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謀士,西漢開國功臣。
主要事蹟:
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暗度陳倉,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
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人物結局: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去世後,諡號文成。
蕭何,沛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謀士,西漢開國功臣,西漢丞相。
攻克咸陽後,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打造漢軍的鞏固後方,輸送士兵、糧餉支援作戰;
西漢建立後,擔任相國,採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
主張無為而治,採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
公元前196年,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人物結局:
自汙名節,保全性命,歷經兩朝,病重而亡。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武將。
主要事蹟:
經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設還定三秦之計;
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奉命攻打齊國,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項羽死後,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自居功高,蔑視他人,被汙謀反,最後被呂后與蕭何所殺。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明朝開國元勳,謀士。
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位後,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
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被毒酒毒死(朱元璋默許)。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
主要事蹟:
跟隨朱元璋攻佔滁州,成為朱元璋的參謀,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
提出“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
留守南京,整頓治安,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
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後提出專賣兩淮之鹽,設立茶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國家財富日益增長。
手下私用士兵修建宅邸,遭朱元璋記恨,後縱容胡惟庸謀反,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被一併處死。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開國元勳,武將。
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
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
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攻入大都,滅亡元朝;
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
得了背疽,病重去世,被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賜葬鐘山之陰。
曾國藩,字伯函,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
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吃過午飯後在南京自己家中的西花圃散步,突發感覺腳麻,曾紀澤將他攙扶到書房,曾國藩端坐了三個小時去世了。
李鴻章,字漸甫或子黻,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政治家,軍事家。
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
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
籌辦海防,組建北洋水師;
簽訂多項條約。
1901年11月6日,因心血管疾病,加上舟車勞頓,與洋人議和之時的公務勞累,議和之後被全國上下唾罵與洋人繼續威逼的氣,最終氣血交加,導致併發症而亡。
左宗棠,字季高,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平定太平天國;
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
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病重去世。
綜上所述,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之間的相似處更多一些,首先,他們都是開國功臣,且都保持著謀士、後勤、武將三位一體的組合。
張良對應劉基,出謀劃策;蕭何對應李善長,安定後方;韓信對應徐達,攻城拔寨。
晚清三傑主要是為維護舊王朝統治,他們之間本就有“打天下和坐天下”的本質區別。
而以上所有人雖然全都位高權重,但仔細分析起來,晚清三傑毫無疑問是更加出色的政治家,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中,除了蕭何,其他人更確切地應該稱之為謀士,而非政治家。
更直白地說,漢初、明初三傑真正維護的,是眼前的一個王朝;而晚清三傑除了維護王朝統治之外,更在乎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走向。
當然,這也是由於時代背景和眼界導致。
漢初三傑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謀士,西漢開國功臣。
主要事蹟:
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暗度陳倉,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
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人物結局: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去世後,諡號文成。
蕭何,沛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謀士,西漢開國功臣,西漢丞相。
主要事蹟:
攻克咸陽後,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打造漢軍的鞏固後方,輸送士兵、糧餉支援作戰;
西漢建立後,擔任相國,採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
主張無為而治,採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
公元前196年,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人物結局:
自汙名節,保全性命,歷經兩朝,病重而亡。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武將。
主要事蹟:
經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設還定三秦之計;
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奉命攻打齊國,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人物結局:
項羽死後,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自居功高,蔑視他人,被汙謀反,最後被呂后與蕭何所殺。
明初三傑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明朝開國元勳,謀士。
主要事蹟:
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位後,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
人物結局:
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被毒酒毒死(朱元璋默許)。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
主要事蹟:
跟隨朱元璋攻佔滁州,成為朱元璋的參謀,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
提出“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
留守南京,整頓治安,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
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後提出專賣兩淮之鹽,設立茶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國家財富日益增長。
人物結局:
手下私用士兵修建宅邸,遭朱元璋記恨,後縱容胡惟庸謀反,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被一併處死。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開國元勳,武將。
主要事蹟:
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
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
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攻入大都,滅亡元朝;
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
人物結局:
得了背疽,病重去世,被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賜葬鐘山之陰。
晚清三傑曾國藩,字伯函,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
主要事蹟:
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人物結局: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吃過午飯後在南京自己家中的西花圃散步,突發感覺腳麻,曾紀澤將他攙扶到書房,曾國藩端坐了三個小時去世了。
李鴻章,字漸甫或子黻,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事蹟:
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
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
籌辦海防,組建北洋水師;
簽訂多項條約。
人物結局:
1901年11月6日,因心血管疾病,加上舟車勞頓,與洋人議和之時的公務勞累,議和之後被全國上下唾罵與洋人繼續威逼的氣,最終氣血交加,導致併發症而亡。
左宗棠,字季高,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主要事蹟:
平定太平天國;
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
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人物結局:
病重去世。
三者比較綜上所述,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之間的相似處更多一些,首先,他們都是開國功臣,且都保持著謀士、後勤、武將三位一體的組合。
張良對應劉基,出謀劃策;蕭何對應李善長,安定後方;韓信對應徐達,攻城拔寨。
晚清三傑主要是為維護舊王朝統治,他們之間本就有“打天下和坐天下”的本質區別。
而以上所有人雖然全都位高權重,但仔細分析起來,晚清三傑毫無疑問是更加出色的政治家,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中,除了蕭何,其他人更確切地應該稱之為謀士,而非政治家。
更直白地說,漢初、明初三傑真正維護的,是眼前的一個王朝;而晚清三傑除了維護王朝統治之外,更在乎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走向。
當然,這也是由於時代背景和眼界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