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鄴城馮建林

    謝邀回答阿富汗因地勢山高溝深,是一個多山國家,有利於游擊戰術,蘇美兩國的現代武器不能充分發揮它的威力,依靠部隊清剿難度很大。阿富汗宗教意識濃後,對異教排斥,一些武裝人員打著保護宗教的大旗,隱身在平民之間,有機會就突擊蘇美的軍隊,沒有正面戰場,讓蘇美無機會取得絕對性勝利,使蘇美十分頭疼,並先後撤出阿富汗。

  • 2 # 寶峰寶峰五穀豐登

    以前老是聽說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墓,硬剛英俄,對抗美蘇,大家都是找了很多理由說明阿富汗有多難纏。但我覺得阿富汗只有在近代才是帝國的墳墓的,近代以前老是被中國北方的民族完虐。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是阿富汗有多麼強大,而是對手有些渣。說白了就是在近現代社會,只有更狠的民族才能讓人害怕。擺明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比信仰基督教的民族更狠更不怕死一些。

  • 3 # 閆恩俊

    為什麼阿富汗抗揍,能跟美蘇對抗這麼久?

    這是由阿富汗的地形特徵和民族性格決定的。

    首先說阿富汗的地形特徵:阿富汗的地勢極不平坦,有高原和大山,有盆地和深谷。高原和山地佔了全國總面積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阿富汗最大的興都庫什山脈自東北斜貫西南。由於這樣的地形特徵,決定了阿富汗人遭遇外敵入侵時,可以躲進深山之中避禍,或者抵抗外敵時有較寬廣的迴旋餘地。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論述中國抗日戰爭為什麼能夠堅持持久抗戰,並最終取得抗日勝利時的論斷一樣:“雖然喪失若干土地,還有廣大的迴旋餘地,可以促進並等候國內的進步、國際的增援和敵人的內潰,這是抗日戰爭的上策。”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

    再說阿富汗人的民族性格:恩格斯在研究阿富汗歷史時曾經指出:“阿富汗人是勇敢、剛毅和愛好自由的人民。……戰爭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消遣和擺脫單調的營生的休息。……只是他們對國家政權深惡痛絕,愛好各自獨立,才妨礙他們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就是說,阿富汗人驍勇善戰、桀驁不馴,他們把戰爭視為消遣和休息,他們不願被國家政權管束,對外國侵略者及其傀儡政權,更視若寇仇,深惡痛絕,面對外部勢力入侵,他們必然奮力反抗,寧死不屈。

    △塔利班喊話美國:再打19年!

    這就是阿富汗能夠抗揍的原因之所在!

    其實,在阿富汗近現代史上,不僅有前蘇聯和美國對阿的入侵,還有英國對阿的入侵。近代以來,英國殖民者為了與沙俄爭奪對中亞地區的控制權,從1839年至1919年連續對阿富汗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抗擊下,入侵者碰得頭破血流,遭到可恥的慘敗。興都庫什山成了英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礙,阿富汗廣闊的山地成為埋葬英殖民者的墳墓,阿富汗人民成為英殖民者的送葬人。

    △英殖民者入侵阿富汗,士兵全軍覆沒,只有一名醫生逃走

  • 4 # 鶴背上的雲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對阿富汗這個國家有個基本的瞭解。

    檢視地圖你就會清楚,阿富汗位於亞洲中西部,北鄰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西接伊朗;東南與巴基斯坦相鄰。最重要的是東北狹長地帶與我們中國山水相連。

    如果你再放大視野,用世界的目光審視這個國家,我相信你會有更多的驚奇。

    作為一個不大的內陸國家,往東南穿過南亞次大陸,即可下海印度洋;向西北延伸,穿越中西亞,很方便就能抵達地中海。

    朋友們可以試想一下,對於一個欲借帆新絲路,實現通江達海構建世界同村報復的大國,對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特殊且為近鄰的國度,會無視,看不透其中的戰略價值?

    翻開阿富汗的歷史,其中最鮮明醒目的無疑是戰火。這朵罪惡的火花,在阿富汗燃燒了三百年,至今仍不見其凋零熄滅。

    剝開煙霧,透視阿富汗戰火不斷的內幕,除卻其國內人口、宗教、政治……矛盾重重的主因,屢屢不乏外國勢力的身影。

    無一例外,無論是上世紀的英俄戰爭,還是近些年俄美髮動的數次阿富汗戰爭。

    這就是宿命。

    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還有西亞的交通要衝。

    但同時在它周邊也是大國環繞,俄羅斯、中國、印度。

    再上美歐、中東各股勢力虎視。阿富汗沒有懸念就成了多方勢力範圍爭奪、爭搶戰爭的地方,長年戰火,甚至成了武器的試驗場。真的可悲可嘆!

    有一點,我在此必須提醒東方大國。隨著大國崛起,列強們藉手阿富汗,圍堵封鎖中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暴露。希望大國警惕警醒警覺。

    阿富汗至今仍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

    顯然跟其國家長年戰亂,不能穩固政權,集合民眾,致力於國家建設完善、民族宗教調和、民生改善有著極大的關聯。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阿富汗如此抗揍,能跟俄美對抗這麼久?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美俄相互牽制

    戰爭,看似煙火銷天,各方你剛唱罷我豋臺,熱鬧非凡。

    但分解開來看,戰爭其實就是強力者的遊戲。

    美俄是世界上軍事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當然也是阿富汗戰爭中的兩大主角。戲臺上,有一方在傾情表演,而臺後,對手方肯定在暗中支援著臺上方的反對者,助力搞破壞。

    美俄都不可能一掌擊倒對手,戰爭也就不可能很快結束。

    2:地理氣侯有利防守

    阿富汗國土面積雖不算太大,但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

    還有阿富汗的氣侯雖屬大陸性氣侯四季分明,但晝夜溫差較大。在北部山區冬季嚴寒,最低30℃以下,而夏季酷熱,最高溫度接近50℃。

    客觀上,這些因素都是有利於守方隱蔽生存作戰,而不利於攻方進攻消滅敵人。

    3:阿富汗人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

    戰爭是殘酷的,連年的戰亂讓阿富人民,見識了太多的血肉橫飛,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為了生存,為了自己和家人,現實逼迫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如何面對和參予戰爭。

    塔利班的出現和成長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塔利班源自於阿拉伯語,意思是學生。

    學生不就是掌握了知識,心繫國家未來的年輕人嗎?

    戰鬥始於少年,少年也在戰鬥中不斷學習成長。這下你該明白,為什麼美國燒了成山的美元,投入了那麼多的戰爭機器,塔利班還是塔利班了。

    4:誰都不願做亡國奴

    在阿富汗除了佔40%的普什圖人,還有塔吉克(25%)、哈扎拉、土庫曼等20多個少數民族,又有哪個民族,哪個人願做亡國奴的?

    5:正義永在

    美俄在阿富汗發動的戰爭,無讓如何美其言說,但都脫不開侵略的實質。

    阿富汗人民,決不會放棄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權利,也不會放棄戰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3a1.2v1600mah的充電電池能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