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桃姐姐
-
2 # 早教助手
在家怎麼做數學啟蒙
數學是我們上學時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而且數學也是很多孩子和媽媽都頭痛的點,在家長看來很簡單的加減法卻成為難倒孩子的攔路石。所以現在很多媽媽都想著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那麼培養數學思維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1、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一種有條件、有步驟、有根據、漸進式的思維方式,能夠使人能保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條不紊地處理頭緒紛繁的各項工作。
2、培養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們透過觀察所得到的豐富表象和已掌握的舊知識、舊經驗結合的結果, 也是人腦對已有形象( 表象) 的再造加工而形成、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形象思維的重要形式。透過數學中數量的想象、數量關係的想象、空間想象、幾何直觀想象、數學符號想象等來鍛鍊。
3、培養探索力。數學的學習和思考,會為學生開啟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使他們更加靈活和主動,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揮。
數學培養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所以很多父母就想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或者休息的時候在家裡給寶寶做數學啟蒙,那麼在家裡應該怎麼做呢!其實數學鍛鍊的型別主要是8種,我們在家裡利用現有的教具圍繞這八種來鍛鍊就可以。
1、認識1-10,並能對應相等物體的數量關係。首先是識數,學習數學,數量一定是在最前面的。數數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數的四個基本原則:固定順序原則、一一對應原則、順序無關原則、基數原則,才能真正地進行理解數數。
固定順序原則:就是指寶寶每次說出的數詞順序是一樣的。數字的順序—1、2、3、4….這是固定的,即3總是在2的後面,4的前面。
在家裡就可以和寶寶玩數數的兒歌、寫出1-10讓寶寶數出來、
一一對應原則:即兒童在數數時,一個數只能對應一個物體。在數數時要做到手眼嘴相結合。很多寶寶數數時手指指到5但是嘴裡早就說道789了,眼睛也不聚焦很迷茫。所以在家裡時父母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比如飛行棋,就是那種擲骰子擲到幾就往前走幾步的遊戲,如果家裡沒有道具自己畫一個也可以,這樣可以很好的鍛鍊寶寶的一一對應原則。
順序無關原則:即集合的總數與點數這個集合中物體的順序無關。這裡指的是物件的順序無關,不管你從物件的什麼位置開始數數,結果都一樣。數字是有順序的,被數的物件卻沒有順序。在家裡就可以用常見的花生、大豆,抓10個起,後期可以增多,把他無規律的散落在地上,讓孩子去數他的總數量。
基數原則:是指在給一個集合增加或減少一些元素時,可以接著數或者倒著數,而不用重新點數。 在家裡可以帶寶貝一起跳繩,跳了5個累了休息之後再接著跳時不從頭開始數,從6開始,即使被打斷了之後還能夠無縫連線,在家裡也可以用雪花片或積木練習。
2.會比較大小
比較固體物體的大小,能區分最大最小更大更小的概念。比大小最開始可以用球類,寶寶一般對球都比較敏感和喜歡,可以找大球小球放在一起讓寶寶區分。或者大娃娃小娃娃、大椅子小椅子等等家裡平常都用的東西都可以。
3.會比較輕重
比較物體的輕重,能區分最輕最重更輕更重的概念。可以在平時壓寶寶的背部、指關節做按摩時,讓寶寶感受壓力的輕重、快慢,先輕後重,先快後慢,一邊按壓一邊說“輕、重、快、慢”,使寶寶將聲音與面板感覺聯絡起來,這是一種方式。平時買菜時也可以讓寶寶幫助自己提東西,比如先讓寶寶提一顆大白菜,走兩步後會很重很累,然後再給寶貝換一顆大蘿蔔,寶貝就會感覺輕了一些,走一會再換一枚西紅柿,這時候就更輕了,這個過程要和寶寶交流,問他的感受,從開始的很重-輕一點-更輕的過程。
�4.會比較長短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區分最長最短更長更短的概念。比較長短都很常見,可以讓寶寶和媽媽比較胳膊、腿等身體的長短,也樂可以比較寶寶的餐具:筷子、勺子等都可以。
5.會比較多少
培養孩子的數感,能夠從數量判斷多少。結合數量的概念,能理解數字9比數字3更大。多少的比較就用家裡的大豆,抓一把出來分成兩份,一分多一份少,讓寶寶先目測、再數數、再對比。
6. 認識形狀
能說出平面幾何圖片的形狀及特徵: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在眾多形狀中,圓形常常是寶寶認識的第一種形狀。最初,如果給寶寶一個圓形的物品,讓他把形狀差不多的物品從眾多物品中挑出來,寶寶能夠挑對,說明他掌握了圓形的特徵。緊接著,再認識方形,三角形等更為複雜的圖形。
在家裡可以用食物認識形狀,比如吃小餅乾,讓它找出圓形的餅乾或三角形的,這樣做的目的,寶寶既學習了形狀,又可以吃的很開心。或者用家裡的玩具認識形狀,讓它把圓形積木給爸爸,正方形積木給媽媽,三角形積木給奶奶,這樣寶寶既學習了形狀,又挑戰了高難度
�7. 方位概念
知道上下左右,前後裡外。並且能將位置進行對應。可以先從小東西著手,可以拿一個水杯和小球,把小球放在水杯的裡面、外面、左面、右面、前面、後面等等不同方位讓寶寶識別。接著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在大的空間裡讓寶寶瞭解到不同的方位。
�8. 學習按照物體的某個特徵,進行分類。分類在家裡很常見,蔬菜類、水果類、廚具類、植物類、動物類家裡都很常見,只要你有心思,任何地方都是小課堂。
-
3 # 亮子141708826
家裡任何東西都可以當做數學題材的,就像我們床頭的結婚照,孩子每天都看到,就很喜歡,時不時的指指,你可以問他,照片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邊框、照片上面有幾個人?這一下子就學習了顏色、形狀、數字。燈,現在家裡的燈都是帶造型的那種,也可以讓孩子數數個數,背景牆是什麼形狀,你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仔細的說這是長方形、這是三角形。我們平時穿的鞋子,我們的大、孩子的小,這不僅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大,什麼是小?也同時交給了孩子怎麼去比較? 你也可以買些數學啟蒙類的繪本回來,陪著孩子看,孩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能夠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每天看一會,不要強迫孩子,興趣比較重要。
回覆列表
最近的研究顯示,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的數學技能可以強烈地預測他未來在小學數學和閱讀方面的學習成績。數學學習促進工作記憶,提高注意力,增加其他基本的認知技能。但是不要去買學習過度強調,這可能會打消孩子對這個話題的自然興趣。相反,讓他參與一些有趣的活動,幫助理解數學,反而更能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
數字概念數數很重要,因為它幫助孩子學習數序,但是在數數之前,孩子需要發展對數字的基本理解。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明白這些基本的數字概念。
在日常環境中計數物體
把小物體排成一行
收集一些硬幣,讓孩子數數。在他數了一遍之後,把它們重新排列成一個圓圈,一排,或者展開,再讓他數一下。如果他不得不再次計算,不要驚訝。但是如果他自動回答,你就會知道他掌握了數字不變性。
物件配對
如果孩子在一對一的配對中遇到困難,找一些配對好的物品,比如勺子和叉子,杯子和碟子,馬和牛仔雕像,讓他把它們配對。正如他所做的,讓他計算每一組物件,以幫助加強每一對由相同的數字組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