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陶朱公范蠡住在陶,生了小兒子。小兒子長大以後,陶朱公的次子殺人,被囚禁在楚國,陶朱公說:“殺人者死,這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我聽說‘富家子不應在大庭廣眾之間被處決’。”於是準備千兩黃金,要派小兒子前往探視。
長子一再請求前往,陶朱公不肯,長子認為父親不派長子而派小弟,分明是認為自己不肖,想自殺。母親大力說項,陶朱公不得已,派長男帶信去找老朋友莊生,並告訴長子說:“到了以後,就把這一千兩黃金送給莊生,隨他處置,千萬不要和他爭執。”
長男前往,照父親的話做。莊生說:“你趕快離開,不要停留,即使令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他為什麼。”長男假裝離去,也不告訴莊生,而私下留在楚國一個貴人的家裡。
莊生很窮,但以廉潔正直被人尊重,楚王以下的人都以老師的禮數來敬事他,陶朱公送的金子,他無意接受,想在事成後歸還以表誠信,而陶朱公的長男不瞭解莊生,以為他只是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已。
莊生利用機會入宮見楚王,說明某某星宿不利,若楚國能獨自修德,則可以解除。楚王向來信任莊生,立刻派人封閉三錢之府(貯藏黃金、白銀、赤銅三種貨幣的府庫)。楚國貴人很驚奇地告訴陶朱公的長男說:“楚王將要大赦了。
因為每次大赦一定封閉三錢之府。”長男認為遇到大赦,弟弟本來就當出獄,則一千兩黃金是白花的,於是又去見莊生。莊生驚訝地說:“你沒有離開嗎?”長男說:“是啊。我弟弟很幸運在今天碰上楚王大赦,所以來告辭。”
莊生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自己進去拿黃金回去。
長男這麼做,使莊生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入宮見楚王說:“大王想修德除災,但外頭老百姓傳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殺人,囚禁在楚國,他的家人拿了很多錢來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這次大赦,並非真正憐恤楚國的民眾,只是為了開釋朱公子而已。”
楚王很生氣,立即下令殺朱公子,第二天才下大赦令。
於是陶朱公的長男最後只有運弟弟的屍體回家,他的母親及鄉人都很哀傷。
陶朱公卻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他一定會害死自己的弟弟。他並不是不愛弟弟,只是從小和我在一起,見慣了生活的艱苦,所以特別重視身外之財;至於小弟,生下來就見到我富貴,過慣富裕的生活,哪裡知道錢財是怎麼來的。
我派小兒子去,只因為他能丟得開財物,而長男做不到,最後害死弟弟,是很正常的,一點不值得奇怪,我本來就等著他帶著喪事回來。”
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乃治千金裝,將遣其少子往視之。長男固請行,不聽。以公不遣長子而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強為言,公不得已,遣長子。
為書遺故所善莊生,因語長子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長男行,如父言。莊生曰:“疾去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陽去,不過莊生而私留楚貴人所。莊生故貧,然以廉直重,楚王以下皆師事之。
朱公進金,未有意受也,欲事成後復歸之以為信耳。而朱公長男不解其意,以為殊無短長。莊生以間入見楚王,言某范蠡星某宿不利楚,獨為德可除之。王素信生,即使使封三錢之府,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每赦,必封三錢之府。”
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千金虛棄,乃復見莊生。生驚曰:“若不去耶?”長男曰:“固也,弟今且赦,故辭去。”生知其意,令自入室取金去。
莊生羞為孺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王欲以修德禳星,乃道路喧傳陶之富人朱公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赦,非能恤楚國之眾也,特以朱公子故。”王大怒,令論殺朱公子,明日下赦令。
於是朱公長男竟持弟喪歸,其母及邑人盡哀之,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弟,顧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
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策肥,豈知財所從來哉!吾遣少子,獨為其能棄財也,而長者不能,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怪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朱公既有灼見,不宜移於婦言,所以改遣者,懼殺長子故也。“聽其所為,勿與爭事。”已明明道破,長子自不奉教耳。莊生縱橫之才不下朱公,生人殺人,在其鼓掌。然寧負好友,而必欲伸氣於孺子,何德字之不寬也?噫,其所以為縱橫之才也與!
評譯:
陶朱公既有明確的見解,其實真不該聽婦人的話而改變主意,而所以改派長子,可能是怕長子自殺的緣故。臨行指示長子要隨莊生處理,不要和他爭執,明明已經講清楚了,只是長子自己不受教罷了。
莊生翻雲覆雨的才能,不輸於陶朱公,要讓誰生讓誰死,完全控制在他的手掌中。然而卻寧願背叛好友,一定要和孩子爭這一口氣,為什麼心胸氣度這麼狹窄呢?唉!難道他認為,這樣才算有翻雲覆雨的才能嗎?
註釋:
①朱公:范蠡,春秋時名相,助越王勾踐滅吳,棄官隱居於陶,自號陶朱公,累資鉅萬。
②職:規定,常理。
④短長:計策。
⑤三錢之府:貯藏黃金、白銀、赤銅三種貨幣的府庫。
⑥為生:經營。
⑦重棄財:看重花錢的事。
擴充套件資料:
范蠡事蹟:
春秋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陽)三戶邑。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種見范蠡。
魯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種入越。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西於會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種等。
助越滅吳: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勾踐、范蠡君臣離吳返越。
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勾踐欲起兵伐吳,范蠡勸阻。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吳再次伐齊,佔於艾陵,越王君臣朝見吳王,君臣皆有賄賂,進一步麻痺吳人,夫差殺伍子胥。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吳、晉黃池之會,越師乘機襲擊吳國,大敗之,殺吳太子等,年底吳越講和。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興師伐吳,兵至於五湖。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吳、吳師還戰於笠澤、雙方夾吳松江而陣、越人大敗吳師。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圍吳、范蠡採用圍而不攻的戰略,令吳師自潰。
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滅吳,夫差自殺。
歸隱江湖: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霸業,范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翻譯:
陶朱公范蠡住在陶,生了小兒子。小兒子長大以後,陶朱公的次子殺人,被囚禁在楚國,陶朱公說:“殺人者死,這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我聽說‘富家子不應在大庭廣眾之間被處決’。”於是準備千兩黃金,要派小兒子前往探視。
長子一再請求前往,陶朱公不肯,長子認為父親不派長子而派小弟,分明是認為自己不肖,想自殺。母親大力說項,陶朱公不得已,派長男帶信去找老朋友莊生,並告訴長子說:“到了以後,就把這一千兩黃金送給莊生,隨他處置,千萬不要和他爭執。”
長男前往,照父親的話做。莊生說:“你趕快離開,不要停留,即使令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他為什麼。”長男假裝離去,也不告訴莊生,而私下留在楚國一個貴人的家裡。
莊生很窮,但以廉潔正直被人尊重,楚王以下的人都以老師的禮數來敬事他,陶朱公送的金子,他無意接受,想在事成後歸還以表誠信,而陶朱公的長男不瞭解莊生,以為他只是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已。
莊生利用機會入宮見楚王,說明某某星宿不利,若楚國能獨自修德,則可以解除。楚王向來信任莊生,立刻派人封閉三錢之府(貯藏黃金、白銀、赤銅三種貨幣的府庫)。楚國貴人很驚奇地告訴陶朱公的長男說:“楚王將要大赦了。
因為每次大赦一定封閉三錢之府。”長男認為遇到大赦,弟弟本來就當出獄,則一千兩黃金是白花的,於是又去見莊生。莊生驚訝地說:“你沒有離開嗎?”長男說:“是啊。我弟弟很幸運在今天碰上楚王大赦,所以來告辭。”
莊生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自己進去拿黃金回去。
長男這麼做,使莊生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入宮見楚王說:“大王想修德除災,但外頭老百姓傳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殺人,囚禁在楚國,他的家人拿了很多錢來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這次大赦,並非真正憐恤楚國的民眾,只是為了開釋朱公子而已。”
楚王很生氣,立即下令殺朱公子,第二天才下大赦令。
於是陶朱公的長男最後只有運弟弟的屍體回家,他的母親及鄉人都很哀傷。
陶朱公卻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他一定會害死自己的弟弟。他並不是不愛弟弟,只是從小和我在一起,見慣了生活的艱苦,所以特別重視身外之財;至於小弟,生下來就見到我富貴,過慣富裕的生活,哪裡知道錢財是怎麼來的。
我派小兒子去,只因為他能丟得開財物,而長男做不到,最後害死弟弟,是很正常的,一點不值得奇怪,我本來就等著他帶著喪事回來。”
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乃治千金裝,將遣其少子往視之。長男固請行,不聽。以公不遣長子而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強為言,公不得已,遣長子。
為書遺故所善莊生,因語長子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長男行,如父言。莊生曰:“疾去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陽去,不過莊生而私留楚貴人所。莊生故貧,然以廉直重,楚王以下皆師事之。
朱公進金,未有意受也,欲事成後復歸之以為信耳。而朱公長男不解其意,以為殊無短長。莊生以間入見楚王,言某范蠡星某宿不利楚,獨為德可除之。王素信生,即使使封三錢之府,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每赦,必封三錢之府。”
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千金虛棄,乃復見莊生。生驚曰:“若不去耶?”長男曰:“固也,弟今且赦,故辭去。”生知其意,令自入室取金去。
莊生羞為孺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王欲以修德禳星,乃道路喧傳陶之富人朱公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赦,非能恤楚國之眾也,特以朱公子故。”王大怒,令論殺朱公子,明日下赦令。
於是朱公長男竟持弟喪歸,其母及邑人盡哀之,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弟,顧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
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策肥,豈知財所從來哉!吾遣少子,獨為其能棄財也,而長者不能,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怪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朱公既有灼見,不宜移於婦言,所以改遣者,懼殺長子故也。“聽其所為,勿與爭事。”已明明道破,長子自不奉教耳。莊生縱橫之才不下朱公,生人殺人,在其鼓掌。然寧負好友,而必欲伸氣於孺子,何德字之不寬也?噫,其所以為縱橫之才也與!
評譯:
陶朱公既有明確的見解,其實真不該聽婦人的話而改變主意,而所以改派長子,可能是怕長子自殺的緣故。臨行指示長子要隨莊生處理,不要和他爭執,明明已經講清楚了,只是長子自己不受教罷了。
莊生翻雲覆雨的才能,不輸於陶朱公,要讓誰生讓誰死,完全控制在他的手掌中。然而卻寧願背叛好友,一定要和孩子爭這一口氣,為什麼心胸氣度這麼狹窄呢?唉!難道他認為,這樣才算有翻雲覆雨的才能嗎?
註釋:
①朱公:范蠡,春秋時名相,助越王勾踐滅吳,棄官隱居於陶,自號陶朱公,累資鉅萬。
②職:規定,常理。
④短長:計策。
⑤三錢之府:貯藏黃金、白銀、赤銅三種貨幣的府庫。
⑥為生:經營。
⑦重棄財:看重花錢的事。
擴充套件資料:
范蠡事蹟:
春秋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陽)三戶邑。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種見范蠡。
魯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種入越。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西於會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種等。
助越滅吳: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勾踐、范蠡君臣離吳返越。
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勾踐欲起兵伐吳,范蠡勸阻。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吳再次伐齊,佔於艾陵,越王君臣朝見吳王,君臣皆有賄賂,進一步麻痺吳人,夫差殺伍子胥。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吳、晉黃池之會,越師乘機襲擊吳國,大敗之,殺吳太子等,年底吳越講和。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興師伐吳,兵至於五湖。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吳、吳師還戰於笠澤、雙方夾吳松江而陣、越人大敗吳師。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圍吳、范蠡採用圍而不攻的戰略,令吳師自潰。
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滅吳,夫差自殺。
歸隱江湖: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霸業,范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