺石

    黃帝………諮於岐伯,而作內經、覆命俞附、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派息;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綱鑑易知錄》

    岐伯,就是伯夷父、柏高子、柏夷高父,也就是老子。

    《山海經·海內經》說:“華山之西,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青水之東,就是青海湖之東,肇山,就是岐山。柏高,就是老子,當時住在岐山並且從此到達西方。這說明:1.老子後來騎青牛出關,絕不會是函谷關和潼關,而是古玉門關;

    2.老子經常西遊,對西方有了解,所以後來出關西去不歸。

    軒轅黃帝諮於岐伯,就是聽取老子的道,於是瞭解“人生負陰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盈之於外,喜怒攻之於內,天昏兇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而作內經。炎帝作本草,黃帝作內經,中醫藥之學,從這裡開始走向完善。

    後來,“黃帝於鼎湖乘龍飛昇”,即與柏高同行;其實這不是昇天、而是遊於西方。龍,是坐騎。俞附、就是魚鳧、魚婦,指四川南部之首長和蠶叢同時。雷公,就是常樅、蠶叢,老子之師,即方雷氏族人,炎帝之後商,在三星堆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青銅人頭像,就是雷公:凸眼、鷹嘴、高鼻、大耳。黃帝命這些人察明堂,究派息,這是診斷方法。而彭祖、桐君處方餌,(今安徽一帶),彭祖,即巫彭,“巫彭始作醫”和史祝分工。說彭祖活八百歲,並不是妄談。但是,此“彭祖”不是彼“彭祖”,黃帝時的彭祖絕對不會是老童的三兒子。因為那時連老童的父親顓頊都還沒出生。《史記·楚世家》說:“陸終(老童)生子六人,斬剖而產焉……三曰彭祖。”《列仙傳》說:彭祖者,殷大夫也,姓錢名鍵,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

    陸終(老童)生於東北,帝顓項之子,娶鬼方妹(日本)生子六人,其三曰堅庭,這就是庭堅,庭堅為異寫,他所以叫彭祖,是因為住在彭祖故地,後派至美洲,傳教並“總揆百事”,這是堯舜時的事,當然趕不上黃帝時代。

    至於老子的父親是誰,史書沒有記載,後世所傳皆是瞎編亂造!

  • 3 # 資料完善度低

    "老子"的父親沒有史載,只有其母。這說明春秋時代還存在母系家庭,或單親家庭。

    老子是由母親哺養教育成人的,說明母親家是比較富有的,有家臣,能請家庭教師應該是奴隸主貴族家庭。

    老子一生,走得是一條追求知識、學問之路,不為求官。雖然只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卻是中國最早的具有"古樸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古代哲學家。值得後世敬重!

  • 4 # 道易心成

    我們常說的老子是和《道德經》有關的老子,姓老名耳,字伯陽,子是爵位,也是一種尊稱,相當於圖書館長一類。

    歷史上出現過三個老子,一個是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預測周將亡國的老子,一個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另一個是孔丘去拜見的老子。因為周代官職是世襲制,老耳的堂叔任周太史,人稱老子,也就是老館長的意思。他沒有子嗣,由老耳接替,仍稱老子。後來老耳離開周王室,過了約半個世紀,老耳的遠房堂侄老聃襲任周太史,仍稱為老子,孔丘拜見的就是他。

    上古文獻沒有老子父親的記載,唐朝皇帝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度,讓人把老子改姓李(老子本不姓李,有次周室想請他回去再次擔任圖書館館長,老子見東周衰亡,回去只會受氣,不想復職,他看見院子裡有課李子樹,就隨口說我姓李,他的三個兒子以後就姓李了)將老耳改成李耳,又虛構其父親的名字為李乾。我們只能用老子的出生地來推測其父親是哪裡人。

    老子出生於公元前655-652年間,為周惠王時期,出生地為陳國苦縣厲鄉。

    有關老子的出生地,有人說是楚國,有人說是陳國,爭的很厲害,其實都不算錯,只是因為大家沒有弄清楚其背景。

    陳國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周朝諸侯國,建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城關一代。境地處黃河以南,潁水中游,淮水之北,轄境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陳國是個小國,在周襄王時期被楚國滅掉,後來楚國國君覺得陳國對其構不成危害,又把陳國國君立了起來。陳國國君有點得意,不免猖狂,楚國又把它給滅了。就這樣生活在陳國的人,一會兒是楚華人,一會兒是陳華人。

  • 5 # 來取笑

    關於老子(在此單指姓李,名耳,字伯陽,曾任東周柱下史的老子)之父李乾其人,祖籍為河南洛陽,屬古西亳嵩縣空桑澗,也即現在的洛陽市嵩縣紙房鄉龍頭溝(莘樂溝)村

    《北史·序傳》記載,李利貞(前1069~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司法鼻祖皋陶的後代。在帝堯時代,因皋陶曾擔任大理(司法官)一職,並連歷三代世襲,所以,其子孫按當時風俗習慣,以官為姓氏,稱理氏……。

    時至殷商末年,紂王帝辛執政時,皋陶的後裔有個名叫理徵的人,因直斥紂王錯誤而降罪被殺。理徵之妻 契和氏老家是陳留(今開封市杞縣空桑村)人,本可逃回陳留,因擔心連累孃家親屬,於是便順著伊河往西亳遁逃。途中,當母子飢餓難耐時,契和氏發現山坡的樹上有不少“木子(即後來李子)”,於是便釆下來吃……靠這種野果保全了性命,來到了相當年的“伊候之墟”這一避難之所。

    契和氏與理利貞母子,為紀念靠李子得以活命,和不再姓理更便於隱居之故,從此改姓“李”。

    周革殷命後,李利貞之子李昌祖(老子的高祖父)得以恢復其貴族身份,成為陳國大夫。因在宛丘(今淮陽)為官,故遷居鳴鹿邑(今河南鹿邑縣)。春秋末年,老子父親李乾(時任東周卿士),又名李敬,別名李元果,娶谷陽邑(今河南鹿邑縣)的益壽氏名嬰敷的女子為妻,於公元前571年生老子李耳。

    為什麼說“伊候之墟”是在洛陽嵩縣呢?因為伊候指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賢相伊尹,曾為商王朝延續600年國祚打下了堅實基礎,他生前的封地——有莘國就在嵩縣伊河流域,或者說,就在嵩縣南的伊川莘樂溝,也即東周的“伊候之墟”。

    綜上,唐朝帝王公認的李姓始祖老子,其祖籍(發源地)是河南洛陽市嵩縣,出生地(籍貫)是河南周口市鹿邑縣

  • 6 # 趙日金141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兩個老孑,並無老子父親是誰的記載。

    史記的兩個老子,一是“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的老子,二是“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的老子。

    顯然,一個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另一個是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的老子。

    兩個老子都是楚人。史記還記載了孔子問禮於老子。孔子問禮的是哪一個老子?並沒直接說明。不過,只有與孔子同時的老子,孔子才能問禮於老子,顯然,應該是著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的老子。

    也就是說,寫《道德經》的老子,不與孔子同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小朋友寫作業,遇到不會寫的就哭,教她還是哭,哄她也哭,到底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