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密探零零發
-
2 # 司馬談史君
看過金庸作品《鹿鼎記》的朋友都知道,小說中韋小寶最後集齊了四十二章經,找到了滿清埋藏在關外的寶藏。這是金庸先生杜撰的情節呢?還是大清帝國真的在關外某個地方埋有大量的寶藏?
古代王侯將相死後,都喜歡帶著生前喜愛的不菲的奇珍異寶去陪葬。古代帝王的陵寢就更不用說了,每座帝王陵寢都根據當時的國家富有程度不同程度地陪葬有帝國大量的各種寶藏。如處在西漢巔峰時期的漢武帝,他死後陵墓的陪葬品竟然佔到了國庫收入恐怖的20%之多!已至眾多黃金消失在當時的社會流通中。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從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到1911年清朝滅亡,前後綿延近300年。清朝封鎖關外,禁止老百姓到關外去生活,說關外是大清帝國的龍興之地,不能破壞。這才有了後來的闖關東。
江口沉銀
從清朝以來,民間就一直流傳著關外藏有大清帝國大量的寶藏傳說,那麼這些傳言是真實的嗎?可以這麼斷定的是,有一些事情之所以能歷代流傳,也絕不是空穴來風,應該是真有其事,只是後世的人還沒有挖掘到傳說中的寶藏。例如,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江口沉銀的傳說,之前也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傳說,但2017年的時候經過一年多的考古挖掘,挖出了水下文物3萬餘件,西王賞功幣數以百計,金器數以千計,銀器數以萬計。這才證實了歷史上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真實性。
清朝入主中原多少有點陰差陽錯的味道。先前清軍在皇太極帶領下,數次攻到北京城下,但那時清軍估計也想不到他們會那麼快奪取政權,當時的主要目的還僅限於到大明朝打家劫舍,搶點金銀珠寶,搶些牲畜人口。但是後來李自成替滿清攻下了北京城,接著吳三桂帶著關寧鐵騎投降了清朝,這樣在吳三桂關寧鐵騎的配合下,清軍才滅掉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入主中原。面對這有些突如其來的幸福,清朝的統治者們也審視過自己的實力,清朝八旗軍數量少,面對著要統治數以億計的漢人,滿人還是有他們自己的顧慮的。清廷一開始就想,如果在中原站不穩腳跟,還可以退回關外的龍興之地,仍然可以在北方稱王稱霸,做北方的皇帝。
四十二章經
根據金庸《鹿鼎記》裡所記載,鹿鼎山應該“是在黑龍江之北,正當阿穆爾河和黑龍江合流之處,在呼瑪爾窩集山正北,阿穆爾山西北”,而呼瑪爾窩集山就是現在的呼瑪縣一帶。並在另一章節中寫到“順治六年,羅剎人在鹿鼎山築城,稱阿爾巴青(中國則稱為雅克薩城),同時順流東下,沿途剽掠。”而書上所說的雅克薩城就是漠河以東,黑龍江以北的位置。可見,鹿鼎山應該就在現在的黑龍江呼瑪縣和漠河縣一帶。在距離呼瑪縣城西南不遠,呼瑪河與黑龍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山,當地就稱為鹿鼎山,而這裡就應該是龍脈的龍頭,或者說是龍脈的入口之所在。
那麼真正最有可能藏有大清帝國的寶藏的地方會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個地點:福陵。
努爾哈赤作為大清的開國皇帝,死後下葬的陪葬品數目不少。努爾哈赤的陵墓就是大名鼎鼎的福陵,坐落在瀋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整個陵園背靠山巒,氣勢宏偉,風景優美。福陵的佈局嚴謹,規模宏大,總面積約19.48萬平方米。福陵的地下擴建著無數地宮,地宮作為當時清朝龍脈的藏寶地,藏著無數的珍寶。在以前的內宮秘本中曾記述著開啟了數次,每次收納進去數次珍寶。那麼收藏於地宮的寶藏數量是多少呢,一直在學術界是個未解之迷。
罕王井
第二個地點:赫圖阿拉。
赫圖阿拉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滿族文明之搖籃、清王朝第一都城,位於遼寧省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永陵鎮東4公里處的一座橫崗上。據清代野史記載,努爾哈赤曾掠奪了數以千萬計的黃金、白銀以及大量的珍寶財物。由於滿族當時是遊牧民族,對食物、財物有著強烈的儲備意識,所以,這筆數額巨大的寶藏被秘密地運到了當時的大金國都——赫圖阿拉,並藏在了一口名曰罕王井的古井內。
第三個地點:永陵。
蘇子河畔,啟運山腳下的永陵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等皇室族親的陵墓。人都說瀋陽是 “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那永陵則是清王朝皇族的“祖墳”。眾多的影視劇中總會出現“龍脈”、“寶藏”等字眼兒,傳說清王朝入關前曾在一處藏匿了大批寶藏,以備後患,找到龍脈就能找到寶藏。
第四個地點:長白山龍脈。
長白山地屬中朝邊境,是東北地區最高的山,而且山脈延長,山中的物產資源豐富,滿清是北方的女真一族,關外地區是滿族的最開始的根據地,在清朝的時候,長白山常年有駐軍把守,把握此山實則是在給清朝自己留一定的退路。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就是清政府常年把守是因為將鉅額財富藏到了長白山,這一說法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蘇聯、日本等情報科考人員曾經探尋長白山但都沒有結果。
數百年過去了,大清朝也隨著歷史的洪流灰飛煙滅,在民間留下了關外藏寶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是否真有其事只有等到科考有所發現的那一天了。
回覆列表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集齊了四十二章經,最後真的找到了清朝埋藏在關外的寶藏。眾所眾知,每一個王朝一般都會將一些財寶隱藏起來,以防萬一。那麼,清朝到底有沒有寶藏呢?如果有的話,可能會在哪裡呢?
關於清朝在關外藏有寶藏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是有一定的原因。清朝由努爾哈赤一手建立的,後來經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的努力,才在李自成和吳三桂的神助攻下,清軍成功入關,並且一舉取得了天下。對於清朝能如此輕鬆地取得天下,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滿清的統治者們一是擔心自己政權不穩定,被漢人推翻,二是滿族人住不慣關內,因此當時的滿清的統治者將其從關內掠奪的大量財寶運回關外老家藏了起來。這就是關於清朝在關外藏有寶藏的傳聞的起因,聽起來還蠻合理的。
關於清朝埋藏寶藏的地點有三個猜測:一是努爾哈赤的墓中,也就是瀋陽東郊的福陵。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在創業初期,前途未知,他也擔心會戰敗。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很有可能將自己的掠奪的財富埋在自己的陵墓附近,以防萬一,可以東山再起。之所以說寶藏埋藏在福陵,是因為它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建築樣式特殊,既不同於明朝,也不同於清朝,是清朝獨一無二的陵墓。
二是赫圖阿拉的井下,這赫圖阿拉可是當年努爾哈赤憑藉著13副鎧甲起家的龍興之地。據傳聞他將大量掠奪的財寶都放在了赫圖阿拉的一口井中,並且在那裡佈置了重兵收尾,不許任何漢人進入,成為清朝的禁地。
三是長白山,長白山一直被清朝奉為神山,是他們的龍脈所在。傳聞滿清的統治者將大量的財寶藏在了長白山龍脈的所在的位置,企圖庇護清朝江山永固,千秋萬代。因此,長白山也被清朝列為禁地,不外人進入。
總之,關於清朝在關外埋藏有寶藏的傳聞有很多,據說溥儀當年逃到關外,就有搜尋寶藏的原因之一。而關於到底有沒有寶藏以及在哪裡,就需要考古發現來證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