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重視親情,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有團圓有關,其中,以春節最為隆重和盛大。
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春節,這一天,華人從四面八方趕到家中,與親友團圓。
因為渴望團圓,在回家的路上,在過年時候,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心中的過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吃著好吃的,說著家常話,正如汪曾褀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可事實上,有許多人,在過年時,依然還飄泊在外,不能歸家,崔塗,就是其中的一員。
崔塗曾長期流落於湘、蜀一帶,這一年的除夕,崔塗避亂流離巴蜀,看著窗外的風雪,孤寂地過著年節。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道盡了崔塗心中的苦楚。
在萬家團圓的時候,總有人在路上,或漂泊,或忙碌。風雪飄揚時,更想家鄉,爸媽還好嗎?家裡的小橋是否被風雪掩蓋了?
人生的滋味有很多種,不能回家過年的悲愁與孤寂,就是其中一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放爆竹,貼春聯,一片喜氣洋洋。
記憶中的春節,是最輕鬆的時節,因為一到過年時,連爸爸媽媽也覺得慈祥了很多了。
但是,他們愛放狠話,調皮時,爸爸媽媽會咬牙切齒地說:等到年過月盡,看我怎麼收拾你。
我們嬉笑一場就散了,到時候,誰記得呢?
小時候的年,都是歡樂喜慶的,我們到處玩耍,盡情嬉鬧。
如今我們長大後,卻感慨過年時,沒有小時候快樂。
我們要四處拜年,來往交際,要考慮過年時,怎麼送節禮,親戚朋友,一年到頭,該還情的要還情,該回禮的要回禮。
過年沒有小時候那麼快樂,不過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長大了,最快樂的那個人早已不是你了。
成長是人生的必修課,我們總要在歲月中,學會承擔責任,願你看淡人世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守歲》
宋·蘇軾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餘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守歲,又稱熬年夜,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守歲時,家人們坐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共度這漫漫長夜。此時,最容易感慨時光。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
總是在春節時,感慨,時間怎麼過得這樣快,轉眼又是一年。
想著上一次守歲,似乎是在昨天,而今卻又邁入了新的一年。
在時光裡,你總是被輕易拋下,等你反應過來時,它已走得老遠。
這個夜晚,靜靜地坐著,想著過去一年的悲歡喜樂,憧憬著未來一年的時光,才知道,歲月不待人。
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時間奉獻給現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啊。
《除夜對酒贈少章》
宋·陳師道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華人是最好面子的,過年時,穿上最好的衣服,準備一年最豐富的一餐,親朋友好友聚在一起,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可是,總有的人,在年節時,卻很不好過,就像這一年的陳師道。
陳師道一生清貧,很不得志,有時經日斷炊,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
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在任職的前一年除夕,陳師道和友人共酒,酒酣耳熱之後,想到自己這一生,向何處寄託,半生理想成空,於是,他對友人說:我來唱歌,你來起舞吧,我倆潦倒的情況各自相同。
潦倒的人,怎麼過春節呢?華人有一句俗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即使生活再困苦,也盡力準備一桌年夜飯,貼一對春聯,歡笑地和親人一起度過。
生活還是要有些儀式感的,是因為,儀式感是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的表現。
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才有希望。
老舍先生在《勞動最有滋味》中說:只有手腳不閒著,才不至於走到絕路。
歡喜地度過一個春節,有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不如從頭再來,也許轉機就在行動後。
《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人日: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薛道衡是河東人(今山西榮河),後來,在江南為官,入春已經七天,離家兩年的薛道衡已經忍不住想家了。
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何況,這是舉家團圓的春節呢?
春節時,最難過的,莫過於不能歸家的遊子了。
對有些人來說,回家是一件奢侈的事,只能一遍一遍地在心裡盤問:什麼時候能回家呢?
這不僅是薛道衡地苦惱,也是千千萬萬不能歸家的遊子的苦惱。
只要家裡還有人盼望,都別忘了,記得回家過年,不管千山萬水,也不能阻擋那一顆想回家的心。
過年了,萬家燈火。
有人歡喜於一家的團圓;有人傷心於不能回家過年;有人感慨時光一去不返;有人傷懷自身一事無成……
這是詩裡的年味百態,也是人生的年味百態。
有一首歌曾這樣唱道: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太陽每天依舊要升起,希望永遠種在你心裡。
我們要相信希望 :今年無法團圓,那就爭取明年團圓;今年遺憾沒有珍惜時間,那麼,從現在起,只爭朝夕;今年一事無成,那種努力明年收穫滿滿……
人生,總有希望,願你永不放棄,願你的人生永懷希望。
華人重視親情,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有團圓有關,其中,以春節最為隆重和盛大。
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春節,這一天,華人從四面八方趕到家中,與親友團圓。
因為渴望團圓,在回家的路上,在過年時候,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心中的過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吃著好吃的,說著家常話,正如汪曾褀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可事實上,有許多人,在過年時,依然還飄泊在外,不能歸家,崔塗,就是其中的一員。
崔塗曾長期流落於湘、蜀一帶,這一年的除夕,崔塗避亂流離巴蜀,看著窗外的風雪,孤寂地過著年節。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道盡了崔塗心中的苦楚。
在萬家團圓的時候,總有人在路上,或漂泊,或忙碌。風雪飄揚時,更想家鄉,爸媽還好嗎?家裡的小橋是否被風雪掩蓋了?
人生的滋味有很多種,不能回家過年的悲愁與孤寂,就是其中一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放爆竹,貼春聯,一片喜氣洋洋。
記憶中的春節,是最輕鬆的時節,因為一到過年時,連爸爸媽媽也覺得慈祥了很多了。
但是,他們愛放狠話,調皮時,爸爸媽媽會咬牙切齒地說:等到年過月盡,看我怎麼收拾你。
我們嬉笑一場就散了,到時候,誰記得呢?
小時候的年,都是歡樂喜慶的,我們到處玩耍,盡情嬉鬧。
如今我們長大後,卻感慨過年時,沒有小時候快樂。
我們要四處拜年,來往交際,要考慮過年時,怎麼送節禮,親戚朋友,一年到頭,該還情的要還情,該回禮的要回禮。
過年沒有小時候那麼快樂,不過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長大了,最快樂的那個人早已不是你了。
成長是人生的必修課,我們總要在歲月中,學會承擔責任,願你看淡人世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守歲》
宋·蘇軾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餘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守歲,又稱熬年夜,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守歲時,家人們坐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共度這漫漫長夜。此時,最容易感慨時光。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
總是在春節時,感慨,時間怎麼過得這樣快,轉眼又是一年。
想著上一次守歲,似乎是在昨天,而今卻又邁入了新的一年。
在時光裡,你總是被輕易拋下,等你反應過來時,它已走得老遠。
這個夜晚,靜靜地坐著,想著過去一年的悲歡喜樂,憧憬著未來一年的時光,才知道,歲月不待人。
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時間奉獻給現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啊。
《除夜對酒贈少章》
宋·陳師道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華人是最好面子的,過年時,穿上最好的衣服,準備一年最豐富的一餐,親朋友好友聚在一起,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可是,總有的人,在年節時,卻很不好過,就像這一年的陳師道。
陳師道一生清貧,很不得志,有時經日斷炊,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
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在任職的前一年除夕,陳師道和友人共酒,酒酣耳熱之後,想到自己這一生,向何處寄託,半生理想成空,於是,他對友人說:我來唱歌,你來起舞吧,我倆潦倒的情況各自相同。
潦倒的人,怎麼過春節呢?華人有一句俗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即使生活再困苦,也盡力準備一桌年夜飯,貼一對春聯,歡笑地和親人一起度過。
生活還是要有些儀式感的,是因為,儀式感是我們認真對待生活的表現。
認真對待生活,生活才有希望。
老舍先生在《勞動最有滋味》中說:只有手腳不閒著,才不至於走到絕路。
歡喜地度過一個春節,有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不如從頭再來,也許轉機就在行動後。
《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人日: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薛道衡是河東人(今山西榮河),後來,在江南為官,入春已經七天,離家兩年的薛道衡已經忍不住想家了。
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何況,這是舉家團圓的春節呢?
春節時,最難過的,莫過於不能歸家的遊子了。
對有些人來說,回家是一件奢侈的事,只能一遍一遍地在心裡盤問:什麼時候能回家呢?
這不僅是薛道衡地苦惱,也是千千萬萬不能歸家的遊子的苦惱。
只要家裡還有人盼望,都別忘了,記得回家過年,不管千山萬水,也不能阻擋那一顆想回家的心。
過年了,萬家燈火。
有人歡喜於一家的團圓;有人傷心於不能回家過年;有人感慨時光一去不返;有人傷懷自身一事無成……
這是詩裡的年味百態,也是人生的年味百態。
有一首歌曾這樣唱道: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太陽每天依舊要升起,希望永遠種在你心裡。
我們要相信希望 :今年無法團圓,那就爭取明年團圓;今年遺憾沒有珍惜時間,那麼,從現在起,只爭朝夕;今年一事無成,那種努力明年收穫滿滿……
人生,總有希望,願你永不放棄,願你的人生永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