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三國時期,魯肅在東吳和法正在蜀漢,都是著名的謀臣(當然嚴格說來,這兩個人應該算東漢人,不過廣義也是三國了,呵呵)。要比較兩人的地位,演義和歷史是不同的。按演義,魯肅是東吳的大都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法正只是劉備比較信任的一個謀臣。當然,我們主要還是應該按照歷史記載來看。

    先看魯肅傳記中的相關內容:

    合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曹公破走,肅即先還,權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閤拜,權起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周瑜病困,上疏曰:“……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太守。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諸葛亮亦為發哀。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可見,魯肅從一開始,就算得上是孫權的心腹謀臣,孫權對他很是親密,魯肅的獻計,基本也是言聽計從。在周瑜死後,孫權用魯肅接替周瑜掌兵(當然,孫權習慣是自己帶大隊人馬,其實周瑜和魯肅的兵都不是特別多)。到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出席葬禮。稱帝的時候,還專門把魯肅提出來說。

    應該說,魯肅在東吳地位是很高的。從軍職來說,他帶兵的數量不少。從君臣關係來說,孫權對他的信任甚至可能比對周瑜還深。唯一的缺點是因為死得早,官職不算太高,只是雜號將軍而已。

    下面再看看法正的相關記載。法正跟隨劉備的時間相對要短一些,在劉備入蜀時才投奔過來,在劉備入蜀過程中出謀劃策。等到劉備佔領益州後,法正抖起來了:

    (劉備)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先主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可見,法正在劉備面前,基本也是言聽計從的格局,連諸葛亮都要感嘆法正若在,可以勸住劉備不東征。

    如果要和魯肅比較,法正入蜀後囂張殺人,而諸葛亮都不好收拾他,這面子可比魯肅要大多了(當然這是個汙點)。

    在權力方面,法正被拜為揚武將軍,蜀郡太守,所謂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實權很大。當然,兵權沒有魯肅大。

    在劉備稱王的勸進表上,法正列第十位,排在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人之下。而在劉備稱王后,法正擔任尚書令,又是個實權官職,相當於朝廷政務的主管。

    綜上,法正和魯肅都是受到主公信任,且掌握實權的謀臣。不同之處,魯肅掌握兵權,而法正不帶兵,是擔任首都和朝廷的政務權力。若論在各自勢力中的紙面地位排名,法正可能比魯肅要差一點(孫權稱王時,魯肅若還活著,應該不至於跌出前五),但比和主公的親密度,法正大約比魯肅更近。

  • 2 # 季我努學社

    一、英豪壯志

    所謂“亂世出英雄”,一個時代往往塑造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在戰亂頻仍的年代,有的人選擇明哲保身,有的人則願意與時代“合作”,創出一片天地,三國中的魯肅即是其中的一位,他出生在東漢末卻發跡於三國時期,一生追隨孫氏,矢志不渝,對於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魯肅出生於一個士族家庭之中,優秀的家庭背景,為其將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他樂善好施,喜好結交名士,這也為他賺足了“粉絲”,為其將來的政治發展做好鋪墊。

    三國時局圖

    二、與周瑜的“完美搭檔”

    正是由於魯肅樂善好施,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也讓他遇見自己命中的“貴人”——周瑜,周瑜與魯肅一樣,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家庭之中,周瑜的父親即是洛陽令周異。周瑜天生貌美,有著“江左風流美丈夫"之稱,周瑜很早就加入到孫氏集團之中,21歲就已經追隨孫策,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執掌政事,並接受朝廷的任命,親率部隊聯合劉備勢力對抗曹操,赤壁一戰即奠定了三國的基礎。就在周瑜還是巢長之時,魯肅積極出手相助,由此奠定了魯肅與周瑜之間堅不可摧的友誼,周瑜也因此積極向孫策推薦魯肅,孫策見魯肅確實是可用之才,便留在身邊,授予官職。也是由於周瑜的推薦讓孫策發現了這個人才,從此魯肅便一生獻給了孫吳集團。而且就在周瑜彌留之際還向孫權推薦魯肅,認為魯肅可以代替自己為吳國徵得自己的天下,由此,魯肅曾被授予漢昌太守、偏將軍。魯肅與周瑜的“完美組合”也成為一段佳話。

    、 曹操的影視劇形象

    三、赤膽忠魂

    作為一個謀士,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魯肅的一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不過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力勸孫權聯劉抗曹,魯肅看到了劉備的實力,為孫權積極分析天下形勢,讓孫權如釋重負,召回周瑜,對抗曹操。赤壁一戰,讓曹魏政權一時不敢再南下,這也為孫吳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安全的生產環境。其次,在對待蜀漢政權的問題上,魯肅主動與關羽談判,並訂立了“湘水之盟”,消除了劉、孫二人之間的間隙,為孫劉的再次聯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正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所評價的那樣: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策的影視劇形象

    參考文獻:

    1) 周淑紅:論魯肅形象的嬗變,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2) 魯才全:談談對魯肅的評價,襄樊學院學報,2000。

    3) 黃強:誤讀魯肅,國學,2014。

  • 3 # 薄學多才的胖子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與周瑜交好,周瑜當縣令時找子敬借糧,子敬把家中一半的糧食送給周瑜。後於周瑜一塊投奔孫策,並向孫策獻三分天下之策,建議孫策先立足江東基業後,在圖霸中原。後來孫策死後與周瑜等共同輔佐孫權,在東吳軍隊方面排在周瑜之後的二號人物。在赤壁之戰前後積力促成孫劉聯盟,是東吳政權中最有大戰略眼光的人。

    周瑜死後,接替周瑜出任東吳第二任大都督,在位其間維護孫劉聯盟,多次抵擋北方曹魏的進攻,為東吳政權的穩定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可惜死的早,沒有趕上孫權稱帝立國,所以沒有封侯,但在東吳政權中一直是排名前五的實權派人物,深受孫權的信任。在任都督時呂蒙、陸遜都是其手下。

    小說中的子敬和正史有所差距,演義的成份更多。正史中的子敬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在東吳的地位和法正在蜀國地位相當。

  • 4 # 歷史春秋網

    魯肅在吳國是個少有的人才,大戰略家,曾經跟孫權有一段東吳版的“隆中對”,後來力主孫權聯劉抗曹。周瑜死後,代替周瑜之職務,先後任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偏將軍,領漢昌太守;橫江將軍,守陸口。魯肅的官職看似不大,但那時孫權的官職就不大,他還沒有當皇帝呢,連吳王都不是。他沒有資格封魯肅更大的官了。赤壁之戰後,孫權更加看重魯肅,把他稱做自己的鄧禹。鄧禹是誰,光武帝劉秀有云臺二十八將,鄧禹是第一位。

    法正是劉備奪取益州、漢中的第一功臣,劉備非常信任的謀士,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其用兵謀略甚至在諸葛亮之上。法正在世時,在前方打仗的是法正,諸葛亮負責後方足糧足兵即可,是法正的後勤司令。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其地位相當於曹操的謀士程昱和郭嘉,其地位與諸葛亮差不多,是劉備的謀主。

    魯肅與法正比起來,一個偏重於戰略,一個偏重於戰術。魯肅是一名出色的戰略家,和諸葛亮差不太多。而法正和周瑜差不多,偏重於戰術,前線用兵打仗,是一把好手。魯肅在孫權心中的地位,在他執政的時代,是第一位的。法正在他那個時代,劉備心中的地位也是第一位的,比諸葛亮還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教育資源更均衡,讓孩子成長更多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