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新寵

    腦子靈活的賀義堂,時不時就想出一些新鮮的想法,不巧的是,與陳懷海堅守的規矩背道而馳。

    在籌備新酒樓的時候,賀義堂老是打酒架上存酒的主意,他覺得酒架上的酒罈,搬到新家太佔地方,畢竟有很多酒罈根本沒裝多少酒。而且有的主人都不來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留著不吉利。為此,他還想過借用存酒的招數,用來應急,這樣一舉兩得,空酒罈就沒有搬過去的必要了。

    賀義堂在乎的是生意,陳懷海更看重人情。動與不動酒架上的存酒,本來是個小事,為什麼像專門給賀義堂立的規矩呢?因為他是個沒有立場、不懂經營之道的人,必須和他說明白,他才不鑽牛角尖。

    反過來想想,陳懷海為什麼不許賀義堂動酒架上的存酒呢?

    存酒象徵著友誼,以此祈禱朋友平平安安

    存酒的做法,是為劫富濟貧的金小手開創的,給他存著,他不來,沒人敢動。之後為了掩護金小手,店裡就流行喝不完的酒存在酒架上。回頭客有了,人情味也有了。陳懷海把這些存酒,都當朋友了,哪怕等來冤魂野鬼也得敬著,留個念想。

    存酒是老酒館的規矩,非酒主人不可動

    自從陳懷海提前關門,把老顧客老二兩惹傷心之後,他慚愧不已。用“酒等人”的方式,表明他聽懂了老二兩的話,得有店裡的規矩。陳懷海經常和存酒說話,看來他把老白頭的話也聽進去了,“別拿喝酒說事,得和酒說說話”。

    雖然以老二兩和老白頭的身份,存酒和他們無關,但卻聚集了前輩的智慧。既然陳懷海要留著它們,可見他開酒館的初心沒變。不信鬼不信邪,只信人。新店還是叫山東老酒館,只要在一天,哪怕存酒只剩一滴,也給客人留著,這是規矩。每當看著存酒,就能督促陳懷海,保持老酒館的人味兒正,以及“好人好酒好菜”這三大宗旨。

    所以,陳懷海為什麼把存酒搬到新家去,也就迎刃而解了。

    陳懷海當初淘金,賺來的沙金已經夠多了,他來到大連開酒館,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安穩下來過日子,等他老婆和孩子。他不是個見異思遷的男人,更不介意把這些存酒,帶到新家去。這個做法,就代表了他堅定的內心。

    那麼問題來了,他選擇過踏實日子,為什麼還要開大酒樓呢?這和他的愛國情懷有關,他答應過金小手,配合他殺日本鬼子。這裡就是情報聚集地,也是掩護英雄的地方。存酒的主人,基本都是他看重的人,攢下的是交情,將來都能派上用場。把存酒搬到新家,和佈置客房是一個意思,容納志同道合之人。

    就像看破不說破的高先生,那壇酒明明是假酒,要不是存著,當作禮物送給陳懷海。陳懷海可能永遠不知百密一疏的可怕性。如果真按賀義堂的建議,拿給別的客人喝,這店早就臭大街了。守規矩有守規矩的好處,類似的還有一些酒主人,也間接教給陳懷海許多,因此他不敢辜負好意。

    陳懷海把存酒搬到新家,心裡也踏實。雖然佔了兩張桌的地方,但是求了個四平八穩。樓上四張桌,樓下八張桌,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包括他開業時,講的故事:“抗金元寶的地主,被洪水困住,花錢買不來餅子,活活餓死”。提醒自己走了順字,更得謹慎,不能沾上“愚蠢”。也是在告訴客人,老酒館還是原滋原味的老酒館。

    陳懷海不讓賀義堂動存酒,還把它們搬到新家,更是為了呈現儀式感。如果過於商業化,那些窮苦人就不敢進來了,而陳懷海為他們準備的客房也就沒意義了。同樣,沒有老顧客的一席之地,他們更沒必要為了喝二兩酒去酒樓。賀義堂希望用仗義的方式,帶給客人歸屬感。他對自家兄弟也是如此,兩次開業,都親自一個一個地發紅包,人不在,紅包等人。

    掌櫃的挺講究的,在意的點總是很特別。比如:賀義堂當初在滿菜館門頭上掛鏡子,老酒館的人都不樂意了,陳懷海卻說他不是故意噁心人,本性不壞,反而欣賞他的直率。初到好漢街,就被詐屍訛錢,陳懷海倒覺得此地風水好,有戲看,就在這兒開酒館。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開業不需要動靜,連鞭炮都不用。由此可見,他堅持把存酒搬到新家,還真不是什麼稀罕事。

    儘管賀義堂,打存酒的主意,顯得不夠人情味。但他還算比較聽話的,吃一塹長一智,在開業不許鬧動靜這個規矩下,心思用得巧妙。

    那副對聯,寫得實在又點題,把陳懷海的名字都加進去了。

    好菜不怕晚 吃吧 好酒不嫌多 喝吧 酒懷四海

    這有點像王耀武的風格,在《特赦1959》中,毛主席都誇他寫得生動有趣,堪稱千古名聯。

    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先出去後出去先後出去全都來了

    賀義堂呆在陳懷海身邊,就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不太靠譜,但足夠可愛。陳懷海的仁義、格局,的確有感染力。

  • 2 # 濟州府大鵬哥

    客人存在老酒館的酒,就是客人對老酒館的“念想”,一種精神寄託。

    很多人就像“老二兩”一樣,把踏實可靠的山東老酒館,當家。沒看那落魄貴族“那正紅”那爺,也曾經有一夜稀裡糊塗地爬進了老酒館的櫃檯睡覺,真是把這當家了。

    很多人來老酒館,喝的不止是酒,更是一種愁,有鄉愁,也有家愁。

    一座老酒館,款待五湖四海八方客。

    因為掌櫃的“陳懷海”,宅心仁厚,賣的是酒,提供的是一處溫暖的所在,無論你是花錢多少,進來都是客人,沒有高低貴賤,大家一律平等。

    山東老酒館,就是大家可以心安的所在。因此,很多走南闖北的客人把喝不完的酒,都存在老酒館,就是因為一份信任,一份寄託。

    留洋歸來的賀義堂,經受日本文化的薰陶,早就“忘了本”,不知道傳統的意義。想當初,他拿著日本的清酒,來山東老酒館砸場子,這就是相當於酒館謝絕自帶酒水,你小子偏偏拿著酒來喝。

    幸好掌櫃的“陳懷海”寬容,照樣把“賀義堂”喝剩下的酒存在酒架子上。

    因為開飯店失敗,氣死老爹(白志迪),“賀義堂”成了乞丐流離失所,最終被“陳懷海”收留,老賀是憋著一口氣,要證明給掌櫃的看,自己不是無用吃白食之人,他只是一腔才華,無處施展。

    老酒館擴大經營,“賀義堂”意思要舊貌換新顏,扔了酒架子上的“存酒”,“陳懷海”嚴詞拒絕,他明白,這存酒的意義,顧客的信任他決不能辜負,規矩不能破,而這也是老酒館安身立命的根本。

    “陳懷海”說:就算是剩了一滴酒,也得給人留著,這是規矩。這叫啥,這叫講究。存酒的人,都把掌櫃的,當作了值得信任的朋友。只要老酒館存在一天,無論去了哪裡,都得有這些“存酒”的一席之地。這樣,那些存酒的人,總歸是有個“念想”,有個去處,老酒館在等著我,老朋友在等著我。

    掌櫃的“陳懷海”,就是老酒館的掌舵人,有了他,才有了高朋滿座;要是讓“賀義堂”當掌櫃的,不出仨月,準黃。

    為何?是因為“處世為人”的差距。“陳懷海”踏實本分,規規矩矩,讓人信任;“賀義堂”耍小聰明,老想走“捷徑”,殊不知最快的路就是規矩的路,越想彎道超車,越早翻車。

    越看《老酒館》越有味道,細細揣摩,對為人處世,受用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週歲了,婆婆不會做輔食,只喂米粉和大人吃的米飯,怎樣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