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有明顯區別。

    1、帕金森的本質是多巴胺能系統與鹼能系統的不平衡;格林巴利病又稱古蘭-巴雷綜合徵,其本質是自身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和多數脊神經根損害。

    2、帕金森病一定累及腦;格林巴利病未必累及腦;

    3、帕金森起病較緩,病程進展亦相對緩慢;格林巴利病為急性起病,症狀多在2周左右達到高峰;

    4、帕金森病為進行性不可逆疾病;格林巴利病雖可見患者肌肉無力、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感覺異常、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甚至癱瘓,但可以恢復。癱瘓患者多在3周後開始恢復,多數2個月至1年內恢復正常,約10%患者遺留較嚴重後遺症。

    5、帕金森病一般不會在短期內致死;格林巴利病可因患者併發呼吸衰竭、感染、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等在短期內死亡,臨床病死率約5%;

    6、帕金森病的發生,通常是遺傳、年齡、機體老化、環境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格林巴利病患者前驅感染史,因此在誘發因素方面也是不同的。

  • 2 # 柚子愛唱歌

    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都是國內領先的。[基本概況]  神經內科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特色學科之一,由著名已故神經病學家張沅昌教授創建於1950年,1965年被衛生部批准成立腦研究室,1980年批准成立神經病學研究所,並於1981年成為首批神經病學博士點。目前是WHO神經科學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教育部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的“重中之重”建設學科和國家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部分。臨床上擁有病床82張和神經病理、生化、免疫、細胞分子、臨床藥理、神經流行病、神經心理、腦電圖、肌電圖和TCD等有關臨床檢查和研究室。 [科室特色]  目前研究重點在以下幾個方向:(1)急性腦血管病的規範治療,一級和二級預防,卒中後康復等方面進行臨床基礎研究;(2)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特別是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格林-巴利和多肌炎等方面進行臨床和基礎研究;(3)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等老年神經疾病進行研究;(4)癲癇和偏頭痛等發作性疾病的研究。   除特需、疑難病門診以外,還設有各種專病門診,週一上午 重症肌無力和其他神經肌病門診;週二上午 癲癇門診;週二下午 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門診,並開展肉毒素治療;週三上午 運動神經元疾病;週三下午 多發性硬化等脫髓鞘病門診;週四上午 偏頭痛門診;週四下午 中風隨訪門診;週五下午 記憶障礙門診。 [人員組成]  目前有教授9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4名。  學術帶頭人 呂傳真教授,博士生導師,1938年正月生。1960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任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 WHO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系主任,國家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副主任,復旦大學“重中之重”學科—臨床神經病學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科主任 洪震教授, 博士生導師,1952年出生,1980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現任華山醫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中華神經病學會神經心理學組副組長、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蔣雨平教授 1942年生, 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6年制)現任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神經生化學組組長,中國神經科學協會理事兼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亞洲太平洋神經生化學會會員。 [專家教授]  呂傳真 洪震 李乃忠 蔣雨平 印美韻 王玉霞 郝中順 朱國行 盧家紅 汪寅 羅玉敏 [科研情況]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優勢:第一,腦血管病防治研究:開展上海市治療高血壓預防中風的研究,使干預人群腦卒中發病率下降了15%;率先進行急性腦血管病的規範化治療,使腦梗塞的病死率從原來的11.8%下降到7.1%,並在上海市推廣應用;首先建立糖尿病鼠腦梗塞動物模型,以及在超早期腦缺血半暗區的界定和腦出血後血腫周邊水腫形成和消除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成果,部分研究獲教育部的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特別在重症肌無力的研究中,提出了神經肌接頭突觸前膜受累的證據和理論,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發現Lpw1 、P9、P10 等相關基因片段和P9基因的全長;並證實肌纖維中25KD 蛋白特異缺乏與重症肌無力發病有關,開闢了新研究領域。第三,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研究,主要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治療藥物濃度監測和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環境因素致病機制研究,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早期診斷的研究,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與皮層定位的相關性、痴呆的藥物治療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進展。   學科研究目標:瞄準學科前沿,重點在二個細胞(幹細胞、樹狀突細胞),二個模型(糖尿病性腦梗塞和癲癇模型)一個基因(重症肌無力易感基因和相關基因)及一個蛋白質(重症肌無力25KD蛋白)的研究,並得到一批有原創性的科技成果。 [研究生教育]  利用本科病人集中,病種齊全,床位平臺大的優勢,培養臨床經驗豐富的、知識面寬的高階神經科人才,力爭舉辦“全國神經病學臨床研究生班”,為中國西部和邊遠地區培養神經病學骨幹人才。   加強七年制和五年制在校學生的神經病學教學,修訂現有教材,編寫了一部教師學生便於理解記憶和實用的,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神經病學》教材。

  • 3 # 草莓愛旅行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中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格林-巴利綜合徵(Guillian-Barre綜合徵)是常見的脊神經和周圍神經的脫髓鞘疾病。又稱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或對稱性多神經根炎。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對稱性麻痺、四肢軟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病人成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經過,多數可完全恢復,少數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痺和雙側面癱。腦脊液檢查,出現典型的蛋白質增加而細胞數正常,又稱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4 # 忙碌起伏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l見的神經變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與年齡老化、遺傳因素、環境毒物、感染、氧化應激及自由基形成等有關。格林-巴利綜合徵是常見的脊神經和周圍神經的脫髓鞘疾病。又稱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或對稱性多神經根炎。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上升性對稱性麻痺、四肢軟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病人成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經過,多數可完全恢復,少數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痺和雙側面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約會遇到渣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