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小卒李1946

    謝謝邀請,很高興為大家回答,人類生存必須滿足的四個要素:水 ,食物 ,空氣 ,Sunny ,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能夠同時擁有這四個基本要素的星球,也就是說暫時除了地球,還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是可以移民到別的星班球上去!

  • 2 # 來看世界呀

    NASA曾宣佈找到一顆地外行星,與地球相似度93%,1.43倍地球大小、有大氣層、10~50℃的溫度、流動的液態水,有四季變化,是目前發現的、在環境方面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NASA利用AI技術,對至今發現的各種行星是否適合人類移居進行甄別,才發現這顆星球。但這顆星球距離地球1402光年,以人類目前的速度,這顆星球是指望不上了。在宇宙中恆星如恆河沙數,而很多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衛星,在其中與地球類似的星球有很多,NASA至今找到了4000多顆。

    行星的執行,對其所圍繞的恆星並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也會使恆星的自轉軸輕微擺動,依據這種現象,在遙遠的太空中,科學家們也能甄別一顆恆星是否有衛星。再參照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在其它恆星的宜居帶中搜尋到的星球,有可能就是適合人類移居的。但就目前的人類科技來說,是沒有所謂的宜居星球的。即便發現一顆與人類一模一樣的星球,也根本不適合移居,因為人類很可能根本無法到達,即便可以到達也只是少數幾個人登陸的科研任務,無法大規模移居。

  • 3 # 地理愛好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十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科學家確實找到了類似地球的星球,但是是否合適人類居住還未證實。

    目前來說,地球只有一個,我們需要珍惜和愛護,沒了地球,我們別無他去。

    美國航天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證實並發現,在距離地球39光年外的一個星系,有著7顆類似地球大小、溫度相似、可能由岩石組成的行星,科學家在《自然》科學期刊上宣佈這一發現。

    科學家們發現,超冷矮星(Trappist-1)周圍的所有7顆行星的表面都可能有液態水,其中有3顆行星還位於適宜生命存在的宜居帶。論文的共同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特里奧德(Amaury Triaud)博士部表示,這個星系距離其“太陽”最遠的第六顆星上都有自己的大氣層,可以保持其星球表面的熱度的溫室氣體,它也可能是“適合生存的”。

    ……

    隨著宇宙宇宙探索的深入,發現的類似地球環境的行星越來越多。但是更難的是發現之後如何證實,類似地球環境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同樣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證實,可能在未來的十年,也可能在未來的百年才能夠實現。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 4 # 駑馬青衣

    據說,跟地球差不多的星球至少有幾幹萬個,因為宇宙太大了,即使地球是如此特別,仍然會有幾幹萬個相似的,但同樣是因為宇宙太大了,這些按機率算出來的應該存在的星球還都一個都沒發現。在人類能夠探知的領域,不要說生命了,連點象樣的有機物都沒發現過——甲烷不算,那是無機物。地球上能夠產生生命,很可能是一種巧合。因為要讓象甲烷這樣的偽有機物在自然環境下變成真正的有機物已經十分困難,有機物組合出氨基酸是一道坎,氨基酸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再恰好組合成嘌呤等物質,嘌呤再恰好組合成核糖核酸,再恰好組合出一條能夠在一定條件下自我複製的DNA鏈——扯得有點遠了。

    其實宜居星球並不需要太多條件,一個就夠了:液態水。有水就意味著有氧氣,有水的星球也很多。但一個液態,就把絕大多數星球排除了。液態水意味著適宜的溫度,一個恆星系最多也就是一兩個行星符合條件,也就是合適的行星軌道。科幻電影裡靠製造溫室效應加熱冰凍星球的做法,在冥王星這樣的邊遠星球是不行的,光照不足。就算是火星這樣緊挨著地球軌道的,仍然問題重重。首先,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而不是甲烷從哪裡來?溫室效應啟動以後需要多久才能達到適宜溫度,又如何停下來而不是變成蒸籠?哦,這些先不考慮,只算一件事,就是適宜的行星軌道,把火星地球以及中間碎了的那個都算上,也才30%,然後這30%中必須是實體星球,有大量的水存在——人體以及他們的食物大部分的構成物都是水。光這一個條件其實就已經極苛刻了,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行星都要被排除掉。水在宇宙中可不是普遍物質

  • 5 # 火星一號

    對於人類而言,地球是一顆宜居的行星。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合適,並且表面覆蓋著大氣,可以使得大部分的地表溫度維持在零度以上,但又不會太熱,所以液態水可以大量存在於地球上。地球還擁有一個很強的磁場,可以遮蔽來自太陽的大部分高能輻射。此外,地球的大氣層還能吸收太Sunny中有害的電磁輻射。諸如此類的條件,使得地球成為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天堂。雖然其他環境的星球有可能會孕育出其他形式的生命,但人類還是對於那些類似於地球環境的行星更感興趣。

    在整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就再也沒有第二顆類似於地球的宜居星球。因此,天文學家把目光放在了太陽系外。截至本月初,透過各種觀測方法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已經有3767顆。在這些系外行星中,大部分為類木行星,即類似於木星的氣態巨行星,主要成為氫和氦,完全不同於地球。

    天文學家最為關注的是那些類地行星,它們的成分以及尺寸均與地球相接近,在那裡或許有生命存在。不過,在這些類地行星中,大部分不是離主恆星太近而太熱,就是離主恆星太遠而太冷,它們的環境都與太陽相差很大。

    只有少部分系外行星與主恆星的距離合適,它們執行在宜居帶中,這為它們表面存在液態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目前的觀測資料來看,大約有50顆系外行星滿足這樣的條件,它們比較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不過,由於當前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有限,我們還無法知道它們究竟是否宜居。未來寄希望於透過分析潛在宜居行星的大氣光譜,來確定它們的宜居性。

  • 6 # 壹點科譜

    現目前為止,雖然有發現,但是不能確定。

    所謂宜居星球,是能夠有條件支援地球碳基生命的星球。這裡包括距離恆星遠近適宜,同時主恆星必須穩定,溫度適宜,有保護行星的大氣層,擁有磁場……還有必不可少的水源等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到目前為止,人類目前發現最合適的“宜居行星”是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開普勒-22b行星。 體積約為地球2.4倍,距離地球約600光年。

    美國宇航局對外發布訊息稱,透過觀測,開普勒-22b 表面溫度約為70華氏度(相當於21攝氏度),這是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此外,這顆行星上還可能有液態水。這是目前被證實的從大小和執行軌道最接近地球形態的行星,它也像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樣每290天環繞著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轉。

    但是,600光年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光都要飛600年,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就別指望了,好好保護地球才最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勘察現場這一流程有什麼作用?勘察現場這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