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就在同一天,三星堆的旅遊熱度猛增。我看到資料,3月20號至21號這兩天,也就是在文物局剛剛通報考古進展後,預訂三星堆博物館門票的使用者環比增長將近12倍。

    這件事為什麼會如此受關注呢?

    從去年9月開始,咱們國家的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開始了新一輪的挖掘。要知道,三星堆遺址的上一次正式挖掘,還是在1986年。也就是說,這是時隔34年之後對三星堆的一次“重啟”。

    這次重啟可不一般。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因為,這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量很大

    1986年的時候,我們挖掘的是三星堆遺蹟的1、2號祭祀坑,出土了幾千件珍貴文物。出土的文物不僅橫跨2000年曆史,而且造型非常精美、獨特。有直徑1米多的青銅面具、高度3.9米的青銅樹,還有1.6米高的青銅立人,這個青銅立人還被調侃跟馬雲的長相頗為相似。

    這些文物,被認為是古代蜀國國王祭祀用的用品,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古代蜀文明的好奇和想象。

    而2020年開始的新發掘工作,我們的文物工作者是在1、2號祭祀坑旁邊,對6個新的祭祀坑進行挖掘。光是祭祀坑的數量就遠超過去,自然會吸引大量的關注。

    我看到在微博熱搜中,網友把這個過程很形象地稱為“三星堆新開6個盲盒”“三星堆上新了”。據介紹,6個三星堆祭祀坑,現在已經出土了500多件文物,包括象牙、金箔、玉器、青銅人像等等。

    第二個關注三星堆的原因,是因為這次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質量很高。

    我在文稿裡放了一張我特別喜歡的,也相當有分量的文物圖片,你可以看一下:這是一個金箔面具的殘片,從圖片中你可能也能感受得出來,面具很厚,就算殘缺了一半也能立起來。據考古專家介紹,這個面具的重量有280克,完整的面具預計更是重達500克。什麼概念呢?這個重量意味著,這可能是同一歷史時期內,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黃金面具。

    像這樣的文物,自然是這次三星堆挖掘最受關注的焦點。

    接下來,我就和你介紹一下,三星堆挖掘的今昔對比。

    咱們先把指標稍微往回撥一點,看看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是怎麼回事。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四川考古界就認定三星堆是一處重要遺址,並且一直有考古工作隊在附近工作。不過三星堆最重要的遺址部分的挖掘,仍然是出於一次偶然事件。

    1986年7月,廣漢當地有一家磚廠在生產的過程中挖到了玉器,便馬上聯絡了四川考古所。隨後,考古人員來到了三星堆進行“搶救性發掘”,也就是在文物遭到破壞之前,對它們進行及時的發掘、保護。

    在這場發掘中,考古隊發現了三星堆的1、2號祭祀坑。三星堆最廣為人知的大型青銅立人、青銅面具等國寶,都是從這兩個坑中挖出來的,但是文物的出土過程不得不說頗為簡陋。

    我在文稿中插入了一張圖,是三星堆著名青銅面具的出土過程。你可以看出在1986年中國的考古水平還是比較基礎的,考古人員都穿著便裝,靠人工搬運文物。對考古現場的保護也不夠。

    而三星堆文物從出土到展覽,那更是花了10年的時間。

    三星堆中有一個著名的青銅器叫做“青銅神樹”,這棵樹高39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青銅器。不過因為這棵樹是祭祀器具,在入土之前的祭祀活動中,就被人為損毀了。考古隊員發現的時候,這棵樹的樹幹斷成3截,樹枝斷成18截,樹上裝飾的碎片更是多達幾千片。修復這個青銅神樹,花去了修復人員足足10年的時間,堪堪趕上1997年三星堆博物館開放。

    現在我們普通人都有這樣的概念,那就是考古不僅僅是歷史學界的事情,也是文化科普的一部分。但是在1986年挖掘之後,三星堆是花了10年走完“挖掘、修復、展覽”三部曲,才出現在我們面前的。

    但是2020年開始的這一輪發掘就很不一樣了。從正式開挖到我們能看到新展品,可能只需要半年的時間,而且我們有理由期待,這次出土的文物將會更好地還原三星堆文明。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次挖掘的準備非常充分,這和這次祭祀坑的挖掘背景有關:2019年,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國內33家單位,聯合對三星堆1、2號祭祀坑進行了重新的考察。結果考古隊員發現之前參觀用的展示平臺蓋住了好幾個祭祀坑。移走參觀平臺之後,6個新的祭祀坑才有機會重見天日。

    2020年9月,中國考古人員對三星堆的6個新祭祀坑啟動了正式挖掘。這次挖掘被稱作“主動挖掘”,不同於1986年的“搶救性挖掘”。考古人員給“主動挖掘”打了一個比方,說這就像做手術一樣,要在術前進行詳細的準備方案設計。

    我和你具體說說細節。

    這一次,在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現場,考古人員搭起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6個祭祀坑被分別裝入4個鋼架玻璃工作艙,工作艙可以調節溫度和溼度。所有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進入,在懸掛可升降的工作臺上開展工作,身體都不接觸坑內地面。我把三星堆發掘的現場圖放在文稿裡了,你可以看一下這次發掘有多細緻。

    每個工作艙內都安裝了8臺網絡攝像機、1臺工業全景相機,專門用於考古工程的全程記錄。這些影象可以隨時傳輸到現場的會議室,讓專家進行遠端文物會診。

    在這次的發掘過程中,現場還有很多提供支援的實驗室,比如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文保工作室、微痕應急保護實驗室。他們可以及時提取絲綢、漆器、竹木器上的文字,避免出土後長時間暴露,文物受到破壞,讓關鍵資訊流失。

    就比如說在3月20號下午,就有一件青銅尊被3D打印製成的矽膠保護套嚴密包裹後,成功起吊,送入實驗室進行後續的清理和修復。這比起1986年的“肩扛手抬”,是不是進步太多了?

    除此之外,這次對三星堆的挖掘,還和社會科普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根據三星堆博物館的官方微博回覆,這次他們將建立全國第一個開放式文物修復館,要一邊修復、一邊向外界展示文物。按照計劃,今年4月文物修復館就會開啟試運營。我們不需要像上一次等10年,很快就能親眼看到三星堆最新出土的文物了。

    好了,總結一下,在今天的節目裡,我跟你分享了三星堆時隔34年的第二次挖掘成果。

    這次挖掘有三個亮點。

    第一,文物的出土量很大;第二,出土文物質量很高;第三,挖掘過程技術含量很高。

    把“挖掘、保護、修復、展覽”幾個步驟同時融合在了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期待》的作文提綱?