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母系或父系氏族社會是以婚姻制度為標準的嗎?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10
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氏族社會是社會學領域內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有共同的祖先,以族外婚為前提,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有共同的信仰的社會基層單位。氏族社會是繼原始群之後形成的,自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形成,主要有兩個階段: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為什麼會形成氏族社會呢?是因為製造工具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之前的不穩定的、鬆散的血緣家庭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要求有能夠保持經濟聯絡、比較穩定的生產集體出現,以保證生產的持續和技術經驗的繼承和積累。氏族社會產生的經濟基礎即為如此。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時期,是在距今約1萬年到5千年左右。母系氏族制確定的經濟原因是由於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早期的採集漁獵式生活中女性的生產力不輸於男性;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婚姻關係,當時的族外婚仍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家庭是以女子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因此女性在財產支配方面也佔有主導權。由此,母系氏族社會發展起來。

    距今1萬年左右,中國邁入新石器時代時,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階段。典型的文化遺存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紅山文化等。這一階段的主要成就是原始農業的發展,石器農具、粟和水稻的種植、家畜飼養業的發展等等。隨之,陶器製造的手工業也有發展。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500年到4000年,中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如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時期基本上就是這個時期,是屬於父系氏族社會的,從男性領導人居多就可以看出,男性已經在社會生產中作用越來越大。父系氏族社會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產模式由採集漁獵轉變為農業和家畜飼養,男性在這些經濟領域中更有優勢。且這一時期的婚姻狀態以及從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世系也開始從父計算,自然財產也按父系計算。但也保留有一定的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如,史書上都只記載了商的始祖契,其母為簡狄;周的始祖棄,其母為姜嫄。但都不知道父親是誰。如,記載的上古領導者的姓氏基本都從“女”:姬、姜、媯、姚等。綜上,傳說中黃帝、堯舜禹時代是父系氏族社會,但也保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影子。

  • 2 # 元元的天下

    三黃五帝亂悠悠,遠古的歷史不過是神話傳說為主體。一般人根據《史記》,認為黃帝后的五帝時期,明明都是男子執政,為什麼是母系氏族社會了?

    但根據民俗學相關考證,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或許應是母系氏族社會。

    第一個特徵是子從母姓,堯舜禹皆是從母親姓氏,這與對偶婚相適應。對偶婚家族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社會。對偶婚是遠古時代典型婚制,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而是一個男子多妻,有一個主妻,反之一個女子多夫,有一個主夫。與血族群婚不同的是,不允許同氏族的男女互相通婚,即族外婚。與父系社會不同,女子也多夫。作為氏族社會的堯舜禹時期,對偶婚並不是個人對個人,而是氏族對氏族。還表現在男子出嫁而女不出嫁的族外婚制。

    《國語-晉語》有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暗示黃帝二十五子,分嫁於十二個氏族,只有二子嫁於自己族,故各有自己的族姓。傳說中舜為有虞氏,弟弟象為有鼻氏,證明舜和象分嫁於不同的氏族。《呂覽》中又說,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的同時,又以九男,百官嫁於舜的氏族,"以事舜於畎畝之中",成為舜氏族的勞動成員。

    在對偶婚家族中,男子多妻,女子多夫,故不能確認其親生父親,所以傳說中都指明堯舜禹帝的母親,卻沒有提到他們的父親。即使後來創造了舜禹的父親,也是名義上的,因為傳說中他們是母親感天而生,黃帝是大閃電,堯是三河赤龍,舜是大彩虹,禹是流星皆非具體人物。

    男子出嫁的族外婚,在漢唐時代的高勾麗,扶桑國,鐵勒,烏桓,室韋以及西南諸族中,尚有男就女家的婚姻遺風。《四裔考》十九雲:

    烏桓者,本東胡種也,…俗,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無,相仇報故也"。

    意思是認母不認父,父子作仇相見分外眼紅。漢唐尤有此俗,以此足證母系氏族社會,在歷史上存續時間很長,並且逐漸演變的程序。

    第二個特徵是酋長的職位不能父子相承,在母系之下兒子是屬於別個氏族的,堯舜不傳子而傳賢的禪讓,正是暗示了這一歷史內容。顓頊、帝嚳之後是堯舜禹了。堯帝開創了禪讓制,舜從堯那裡得到帝位,並且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史紀》中:"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選祀”,正是堯舜之子外嫁的證明。

    根據《史記》記載,堯帝在位98年,舜帝在位50年。堯和禹是同輩,舜是黃帝的八世孫,禹也是黃帝四世孫,他們和舜之間相差了四代!於是堯舜的禪讓,便成為高祖與玄孫之遞嬗;而舜禹之禪讓,成了玄孫與高祖的倒傳。同樣舜與娥皇女英的婚姻,為曾孫與曾祖姑之血族姻緣,這實在不近人情。

    第三個特徵,是有氏族評議會的存在。評議會的代表以氏族為單位,各自推選代表組織而成,可以推選首領,也可以罷免;為了抵禦敵人,不反選出男子作代表,女子也可以。

    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自己部落的女首領,可見其遺存。堯舜禹作為推選出來的部落聯盟大首領,下面各個氏部隨時可以改選,《史紀帝嚳紀》引用衛宏語說:"摯立九年而唐候德勝,因為禪位焉"。摯在位九年,因政功微弱被罷免。

    第四個特徵是實施兩頭軍長制。即雙首領這樣的制度,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也是存在的。據傳說摯與堯共同執政九年。摯被罷免,即選舜補缺,堯舜共同執政31年。堯出位,選禹上。舜禹共同執政17年。舜出位,又選了皋陶,皋陶不久亡補選益,禹和益又共同執政十年。這樣看來,堯舜禹時代正是兩頭軍長制時代。

    第五個特徵是供奉女祖先。父系祖先走上祭壇,那是夏代以後的事。伏羲氏崇拜母神華胥,神農氏母神安登,有熊氏母神附寶,陶唐氏母神慶都,…夏后氏母神修己,直到商代母系祖先簡狄還享受特祭,周族也有母神姜嫄。這些古代女神走上氏族祭壇,說明女性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綜上傳說中黃帝、堯舜禹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為基礎,但開始了父系氏族社會的程序。

    中國歷史由夏開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照母系氏族社會的慣例,禹應傳位於賢即益,而傳位於其子啟。這本與禹德不德,啟賢不賢沒有關係,而是生產力發展到了由母系轉到了父系氏族的節點。

    奴隸社會中男子成為社會的中心,成為家長,因而財產父子相承,男子多妻的父系家長制確立,女子多夫,則為確保父權的穩固被取消。

    誠如孟子所言,這樣的轉變:“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司馬遷把"禪讓”說成帝德,把五帝定性為父系的世系,只是封建社會對男權尊崇上溯的力證。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與您共品百味人生,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韓國旅行一定不能錯過的十大必買商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